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东旭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河北 黄骅 061100)
小线角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线角木蠹蛾属的一种昆虫。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寄主于山楂、海棠、银杏、白蜡、香椿、国槐等树种。幼虫蛀食花木枝干木质部,几十到上百头群居在树干蛀道内危害,造成千疮百孔。木蠹蛾虫道相通,在蛀孔外面又用丝连接球形虫粪,蛀干后通过虫孔排出碎木屑。木蠹蛾在树干木质部不规则蛀孔,使果树树体营养输送不畅,导致果树减产甚至绝收,木蠹蛾为害严重时,导致树体风折或者死亡,给林业造成严重危害。
小线角木蠹蛾2年发生1代(跨3年度)。成虫体长24 mm左右,翅展50 mm左右,体灰褐色,翅面上密布许多黑色短线纹。卵呈椭圆形,块状黑褐色,卵表有网状纹,卵颗粒不等,将卵产于树皮裂缝或者伤疤处。老熟幼虫体长可达40 mm,体背鲜红色,腹部节间乳黄色,前胸背板有斜B形深色斑。蛹为被蛹型,初期黄褐色渐变深褐色,弯曲,腹背有刺列,腹尾有臀刺,蛹期比较长,大约20 d。幼虫均在树体蛀道内越冬,老龄幼虫在第3年5月下旬化蛹,次年4月份幼虫开始复苏活动。随着气温升高幼虫采食量剧增,5月份为害最为严重,山楂和海棠等果树正处在萌芽期,造成树体营养输送障碍,因树势太弱,无法形成花蕾,不能开花结果,幼虫一直到10月份在树干内取食为害。每年6—8月份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此期间锯断树干,观其为害状,有大量不同虫龄的红色幼虫,树干内遍布虫道,幼虫具有群居性的特征,聚集在树干的韧皮部附近为害。小线角木蠹蛾世代重叠,寄主广泛耐饥饿力强,为害隐蔽。
根据小线角木蠹蛾特性,采取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防治办法。
根据成虫昼伏夜出习性,并具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果园、公园安置黑光灯,按每500 m2布局设置。采用性诱芯黏虫板,利用合成性信息素诱芯,放置在黏虫板上方,吸引雄性成虫,触碰黏虫板捕捉。小线角木蠹蛾的天敌有10余种,如姬蜂、寄生蝇、蜥蜴、啄木鸟、燕等,对此虫的为害与蔓延有一定控制作用。
可采用内吸药液注射、熏蒸药片堵孔等方法。采取虫孔注射方法,用30倍液高氯+渗透剂虫孔注药。因虫道相通,药液通过虫道注入木质部深层,再通过植物的输导系统给全株传导,此办法效果显著,但费工费力。熏蒸药片堵孔方法是在多个虫孔放置熏蒸剂,用塑料薄膜缠绕树干虫孔部位,封闭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