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2023-12-31 23:54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资源农业农村

王 玲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激活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机遇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我国新型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经济成为大势所趋。新型乡村振兴建设要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模式,实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根据产业丰富、环境良好、共同富裕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推进五个振兴,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产业振兴就是要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重视农业经济发展,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培育农村产业体系,以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向一体化产业链方向发展,将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如乡村观光、乡村旅游、乡村果园、乡村菜园等,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振兴能够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振兴,就是要吸纳优秀人才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乡村要实现振兴和经济的繁荣,人才资源是重要的动力源泉和内在驱动力。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打通农业人才源头活水。调研、考察乡村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数量、结构、比例等,拓宽人才招聘、引入路径,强化人才培养,实施农民培训计划,传授农民先进技术、工艺、知识等,培养一批能够带头致富的优秀人员,激励优秀人才在农村施展理想抱负,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文化振兴,就是在农村地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人文精神,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拓展农民的视野,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培育,提高农民的精神素养,促进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就是要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产业,如低碳企业、有机蔬菜产业、有机水果产业,强化美丽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力度,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

组织振兴,就是要培育和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将人才引进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责任体系中,建设村级后备干部,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1、有利于稳定供应农产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环保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经济,能够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的持续供应。完善农产品生产、销售、配送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和质量。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业经济,能够促使生态保护与资源发掘有机结合,拓展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实现生态产业化,实现绿色、环保农产品的持续研发、生产和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高农民收入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业经济,能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产品产出量,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销量。牢牢守住粮食平稳产出、保障供给的底线,促使粮食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个方面均增长的良好发展形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发展农业经济,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更高质量的农村医疗、养老、生育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通过“改建+租赁”的方式,让闲置资产发挥效益,在闲置场地建设种植基地,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在限制宅基地打造农业科技生态园,或将长久不曾使用的土地资源租赁给企业加工厂,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3、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与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息息相关,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业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绿色、健康生产,农村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治理,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共同治理,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资源,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开发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应用绿色、环保新技术,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打造绿色、整洁、美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提升村庄的精神面貌,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生态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协调关系,实现碳中和的生态发展目标,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

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农产品的持续供应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特色富农产业,依托农村农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向全产业链条方向发展,推进农业、旅游、文明、养生等产业交融,形成依托优势资源基地化生产,依托龙头企业集约化加工,依托优质服务高端化销售的良好局面。依赖乡村独特资源优势,发展各类休闲农业新业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的新品种培育。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强农业机械、农业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加强农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推进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供应效率和质量。

2、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模式的应用,强化了农业机械、农业工艺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推进农机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让乡村特色资源走出去,进而形成产业链,建设相应网络对接平台,便于农村群众获得农资产品、农技指导服务,向农村地区提供软硬件技术服务,利用网络技术跨越地域的便利提供助农服务。为农村群众提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生产技术指导。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3、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能够带动“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难题,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构建和规模的扩大,避免多种产业单打独斗,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种养业为基础,扩大种养业规模,提升种养业效益和生产质量,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推动产业延展和扩大,促进农业、旅游、教育等多种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带建设。加快构建小农户和现代产业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将小农户带入农业现代化轨道,实施小农户振兴计划。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有效地落实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建立工作内容分工落实机制,把各项工作内容逐级逐层分解,具体落到部门、具体人员上,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细化量化指标,把握进度时序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规范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体制较为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较差,农业经济规模较小,规模化龙头企业不足,劳动力人口流失严重,且缺乏专业的农业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产销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有效规范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强生产资源集约化的经济模式。建立健全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小农户和现代产业有机衔接机制,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家庭农场,构建龙头企业梯队,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订购、吸收人才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壮大。建立健全农业产销机制,提高市场监管力度,将农产品的发展重点放在绿色有机农产品上,适当增加产品生产、销售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稳步上升。将信息数字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登记,从而为日后的信息查询提供便利,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2、普及、培育农业新技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重视农业新技术、新科技的普及和培育,坚持“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通过科学技术普及新技术、示范新模式等方式,助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农村地区进行相应的技术和工艺培训活动,开展“储备式、点菜式、互帮式”培训,从而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村民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如向村民推广“套种模式”“种养模式”,推广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节水保水技术等,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宣传和推广范围,使农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理念,加强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培育高素质、懂技术的农民,从而使新兴技术和工艺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改良农作物的丰产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抗旱耐盐碱性等,调整改善植物的代谢活动,人为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程,从而实现更多产量和优良品种的目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农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充分挖掘农村当地资源优势,提升资源使用率,实行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科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等土地的综合治理,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新产业、新业态,例如租用农村荒地进行修建民宿,利用宅基地房屋用于开展农产品仓储场地。对农村地下空间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些农村地区具有地下空间天然洞穴,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洞穴可以用于冻藏酒类仓储或民宿旅游,在不破坏农村土地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将商业资本与农村土地资源相融合。利用撂荒土地打造种植示范园区,进行复耕整地、精心播种、松土施肥、防虫治病。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快速流转,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保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营销等环节的相互衔接,以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乡村地区资源的高度整合。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建立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的绿色环保现代乡村产业,如乡村旅游、乡村果园等产业,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兼顾差异化,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富农产业,探索集“饮食、住宿、交通、游玩、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新模式。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和项目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扶植特色民宿,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资源的功能,统筹整合资产资源,动员村委会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进行集中清理登记,引导村民小组探索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村级集体项目,完成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要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组织市场产品监管服务体系,拓宽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渠道,使多种类型的银行发挥不同优势,研发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金融服务监管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不同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形成银行、保险、担保、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各司其职、合作服务的格局,完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引导理财、保险、基金等城市金融产品进入乡村。精准定位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科学制定符合小农经济的各类信贷服务措施,提供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利用好优惠政策为农户发放扶持贷款,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保障资金供给,提高农村金融实际需求,各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还要提供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一系列金融产品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鼓励“三农”互联网金融、网络众筹等数字金融技术为特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和小额支付结算功能。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的通道,是承载金融资源交易运行的道路桥梁。建立健全农村征信和动产融资领域基础设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支付清算系统等。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稳定供应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要规范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普及培育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对农村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