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鑫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南昌 330031)
数字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正在持续不断引发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变革,也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较为薄弱的一环,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剖析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数字乡村: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范式》一书,就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驱动机理展开探讨,并就如何激发数字经济的驱动力提出建议。
郭顺义和杨子真等编著的《数字乡村: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范式》一书通过细致分析信息技术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的机理。在内容上,该书围绕数字乡村展开论述。首先,作者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对农业农村的推动力,并着重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向读者呈现出数字乡村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外延。随后,作者对国际社会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国际案例就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展开探讨。最后,作者瞄准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从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多个实践案例出发,具体解析了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价值,并提出了中国发展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该书通过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结合叙述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字乡村知识体系,厘清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驱动作用,可为同领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在开篇便提出全球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充分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把握住了经济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如今数字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继续向前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指的是以数字化信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动力、以信息网络为流通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从而实现经济重构与治理升级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各种数字化产业会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与指导下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并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媒体、数字金融等一系列数字化要素推动相关产业的蓬勃生长。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视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指的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装备农业、重构农业,创造出兼顾高产、优质和低能耗的农业生产体系,打造一个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经济转化率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数字经济提供了创新发展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有效降低现代农业综合成本。目前来看,相较于大田作物主要出口国,中国农业在成本方面缺乏竞争优势,综合成本较高是中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低的关键原因。因而,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具有必要性。数字经济业态的融入,可从多方面削减农业成本。一是降低投入成本。依托数字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发挥数字技术在节水、节地、节肥、节料等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作用,实现相关资源的合理减量投入。如2022 年黑龙江省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使得当年农业总成本降低15%~20%。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之前农产品信息流通效率低,易出现产销信息不对等的情况,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增加。而在电子商务业态的推动下,农产品流通和交易将会更加顺畅,数字化信息的迅捷、精准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的信息获取质量,从而减少交易失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降低经营成本。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有小规模、兼业化的特征,经营成本较高,而依托电子商务经营业态,可以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形成,有效减少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投入。
其二,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首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相关主体可以获取更为全面的生产、经营、供应和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数据,并在数字技术的计算分析下对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其次,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如书中提到,农户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准预测天气情况对庄稼生长的影响,并据此及时作出农业生产反应;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模型、无人机等技术来实现农业信息高效采集与加工,帮助农作物合理规划轮作、种植地区优劣势评估和土壤肥力检测等相关工作,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率的提升。最后,数字经济可以带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互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主体实现农业价值交换,提升产业链条不同主体的协作力,助推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
其三,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书中提到,中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配比的平衡性并不突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供给略为不足,而稻谷、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供给过剩。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对大宗农产品产能布局、精细加工等缺乏有效监测和分析,无法准确引导生产布局。而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由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组成的数字农业新业态会促使农业市场“去中介化”,使得农业发展主体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农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更精准地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配比平衡。以时下流行的直播带货业态为例,这种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不仅缩短了供应链条,而且可以让生产企业根据销售反馈获取一手数据,直观地了解市场的精细化和多样化需求,倒逼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其四,加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黏合剂作用。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目标在于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且业态丰富,能够明显提高农业竞争力,而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该目标的实现。例如,依托数字经济格局,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包括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形成的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农业与工业设备制造业融合形成的智能农业设备制造、农业与康养旅游服务业融合形成的休闲观光农业等新的融合业态相继出现,这些融合业态促使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利益更趋于一致,最终有效推动农业摆脱单一化的生产模式,大大提升农业的功能外延,在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的同时,为农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五,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收。农产品质量与数量是直接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也是判断中国农业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绕不过农产品提质增收。书中提到,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比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产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强的不可控性。基于这种情况,农业生产主体就需要从精准生产、规范生产和科学生产等角度入手,全面优化农业生产环节。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下,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投入要素,会对农业生产各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例如,农业生产主体可以与当地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依托科技公司供给的数字技术来改造农业生产环节,实现精细选种、精准施肥、精确灌溉,削弱外部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力,减小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收。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国家正大力倡导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并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全领域,目前农业数字化的脚步正在持续迈进,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正如书中提到,中国数字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农业数字经济业态转型尚不安全,覆盖面较小,部分乡村还未普及数字经济;农业数字基础设施的铺设还不够完善,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力未能完全发挥;数字农业发展人才匮乏,经营主体略显单一等。针对上述困境,作者立足数字乡村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首先,要聚焦农业数字化推进农业经营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国家需强化数字农业的顶层设计,尽快提供并完善数字农业经营的法律、金融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撑服务,普及数字农业经营业态,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链的全链条建设,让数字经济的经营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其次,要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农村数字环境。一方面,针对农业大生产区,需全面铺设数字信息设施,同时统筹推进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农业园区建设,以数字化农业园区实现对农业大生产区的全面掌控,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针对偏远乡村、山中乡村等农业生产区,则需要大力普及网络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等基础信息工程,推进5G 技术走入偏远农业区,帮助其实现数字信息互通,缩小其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信息鸿沟。最后,要加快培育农业数字化人才,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人才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掌握数字化技术或懂得数字化运营的农业人才则是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为此,地方需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农业数字化方向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引导其投身于农业领域,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改善以乡村农民为主的单一农业经营结构,最终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