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女王

2023-12-31 02:58:08快手We我们工作室
读者·原创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架子鼓金平乐队

文 | 快手We 我们工作室

从外表上看,邵金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过一旦来到麦克风前,一边敲着那个用锅碗瓢盆拼凑成的架子鼓,一边纵情高歌,哪怕坐在鸡圈鸭圈旁,举手投足间,她的神情与摇滚歌星别无二致。

因为独特的表演风格,短短几个月,她在快手平台上积累了将近170万粉丝。网友们夸奖她霸气十足,称赞她有一副被天使亲吻过的好嗓子。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成为歌手,邵金平走过多少弯路。在相对保守的乡村,一个女孩想要成为歌手一度是件会遭人嘲笑的事。她不理会这些,因为在她面前还有更大的生存危机—如何活下去。

20年过去了,邵金平还在唱,从自家的院子唱到央视舞台,那个她曾经梦寐以求的真正的舞台。这并非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逆袭故事,而是一个农村女性,为了主宰自身命运,与偏见和歧视的战斗。

冬天里的一把火

到北京后,邵金平做了以下几件事—

去大兴;

住进酒店;

上《星光大道》唱三首歌。

偌大的演播厅如同一个万花筒,灯光五颜六色,无数碎纸屑从头顶倾泻而下,顿时,高高的舞台上开出了一地漂亮的繁花。所有人屏气凝神,望着舞台中央的邵金平,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架子鼓前,待一切喧嚣渐渐归于安宁,她高高扬起了手。

忽然,手中的鼓槌落下,轰轰烈烈地碰撞着鼓面和镲片,仿佛是一场密集的雨,在掌间撞出一串激昂且热烈的节奏。与此同时,一个高亢而清亮的声音开始在四下回响。邵金平开始唱歌了。

歌声混在凶猛的节奏中,疾风骤雨般扑面而至,噼里啪啦地鼓噪着耳膜,很快,演播厅沸腾、躁动起来。唱完《冬天里的一把火》,接下来还有《九儿》《青藏高原》,演播厅里掌声雷动,几乎没有一刻停歇。面对潮水般的喝彩,邵金平始终神情坦然,倒不是她不激动,只是瞬间的热烈让她感觉一切太过虚幻,不真实,如同做了一场梦。

与绚丽夺目的舞台相比,她本人实在是太过普通了—没有高挑的身材,也没有姣好的面容,皮肤也因为多年的风吹日晒,在灯光下呈现出小麦颜色。就算很会唱歌,可唱歌这件事,在登上《星光大道》之前,仍然毫不起眼。

作为一名歌手,过去二十几年里,她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舞台也没有登上过。除了在乡下的宴席上演唱,更多时候她都是在自家后院,支起麦克风,拿起鼓槌,化身“大萍子”,对着手机镜头卖力歌唱。

邵金平是一位农民,同时也是“快手”上的一名歌手。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她,是因为视频中的那些表演:身处略显凌乱的农家小院,背靠黄土、鸡圈和柴堆,她纹丝不动,独自端坐在杂物中央,音乐响起,鼓槌先在指间转上几圈,随即狠狠落下,结结实实地砸在眼前的架子鼓上。

或许这堆物件也根本不能称之为“架子鼓”,更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手工艺品—一个铁桶缠上透明胶布,就成了一个简易军鼓;做饭的不锈钢蒸盘放在支架上,正好当作镲片。

这样玩票性质的表演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器械,让她看上去颇有搞笑气息,可整个表演偏偏又出奇的认真和严肃:鼓槌飞快地敲出激烈的节奏,她的身体就随着节奏不停地来回摇摆,而她的嗓音格外铿锵有力,无论是《恋曲1990》还是《千年等一回》,经过她的一番独特演绎,平添了几分力道。那张黝黑的面孔,总是骄傲地仰起,目光一闪一闪的,好像启明星一样。

“拖拉机的装备,法拉利的气质。”这是“老铁”们的贴切评价。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过,出身农村的她,在成为“大萍子”之前,忍受过多少流言蜚语,历经了多少煎熬。倘若不是一直坚持唱歌的话,她的人生大概会和身边那些农村女性一样,犹如田埂上的野草和野花,桎梏于枯燥且琐碎的岁月中,兀自无声无息地生,无声无息地枯。

从默默无闻到登上央视舞台,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一个追梦的故事,更是一个女人与逆境搏斗的20年。

被小看的人生

1986年,邵金平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市的一个小乡村。她关于家的童年记忆,则是一座简陋且破旧的泥土房,以及田野中密密麻麻的玉米秆。一家四口,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因为没有钱,她不敢有任何兴趣爱好,甚至连买张车票去几十千米外的县城看一看都成了生活中的奢求。幸运的是,母亲给了她一台录音机,磁带里的音乐让她从此与外面的世界有了连接。

而唱歌的念头,就是从那个时候萌发的。一开始她并没有打算以此为生,不过是单纯地觉得那些旋律很“抓”人,盘旋在脑海里面总也挥之不去,好听得厉害。

于是录音机里唱一句,她便跟着哼一句,不知不觉,那些零散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汇聚成一首又一首歌。

做农活时她在唱歌,洗衣服时她在唱歌,连梦里,她也在唱歌。仿佛只要一歌唱,那些现实的烦恼便烟消云散,生活中只剩下了美好。

就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17岁那年,邵金平萌生出以唱歌为生的念头。

契机是奶奶的寿宴。按照村子里的习俗,老人过寿是一定要请乐队的,热热闹闹的才够体面。乐队来自其他镇子,说是乐队,其实只有4个人而已:一个人负责敲鼓,一个人负责弹琴,再加上两个歌手,就这样立于人前,热热闹闹地开始表演。

如今看来,这样的形式不可谓不寒酸,然而乐队的表演开始后,邵金平就感觉自己如同被闪电击中,立在原地浑身酥麻,再也没有办法挪动脚步了。欢快的音乐、嘹亮的歌声,女歌手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切都不同于平淡如水的日复一日。她看得入了迷,直到寿宴结束,心情依旧不能平静。很快,一个大胆的念头就在她脑海里浮现出来:“我要做歌手。”

不过有理想是一回事,如何实现则是另外一回事。亲朋好友们根本不认同她的想法。有人说她异想天开,也有人对她品头论足,说她形象一般,唱歌唱不出什么名堂来。她立马辩解道,自己是去做歌手,靠嗓子吃饭,又不是靠脸。可这样的反驳却只换来一句嘲笑:“什么歌手,不就是卖唱的吗?”

邵金平顿时哑口无言。

不仅身边人这样看她,村子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秉承着这样的观念:歌手不属于正业,除了二流子和闲人懒汉,哪个正经人会整日想着抛头露面,过着靠到处给人卖唱的日子呢?尤其是女人—“女人嘛,就更应该规规矩矩地过日子”,要么早点儿出去打工赚钱,要么干脆找个婆家,结婚、生子,一辈子就该在田间炕头。

在父亲眼中,邵金平理所当然地也要走这样的“正途”。不久后,他便托人找来了师傅,准备让邵金平去学踩缝纫机,以后做一个裁缝。

然而邵金平只想做歌手,她缠着父亲,一次又一次大吵大闹,换来的却只有冷脸以及无数责骂。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她的生活就如同进入囚牢中一样,困于小小的村落,面对由成见围成的高墙,既无法逃离,也无法挣脱。眼看着“当裁缝”就要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人生选择,关键时候,她的母亲站了出来。

或许同为女人的缘故,也或许是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母亲有着与旁人完全不同的观点,她并不希望邵金平的未来只有打工和嫁人两个选择,她相信女儿理应有丰富的生活。当歌手虽然看起来有些遥远,但至少称得上是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她说:“你要想唱就唱去吧,说不定能赚钱,说不定能成呢!”

所以尽管父亲反对,但母亲还是自作主张地跟亲戚们借钱,先给邵金平买了一部手机,然后又凑了路费,让邵金平得以顺利地加入一支乐队。

不过进入乐队也只是第一步,距离能够真正登台依旧遥遥无期—她从未学过唱歌,也没有表演经历,甚至连如何拿麦克风都不明白。排练时,往往唱得正起劲,忽然发现身后一片安静,一回头,就望见鼓手正一言不发地瞪着自己,面带愠色。不用问,这是又唱错拍子了。

合练练不好那就不能登台演出。因此就算加入了乐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邵金平还是只能坐在台下,眼巴巴地看着其他歌手演唱。每当别人表演时,她都希望自己这一次可以有机会登台,但是这样的情景一直没有发生。更糟糕的是,歌手不能登台唱歌就没有收入,这意味着每一次的乐队演出,对她而言都是空忙一场,更何况她还要借钱自付路费。

父亲本就对她唱歌的选择感到不满,眼下的境况让两个人的关系彻底走向破裂。那段时间,只要一回家,就是不断的争吵。父亲要她换个职业,她则坚称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要唱歌。彼此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干脆演变成了谁也不理谁。

一直到4年后,她开始登台演出,有了收入,这种情形才有所改善。

从17岁到21岁,整整4年,大部分不能登台的时间,邵金平只能默默地在一旁观察别人如何演唱,然后对着一台MP4兀自找感觉。终于有一个乐队邀请她去做歌手,没有演出、入不敷出的岁月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哪怕站上了舞台,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农村远离市区,那时交通也不够便利,很多事情都只能将就。如何到达演出现场,往往是演出前首先要面对的难题。没有公交车,更没有专车接送,许多次,她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上拉着乐器的农用车,在电子琴与架子鼓间寻一个空隙,如同货物一样,从一个屯子被拉到另一个屯子。

农村演出可没有明亮舒适的演播间和摄影棚,往往只是一块平整的空场。乐队先摆好乐器,再连接音箱和麦克风,拼凑出一个简陋的室外临时舞台。风吹日晒是常态,哪怕是冬天寒风刺骨,夏日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只要有人邀请,表演就不能停。

就在这种寒酸的演出条件下,邵金平每个月依然要唱七八场,一场一天半,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除了吃饭,中途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运气好的时候,五六个歌手一起表演,大家可以轮流唱,轮流休息;运气不好时,就只有她和另一个歌手。但两个人也得上场,每个人半小时,彼此交替,一直撑到结束。

偏偏邵金平还不会偷懒,每次唱歌,都站在舞台正中,用力踏着节拍,一丝不苟地飙高音。如此卖力,每每表演结束,总有一种行将虚脱的感觉。

而这样一场演出,最终只能够给她换来70块钱的演出费。满打满算,一个月大约能有500块钱的收入。哪怕放在16年前,这也不算是一个能带给人多少惊喜的数字。不过邵金平很满足。她想,不给别人打工,自己也能够赚到钱,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养活自己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钱存下来,整整存了一年半,最终将账户上的数字累积到了3000元—这等于之前为了支持她的梦想,母亲所欠下的外债。

不仅仅是为了还债,这其中还带着一点儿试图证明什么的意思。做歌手的这些日子,尽管在家的时候不算多,但流言蜚语还是传进了她的耳朵:说她小小年纪不学好的人有之;说唱歌属于下九流、上不了台面的人有之;更有甚者,说她丢人,干的不是正经营生……

这难免让人沮丧。她常常想:打工是工作,种地是工作,唱歌同样也是工作,既然同样是工作,为什么她就低人一等呢?

现实无法改变,但她也不愿服软,接下来就只好继续充耳不闻地“死磕”下去。

于是不知不觉之间,生活如同有节奏的鼓点,忙忙碌碌,却有条不紊地滚滚向前。不知不觉到了2019年,那时的邵金平早已结婚、生子,有了一个支持她做歌手的爱人,演出收入也涨到单场400块钱。如果一个月能有七八场演出,就能和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刚好能够用梦想维持生活。她没有太多奢望,只要能一直过这样简单而平凡的日子,就十分知足了。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能太久,随着年纪增长,她渐渐发现,自己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她34岁了,没有漂亮的脸蛋,况且还身材走样,尽管公认很会唱歌,可在世俗的观念里,唱歌哪儿有好看来得重要呢?

偏见如同一座横在面前的高山,她昂着头,不愿屈服,可现实的压力往往由不得人。演出机会骤减,意味着收入也跟着一并减少,那段日子里,她什么也不敢买,连买菜都盼着打折。自己苦一苦倒也无所谓,可孩子怎么办?迷茫之际,有人说:“邵金平,别做梦了,赶紧去找个地方打工吧。”

思来想去,她还是拒绝了。因为做歌手需要随叫随走,打工显然和继续唱歌相冲突,况且她依旧不喜欢那种被禁锢的日子。最终,邵金平做出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摆地摊。

于是从那天起,每当夜幕降临,扶余市的街头就会出现一个特别的烤冷面车:老板个子不高,脸蛋胖乎乎的,站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一只手捏着竹签,一只手拿着毛刷,反反复复地对着铁板上的冷面刷酱,累了就转一转肩膀,有时候也会旁若无人地哼上几首歌。当嘹亮的歌声响起时,她的身体总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摇摆。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她。乐队的一个朋友来看她,一见她摆摊的样子,立马就哭了。朋友说:“大萍子,你在舞台上唱歌的时候多潇洒啊,现在日子怎么过成这个样子了?”

邵金平则一脸莫名其妙地反问:“我不就是烤个冷面嘛,哪儿有那么惨啊?”

十几年的坚持和抗争,邵金平的内心早被磨砺成一枚坚硬的刚玉。

也就是这个时候,在爱人的建议下,她动了学乐器的念头,动机还是为了唱歌。爱人说,既然想继续唱歌,那不如去多学一门手艺,技多不压身,没准儿能带来更多演出机会。而此时恰逢孩子正在学习架子鼓,于是邵金平为了陪孩子,也动了学打鼓的念头。

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略显草率的决定日后会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

想唱就唱

学习架子鼓3年多后,邵金平的歌唱事业一度停滞,有时候连门也出不去了。没有演出,烤冷面摊也难以为继,她只能困在家里暗暗着急。可着急也没有用,冷静下来后,她想,与其白白看时间流走,倒不如找一些事情来消磨。也就是这时,她又想到了打鼓。

家里面只有一套孩子用的旧鼓,一直放在院子里风吹日晒,早就破烂得不能敲了。然而买新鼓需要钱,邵金平舍不得。琢磨了半个月,最后,她的目光落在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上:找来木架,先把几面旧鼓重新支起,然后拿着透明胶对鼓面修修补补;镲片没了也没关系,反正蒸盘多的是,搁在上面,一样可以敲,一样能出声。

在她的巧思下,一套“架子鼓”在自家院子里被七拼八凑了出来。就这样对着一群鸡和一群鹅,邵金平兴高采烈地一边敲鼓,一边唱,还拍起了短视频。本意只是为了过一把唱歌的瘾,连她自己都认为,网上打鼓的都是美女,谁会去关注一个农村妇女呢?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几乎一夜之间,“农村大萍子”在快手上火了,粉丝量很快突破了60万。许多人在惊叹乡野中竟存在着这样的人才之余,也提出疑问:“大萍子”真的来自农村吗?唱得这么好,莫非是在对口型?

面对质疑,直播是最好的回应。就在自家小院,就坐在攒出来的架子鼓前,身后徘徊着几只鸡鸭,邵金平拾起了鼓槌。一瞬间,曾经在舞台上的感觉全部都回来了,甚至比往日还要好。整场演出里没有人起哄,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大家只是安安静静地听歌,不时送上几句鼓励的话语。

有人让她不要太累,歇一歇,多喝水;也有人说不用那么卖力,大家聊聊天也不错。这样人情味十足的互动让邵金平特别感动,不过感动之余,她依然认真打鼓、唱歌,不敢松懈分毫。她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得不对自己有高要求,“毕竟之前吃了那么多的苦,总要对得起自己吧”。

在“快手”的牵线下,邵金平得到了去《星光大道》表演的机会。年轻时,她曾无数次幻想自己站在央视舞台上。那时候她日夜盼望着能够出名,可出名的机会却迟迟未到;现在她临近40岁,出名的念头早已湮灭在尘烟里,机会却偏偏摆在了面前。

与其说是为了名气,倒不如说是给年少的梦想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在邵金平心中,唱歌的目的早已和名利无关,只是单纯的热爱。成名与否,对这份热爱已没有任何影响。

只是在登上大舞台后,她的生活还是多多少少有了些不一样的地方:不知何时,诋毁她的流言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萍这人还不错”;父亲也不再因为她做歌手而发脾气,家里恢复了久违的和谐;乐队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她的演出费涨到1000元一场;她也告别了窘困的生活,用不着为了菜价斤斤计较,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敢于迎着嘲笑和讽刺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去突破固有的成见,对抗命运的曲折和不公平,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对于农村女性,闭塞而陈旧的思维如同一根系在脖颈上的绳结,如何才能挣脱束缚,放松、自在、无惧地活,从来都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挑战。

但邵金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后院那方小小的天地为她撑起了更广阔的世界,现在的她可以到处去歌唱。

她的经历正如同那段歌词:“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未来的执着……”

猜你喜欢
架子鼓金平乐队
SiC trench MOSFET with dual shield gate and optimized JFET layer for improve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afe operating area capabilit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我和架子鼓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20
花的乐队
弟弟的“架子鼓演奏会”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架子鼓的魔力
爱你(2018年5期)2018-03-03 05:36:26
掌上爵士乐
中华手工(2013年8期)2013-04-29 00: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