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大概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观念。这种观念投射至消费领域,便是积谷防饥、节俭惜物。
在鄂西南山区,这种对万物珍惜并敬重以待的感情,可能体现在削皮时—去西红柿皮用开水烫,削土豆皮用瓷片,刮莲藕用旧木筷;也可能体现在那根旧木筷上—刮莲藕是它,处理鸡的内脏也是它;还可能体现在对待剩菜和食材的智慧上—正月里的剩菜榨到榨广椒里,不那么嫩的菜茎经过精心烹制也是一道下饭好菜。
甚至,这种节俭与物质宽裕与否无关,它更多是一种自我约束,是对待财富和欲望的理性态度,更是让日子清明有序的生活智慧。
当物质丰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往往会将祖辈、父辈的节俭细节作为无伤大雅的笑话。比如煮了面条的汤不能倒掉要喝完,比如一切都是好东西、什么都不能扔的理念,比如吃西瓜会吃完红瓤和白皮(白瓤)只留一片青皮……三代人的生活习惯一以贯之,是耳濡目染,是言传身教,也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代际传承。
在讲究系统观的国人看来,节俭是道德的养成,是家风的注脚,是积少成多的时间智慧、张弛有度的生活智慧,也是敬天惜福的幸福智慧。当理解了上一辈的这种智慧,也便与家庭、与自我达成更深层次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