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太空既是为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空间,也在于更加了解地球,合理利用其资源。理想情况下是存在类似地球环境的行星,便可直接定居。要在其他行星上建立未来的太空殖民地,在目前的阶段至少需要研究透彻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不仅包括像海洋、陆地、平原、高山、河流、湖泊等地理环境,还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水循环和生态食物链等。这意味着建立太空殖民地的前提是要解决地球上存在的生态问题。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上海馆的开幕展览之一展出了爱德华·伯汀斯基的作品,他的作品是关于地球表面的设计、结构和规模,抽象的视觉中包括自然地貌特征,比如山川、河流、土壤等的状态,也有人类对地球进行改造的景观。这些照片探讨了地球上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态之间的状态。
但如果没有或必须要在非类地行星上生存,就必须进行外星环境地球化(Terraforming)的改造工程。外星环境地球化的改造需要人为改变天体表面环境,使其气候、温度、重力、生态等都达到类似地球环境的状态。外星环境地球化一词并非是科学家的创作,而是源自科幻作家杰克·威廉森(JackWilliamson)的小说,地球化的设想最早出现在奥拉夫·斯蒂伯顿(Olaf Stapledon)1930 年发表的《最后和最先的人》中,他的另一部小说《造星者》中还包括最早关于“戴森球”的描述,弗里曼·戴森的设想便是受此启发。由此可见文化领域的想象对于科学进步的影响是存在正向价值的。人为改造自然环境是可行的,但是在另一个行星上实施这一工程还有待实践验证。最早被纳入外星环境地球化工程讨论的行星是金星,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就在设想改造金星的方案。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发现,以已知的技术能力改造金星不太现实,于是到了 70 年代,火星又被当成外星环境地球化工程的模拟对象。NASA 专门用一个研究项目正式探讨了该设想的可能性,结论是改造火星目前不存在已知的障碍。但是理论归理论,实际情况下目前距离将其付诸实践还有遥远的距离。
进行外星环境地球化,科技层面之外还有社会层面各种制度的建立。但是,因为目前没有外星殖民经验,将来在太空殖民地中,面临地球人类与改造行星之间的问题时,地球上的历史经验将不得不作為目前仅有的参考依据。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展览“_ _群岛·重游仙境”汇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当地的人文生态。“历史的第三只眼”展出清末美军大白舰队访问厦门全过程的 38 张原版蛋白影像,从地方微观史的角度展现了历史变迁历程。这两个展览从人文生态和历史事件的角度,讨论了人与社会、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矛盾。
?爱德华·伯汀斯基,《盐湖盐滩 #2,苏阿潘,博茨瓦纳》,2019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提供
1.?爱德华·伯汀斯基,《金尾矿 #1,朱哈内斯堡附近的杜恩科普金矿,南非》,2018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提供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的开幕展览之一“爱德华·伯汀斯基:抽象与改变的景观”汇集了两个具有共同性的不同项目的精选作品。在爱德华·伯汀斯基 40 年的艺术实践中,抽象逐渐成为其表达的核心方式。爱德华·伯汀斯基认为作品的目标不仅是满足探索和发现的冲动,还包括追求变革。在照片中,那些看似点彩法、书法或笔触的元素,实际上是工业废料或矿区的尾矿。形式与内容的碰撞至关重要,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并在信息的呈现上达到平衡。
本次展览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上拍摄的,因此从高处俯瞰景观,展现了地球表面的设计、结构和规模。它们是从地面视角无法看到的景色。爱德华·伯汀斯基经常使用遥控无人机,以便将相机定位在低至中等高度的位置,避开常规航空领域。这项技术的进步使得伯汀斯基能够更精确地选择视角,在许多情况下,伯汀斯基会消除景观的地平线,以增强抽象感。
2.?爱德华·伯汀斯基,《尾矿池 #2,金伯利北角威瑟尔顿钻石矿,南非》,2018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提供
3.?爱德华·伯汀斯基,《奥富萨河 #1,冰岛》,2012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提供
4.?爱德华·伯汀斯基,《转轴灌溉 #27,德克萨斯州平原高地,美国》,2011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提供
爱德华· 伯汀斯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摄影师之一。他出色的摄影作品展现了全球工业景观,见证了人类工业对地球的影响,这是他40 多年来对此的奉献。伯汀斯基的摄影作品被 80 多个世界主要博物馆收藏,包括加拿大渥太华的国家美术馆、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等。
伯汀斯基于 1955 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圣凯瑟琳市,具有乌克兰血统。他于 1982 年从多伦多大都会大学(前身为莱尔森大学)获得摄影/ 媒体研究的学士学位,并且后来获得该校的杰出校友成就奖(2004 年)和荣誉博士学位(2007 年)。毕业后他仍然积极参与大学社区,并担任图像中心(原莱尔森图像中心)的董事会成员。1985 年,伯汀斯基创办了多伦多影像工坊,一个黑房租赁设施、定制照片实验室、数字影像和新媒体计算机培训中心,为多伦多艺术界的各个层次提供服务。
伯汀斯基的童年在他的家乡中受到通用汽车工厂和威兰运河上船只来往的影响,激发了他对人类创造规模的想象力,并推动了他摄影作品的发展。他的影像探索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对地球表面的集体影响,审视了我们在自然景观上施加的人类系统。
他的展览包括:“人类世”(2018年)在安大略艺术画廊和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国际巡回展览);“水”(2013年)在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和路易斯安那当代艺术中心(国际巡回展览);“石油”(2009 年)在华盛顿特区科科兰艺术画廊(为期五年的国际巡回展览),中国(2005 年至 2008 年国际巡回展览);“人造风景”在加拿大国家美术馆(2003 年至 2005 年巡回展览);以及加拿大当代摄影博物馆制作的“开垦”(1988 年至 1992 年巡回展览)。伯汀斯基引人入胜的作品目前在全球的个展和群展中展出。
1.?林育容,《海的状态7:不善表达的沙人》,2015,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洪松年,《沉重地压在我眼前》,2016,现场图,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3.?林威义,《WHO | 胡》,2013,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亚洲影汇”单元旨在探索亚洲国家的摄影脉动。本单元曾陆续聚焦了泰国(2022)、新加坡(2021)、日本(2020)、印度(2019)、韩国(2018)、印度尼西亚(2017)等国家,今年,集美·阿尔勒艺委会成员、新加坡策展人李锦丽策划“_ _群岛·重游仙境”,汇集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艺术家包括:洪松年、林育容、埃菲尔·章、李爱玲、林·索占利纳、丘明、MM 余、诺尔、波克隆·阿纳丁、瓦威·纳瓦罗扎、林威义。
1.?李爱玲,《束缚,汹涌》,2023,视频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林·索占利纳,《城市街道夜总会》,2013,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3.?丘明,《便利的夕阳》,2019,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4.?MM 余, 《缺席》,2014,视频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1.美舰鸣炮祝嘏,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
2.士兵運动后图,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
3.南普陀茶会后, 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
4.风后各棚图,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藏家故事”单元关注亚洲影像艺术的收藏者和收藏机构。本年度呈现展览“历史的第三只眼”(策展人:肖瑞昀),展出收藏家刘钢先生珍藏的清末美军大白舰队访厦影集。该影集收录了记录 1908 年美国舰队访问厦门全过程的38 张原版蛋白影像,是厦门作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历史见证。除了这部珍贵历史影集,展览还将呈现厦门藏家陈亚元先生收藏的与大白舰队访厦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物件。展览的重点不在于构建宏大叙事,而是挖掘影像视觉上的微观史。
5.码头排队,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
6.宴会厅西首,蛋白照片,1908 年。刘钢收藏,图片由刘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