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庆德 李丹强 黄海南 杨晶晶 张 鑫
①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②海南省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 ③凌云县沙里瑶族乡中心小学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海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遵循大自然规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结合现实状况,对海南生态“水域”、“海洋”、“山地”、“海岛”、“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等类资源及体育项目开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商与游客在顺应大自然的馈赠下,可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多种多样,且附有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本研究主要通过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为旅游多样化创造条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理论依据。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1],刘志艳[1](2013)提到,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一是伦理态度,提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二是理性态度,提倡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三是实践态度,提倡保护自然、拯救自然。刘琦[2](2019)提到,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基于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视域审视海南旅游项目开发,海南省是旅游胜地之一,著名的旅游景点较多,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环境资源,自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至今,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消费者前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进程中,旅游业作为海南经济产业之一,目前“体育+旅游”的创新开发如火如荼,是旅游项目的新路径之一,体育旅游项目广受游客喜爱,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不得不依靠生态自然环境资源,但对大自然带来一定的伤害,如今国家新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将高度开放,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贸易、消费胜地,海南汇聚的游客和消费者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主要通过大自然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为旅游多样化创造条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理论依据。
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端省份,以海南岛为中心,海南岛地形地貌中高周低,四面环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度假、休闲、宜居,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有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海南省管辖区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丰富,有原始的热带雨林、自然河谷、自然温泉、淡水湖泊、河流纵横穿梭、海滩遍布、还有除海南岛以外的其他岛礁等自然资源,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进程中,旅游业飞速发展,利用大自然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健身+休闲+娱乐”及宜居的“国际旅游岛”。如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高海南的知名度,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消费者,对海南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考验,我们将不负大自然的馈赠,打造低碳环保的体育旅游产业。
海南可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多种多样,依靠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和地区特色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生态“水域”资源类、生态“海洋”资源类、生态“山地”资源类、生态“海岛”资源类、民族传统体育类、基础设施类等体育旅游项目。
水域资源在海南比较丰富,水域资源本文所指的是:河流、河谷、湖泊、水库、温泉等淡水生态环境资源,河流资源主要有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以及其他流量较小的河流;河谷资源有:七差河谷、吊罗山河谷、黎母山河谷等;湖泊资源有:南丽湖、云月湖、松涛天湖等;水库资源有:大广坝、石碌、南扶、长茅等;温泉资源有:蓝洋、官塘、七仙岭、兴隆等。这些淡水水域资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可利用生态“水域”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漂流、泅渡、横渡、溯溪、溪降、游泳、划船、皮划艇、悬崖跳水、垂钓、温泉疗养等。河流水流流速快、河谷地形险峻,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一定的阻碍,并且此类项目增加参与难度,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对参与者也是一种挑战,是挑战性和体验感十足的项目。
提到海南,海洋资源必不可少,大海已是海南的“代名词”,海南的海洋资源丰富,配套有海滩开发的旅游区有亚龙湾、大东海、石梅湾、香水湾、清水湾、棋子湾、高隆湾、日月湾、西海岸、月亮湾、博鳌海滨等,海洋+海滩资源丰富及配套设施齐全,可利用生态“海洋”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游泳、潜水、香蕉船、冲浪、拽伞、帆船、帆板、横渡、摩托艇、游艇、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海钓、滨海高尔夫等项目,可在海面上、海滩上进行的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游客可进行多样化选择,增加游客旅游的体验感。
海南地形地貌是中高周低,在海南岛中部,山地资源比较丰富,有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文笔峰、霸王岭、七仙岭、尖峰岭、铜鼓岭、百花岭、东山岭、白石岭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指山、霸王岭、七仙岭,可利用生态“山地”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登山、攀岩、崖降、野外拓展、野外露营、峡谷探险、峡谷滑索、徒步探秘、溶洞探秘、热带雨林探险、越野行走等项目,海南海拔较低,空气质量高,空气中氧气密度大,游客在参与此类项目时无生理功能障碍,开展此类项目可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穿梭,感受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体验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
海南省除海南岛主体外还有其他面积较小的岛礁,比较著名的旅游区有西岛、蜈支洲岛、南湾猴岛、椰子岛、大洲岛、分界洲岛,以及三沙市各岛礁,可利用生态“海岛”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海岛露营、海岛生存训练、夜钓、海域探险、潜水探险等项目,我国大部分省(区、市)不靠海,不少游客选择去滨海旅行会选择海南,在海南的小岛上,大自然让身心放松下来,小岛面积小,可轻易穿梭于四周,在小岛四周可感受不一样的体验,如:小岛对侧的海浪、小岛对侧的海风、小岛对侧的日出和日落等。
少数民族聚居市县和其他市县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约占海南省面积一半,海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黎、苗、回、侗等38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以黎、苗族聚居为主[3],经过长期生活演变出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海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下未分类)有竹竿舞、打竹舞、打柴舞、芦笙舞、钱铃双刀舞、武术、格斗、摔跤、押枷、鸡毛球、赶木球、顶牛、赛牛、赛独木舟、赛龙舟、板鞋竞速、托物竞渡、投标、粉枪射击、射箭、射穹、射弩、荡千秋、八人秋千、荡转车、押羜(拉乌龟)、打鸡毛毽、打陀螺、打扁担、打花杆(棍)、打叮咚、打木节、打狗归坡、攀腰摘花、爬椰树、爬竿过树、爬坡杆、爬花杆、拉鼓、穿藤圈、抢姑娘、守营、背人碰撞等[3-5],可依此类资源开发成地区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原始的海南风土人情,了解海南地区文化。
海南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合体育训练,在海南建设众多项目的训练基地,有跳水、举重、沙滩排球、帆船帆板、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基地,国家队,省队及职业队定期到海南进行训练,国家足球队、职业足球队及省足球队常到海南进行冬训,海南的发展具备大型体育赛事组织举办的条件,如: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南(儋州)国际马拉松、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全国女子沙滩排球邀请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沙滩足球巡回赛、中国·海南铁人三项挑战赛、中国(海南)环岛海钓大奖赛、中华龙舟大赛、高尔夫球赛等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体现海南体育基础设施齐全,在无训练、无比赛安排的时间段,对游客开放,充分利用此类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到特殊的旅行,海南逐渐成为全国一流乃至国际级体育训练、观光、旅游、赛事、会展的胜地[4]。
海南借助生态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依靠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多种多样,但利用生态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循“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大自然馈赠的同时回赠大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发生态“水域”、“海洋”资源时,所使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的工具须是无污染,以确保资源水质清澈,以此对游客的吸引;开发“山地”、“海岛”资源时,对原始植被的保护,保证最原始的生态环境面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时,应尊重地区民族文化,依此还可以进行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带动乡村经济;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时,选址合理,对大自然无破坏。开发商积极对各类景区、场馆宣传“保护自然”为主题的海报或警示标志,时刻提醒游客,游客也需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做到对生态环境无污染,且与大自然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
海南地理环境优越,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引领下,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利用生态“水域”、“海洋”、“山地”、“海岛”、“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等资源,以“特色、高端、时尚、品味、体验”为主题,打造属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色体育旅游品牌,用该品牌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消费者,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贡献,同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终探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