魏鲁佳 李 蓉
(1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2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明,也是五十六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音乐文化符号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目前各民族进行沟通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目前建设共同体的形势,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地区交流交融发展方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阐述基础上,解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地区交流交融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地区交流交融中铸牢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音乐符号,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之处。譬如,它的“非语义性”(非概念性)似乎独立于“语义性”符号,其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是“非具象”性质的。文化符号又是独立存在的,音乐文化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述所提到的特征从来都没有脱离与语义文化符号和具象文化符号的内在关系,符号当中特定的文化内涵,具体展现文化阐述环节中,强调与相应的符号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联系,有效的凸显出了本身的特色。
1.1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思想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特征。中华音乐文化符号在相互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人们共同体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民族聚集的地区,举行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地区人们齐聚一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交流与交往,通过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提高了文化之间所蕴含的社会方面的适应性,从民族角度分析有利于稳定与团结的提升。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融,有效的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建设,也为意识的培养奠定一个思想层次的基础。
1.2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经济功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条件支持。分析社会方面的矛盾,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表现是最为突出的,想要彻底的改变民族以及地区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问题,就应该从经济功能方向入手,注重发展区域内的经济,将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基本的目标,通过文化符号的经济功能来有效的缓解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极其重视,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教育当中,传统的音乐文化资源也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这也使得一些传统的音乐越来越受重视,逐渐的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道路,尤其是传统音乐方面的赛事产业。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的腾飞,其经济效益远远大于音乐赛事本身,更多的是赛事背后所产生的产业链,产业化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发展与创新,也为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促使民族传统音乐产业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增长点。
1.3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文化功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价值取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音乐文化符号经过历史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在时间长河中促进自我创新。广义的音乐文化符号主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传统音乐文化从广义的文化角度分析,也凸显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其音乐文化符号属于物质文明中的一种,音乐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经历长久历史发展潮流所凝结的智慧结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随心而发,随心而做,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如今的音乐文化符号,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层面,民族音乐文化符号属于各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文明是人们自身所赋予的,也是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符号汇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各个民族价值观念的智慧结晶。通过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各民族地区交流交融活动,中华各族人民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化符号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在认同的基础上统一其价值方面的取向,这也是人们形成共同意识体的一个前提。
1.4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中社会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的地区交流交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其功能有以下四点:第一点为“整合”,一些优秀的音乐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特点和优势融为一体,这也是整合功能的体现,在整合的过程中聚集了一些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价值。第二点为“交流”,民族优秀的文化将各个民族之间建立一个关系网,使得不同的民族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和传递文化,在交流功能中扮演一位使者的身份。第三点为“导向”,有特点的民族传统音乐,便是各民族文化的凸显,因此具有导向的作用,而导向的方向则为内敛和自省,纵观西方音乐的张扬性,我国的音乐文化则是含蓄的,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点是“传扬”,民族当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文化内容的丰富,是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的传播前提,对于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1 扩大民族传统音乐赛事供给,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在交融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相互围绕、相互嵌入的环境,从习近平的民族“三交”理念中可以看出,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以及社区环境,民族互嵌式社会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的建立明显有利于人们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因为人们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本身就是打造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环境。鉴于此,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音乐的赛事,则能够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为民族交往建设一个平台。老歌新唱,赋予歌曲以新的含义,融入时代的声音,结合了当代人对歌曲背景的理解,再现歌曲的精神内涵。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河北省宣传部门通过丰富的宣传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的把“四个与共” 思想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2.2 扶持民族传统音乐产业发展,助力地区民族经济稳定增长。想要建设和铸牢共同体的意识,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民族的平等。
中华民族地区之间的音乐文化资源不同,想要实现音乐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则需要从产业化发展的内容出发。我国注重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产业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第一,对民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具体的框架,框架主要包含音乐文化产业的细化和音乐文化产业的分类,进而促进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产业发展。第二,宣传和发展各个地区传统音乐赛事的一些旅游的产业,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赛事来助力一些旅游项目的发展,一方面,一些赛事的旅游开展有效的带动了各地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赛事的主办方带来经济收益,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动力。另一方面,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方面的交流,为构建相互围绕、相互嵌入的环境奠定基础。第三,构建民族传统音乐各个项目省市级协会管理体系,为民族传统音乐发展指引了方向。第四,扶持建设一批民族传统音乐生态村,不仅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优秀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政府还需要从生态建设角度出发,将地区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建设当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拉近各个民族之间的一些创造性的发展,让一些优秀的文化助力地区经济的建设。
2.3 弘扬地区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体系。想要铸牢人们的共同体的意识,就需要具备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体系,则成为了新时代的背景下重要的举措。其价值的展现关键在于不同的民族之间文化信仰的培养,对于音乐文化信仰打造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由此可见,要想在优秀音乐文化符号中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则需要打造弘扬与发展共同体意识特色社会文化环境。
音乐文化符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通过几个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产生认同意识的文化,因此,需要注重对一些传统的音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现阶段关于一些内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宏观的战略方面以及对相关项目的解读,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和构成进行研究,这也导致传统的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概念比较含糊不清,无法体现出其中的社会功能。首先从这一角度出发,注重通过文献来对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社会功能,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尝试组织音乐文化活动以及音乐线上活动,注重线上线下联合发展,共同传播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人们共同体意识的打造目标创新音乐文化环境。
2.4 推进民族传统音乐的社会治理,维系地区团结稳定与繁荣。习近平指出,注重从价值取向、思想基础、物质条件以及制度保障四个方面铸牢人们共同体意识,制度保障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经济稳定与发展,离开了各个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其制度保障则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成为铸牢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途径。
推进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参与社会方面的治理,首要的任务就是了解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价值内容,明确认识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符号中的社会治理价值,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最为主要的功能依然是礼治和德治。那么应当如何发挥其礼治和德治的功能,最为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活动中的礼仪功能。在该环境中可以深入挖掘人们潜在意识结构中的社会现实,从而实现礼治和德治目标。此外礼仪还具有控制性作用,在优秀音乐文化符号中蕴含丰富的礼仪文化,因此在传递与发展音乐的文化符号中,应该更加注重其中所包含的仪式方面的功能,强调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功能在社会的治理环节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体现出独特的方式践行,为地区的协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进一步强化共同体意识的铸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