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南 王江涛
[摘 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昌市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服务、五级联动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政策、经费、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农村养老服务环境、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等措施加强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1-0032-07
[作者简介]廖剑南,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王江涛,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南昌市“十四五”(2022年度)社科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GL202203)
乡村振兴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等方面,也涉及农村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其中,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本世纪中叶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将高达35%,届时将成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昌市老年人口规模增大,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增加。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南昌农村老龄化现状与需求侧分析
(一)南昌农村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3]它反映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南昌市常住人口共625.50万人,老龄人口为93.6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97%;农村人口为137.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92%。[4]从全市范围看,在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南昌市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具体到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以南昌县為例,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除小蓝经开区和八月湖街道外,均超过了10%,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尤其是幽兰镇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36.06%,老龄化程度严重。[5]南昌农村老龄化现状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生育率下降。据统计,南昌市2022年全市出生人口4.01万人,比2021年的4.58万人减少0.5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73‰,比2021年的2.19‰下降1.46个千分点[6],而大量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生育率下降趋势则更为明显;二是寿命延长。据统计,2020年,南昌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16岁,比2010年提高了4.66岁;[4]三是外出务工现象普遍。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南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一种常态,农村家庭“半耕半工”的代际安排也构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微观基础。[7]
(二)南昌农村老龄人口需求侧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政府和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8]农村老人养老需求是指农村老人在生活、健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南昌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养老的依赖性强,希望子女能够尽孝义、经常探望和提供经济支持;对社区养老的参与度高,希望与社会和同龄人的交流和活动;对健康养老的关注度高,希望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指导;对精神养老的渴望度高,希望能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关爱和支持。南昌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多元化。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农村老人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二是动态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个人生活的变迁,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三是差异化。南昌市各区域与农村各地区在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方面有着显著差异,统一管理难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四是滞后化。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和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南昌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例如,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提供场地租赁补贴、设备购置补贴和运营补贴等;对从事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给予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对享受低保、特困等救助政策的农村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养老服务等。南昌市支持社会组织、养老企业等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并对纳入集中照护的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参照每人每月955元的城镇特困供养标准执行,填补了费用缺口。[9]同时,南昌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资金支持,扩大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规模和覆盖范围。“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10]
(二)社会参与,发挥乡贤和志愿者作用
乡贤是农村社会的精英和领导者,他们在当地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公益心。南昌市充分利用乡贤的资源优势,通过组织乡贤协会、乡贤基金会等形式,动员乡贤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支持。如进贤县白圩乡党委与政府整合撬动全乡各届资源,动员乡贤能人、慈善机构进行爱心捐赠,并将捐赠款合理投到企业进行利润分红,存储更多慈善经费。南昌市还鼓励乡贤以回乡创业、投资、捐赠、慈善等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此外,志愿者也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以无偿或低偿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关爱和帮助。南昌市大力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志愿者培训、评选表彰、宣传推广等活动,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南昌市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志愿者与老年人的有效对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三)多元化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南昌市根据农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提供了涵蓋“居家、社区、机构、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养老是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的主体形式,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积极招募并培训护理人员、派遣护理人员和社工走访等措施,从日常生活到医疗护理,从物质补贴到精神给养,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照顾。社区养老是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形式,通过建设“幸福院”“乐活屋”“智慧社区”等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供餐、日托、康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机构养老是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的有益尝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民办公助、实行政府购买等方式,为无法居家或社区养老的特殊人群提供采用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标准的机构养老服务。南昌市鼓励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帮助,建立养老互助组织和社区互助网络,通过组织“长者联谊会”“乐龄学堂”“志愿者队伍”等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为全面、多元的养老选择,塑造一个关爱与共融的养老社区。
(四)五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南昌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五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五级联动是指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五个层级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构建起一个覆盖城乡、涵盖各类需求、满足多样化选择的养老服务网络。在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了《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总体框架和指导思想;在区(县)级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在乡镇(街道)层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在村(社区)层面,加密服务网络和活动内容,建立了村(社区)级农村养老服务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为家庭养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精神慰藉;在家庭层面,加强家风建设和亲情关爱,建立了家庭级农村养老服务小组,推行了“孝心卡”“孝心树”等激励机制和评选表彰活动,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其规划和协调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与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关于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每人每年享受的政府缴费补贴=当年执行的全口径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12%×12(个月),[11]虽然对于失地农民有所补偿,但补助标准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帮助效果并不显著。目前,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如民政、卫生、社会保障等,但是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有待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和资源配置也有待加强,在形成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经费方面
近年来,南昌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投入了大量经费,取得了明显成效,如2018—2022年,“江西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05元提高到123元,省市县三级合力将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43元,实现了36%的增幅,受益群众516万人。”[12]但是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补贴和个人自费,政府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仍然有限,难于充分满足农村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个人自费也受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意愿的制约,难以有效激活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致使养老服务市场活跃程度不够。此外,多元化资金支持如社会捐赠、公益基金等较为缺乏,使得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后劲不足。
(三)社会方面
近年来,南昌市各级政府在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敬老院服务能力较弱,其院内仅仅3至4人,没有时间去指导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更没办法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13],农村养老服务主要依靠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家庭成员提供,但是一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能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养老服务。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较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薄弱等原因,吸引和留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四)文化方面
近年来,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存在着“养儿防老”“老有所依”“家庭养老为主”等传统的养老观念,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对于社会化、专业化、机构化的养老服务缺乏认识,也不愿意承担社会养老的成本和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41.3%,有剧场、剧院的乡镇仅为11.9%。[14]在一些乡镇,与乡村文化相契合的养老服务规范体系建设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地区老龄人口的特定精神需求,影响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实践成效。
四、完善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
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通过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个人账户待遇水平,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差距,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财政支持,扩大对农村特困、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的救助范围和标准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养老政策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家庭、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分级分类养老服务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其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对留守、空巢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养老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模式。[15]当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却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如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质量不高等。从政府方面来看,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作为农村养老服务中的主体性角色,政府应不断加大和完善对于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及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涵盖率和可获得性。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的规划、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政府还应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能力和人性化程度。从市场方面来看,要发展市场参与的商业养老服务供给。市场作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应该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驱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的竞争环境迫使养老服务提供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客户并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市场还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商业养老模式,如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养老服务产品和项目。同时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其他主体的合作和协调,形成良好的农村养老服务生态。
(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南昌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需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一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确保农村养老服务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在坚持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原则下,积极发展诸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形成覆盖城乡、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如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慈善机构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式,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多样性。
(四)营造良好的农村养老服务环境
农村养老服务环境是指农村地区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时所面临的物质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环境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的情况和质量。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时,需要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建立更为完善和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一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社会保障。社会组织是参与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应该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农村养老服务活动,培育和壮大具有乡土特色和亲和力的农村社会组织,激发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我组织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二要弘扬农村养老文化,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文化保障。文化是影响和塑造农村养老服务观念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内涵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尊重、关爱、服务农村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丰富和活跃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重视“软环境”和“硬制度”的结合,通过制度建设、政策规范夯实孝道责任。[16]
(五)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智慧养老、智能养老、“互联网+”养老等趋势方兴未艾、大有可为[17],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养老体系是南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涵盖农村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狀况、生活需求、服务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信息采集、分析、共享和应用,为农村养老服务的规划、管理、监督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智能化改造。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化覆盖。运用数字养老模式,联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时空场域,构建一个融合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等多方的养老合作生态系统,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四是培育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化氛围。通过教育与社会化、传播与文化扩散、奖励与激励等机制和途径,提高农村各方面对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的认识和能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包容试错、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激发农村养老服务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周志伟,李海英,贾杨.日本养老产业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2).
[3]马岚.从世界知识到中国认识:老龄化概念的中国化过程和积极老龄观的构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3).
[4]南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http://www.nc.gov.cn/ncszf/jrnc/202106/9bbf 61a55556483fb46638a575600f5b.shtml,2021-06-02.
[5]南昌县“七人普”人口老龄化情况分析[EB/OL].http://ncx.nc.gov.cn/ncxrmzf/tjfx01n/202208/ae013 69a7466488182a10c7a4cfae654.shtml,2022-08-24.
[6]2022年南昌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nc.gov.cn/ncszf/tjgb2/202303/7278c6e7d6774 90f91904485ce15450a.shtml,2023-03-20.
[7]高鸣.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关键影响、应对策略和政策构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8]田杨.老龄产业需求群体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7,(8).
[9]孙彦川.南昌党建引领把贴心养老服务送到农村[J].中国社会工作,2020,(32).
[10]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jiang xi.gov.cn/art/2022/3/25/art_4968_3896185.html,2022-03-18.
[11]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https://www.nc.gov.cn/ncszf/rsjr/202203/ad287056bf96 45a18886590fd72a561a.shtml,2022-03-08.
[12]江西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三年连调”[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gzdt/202206/t20220610_45 2506.html,2022-06-10.
[13]张纯荣.南昌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0.
[14]徐天琦.文化振兴视角下农村老人康养发展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3).
[15]刘智勇,贾先文.传统与现代融合:农村养老社区化模式研究[J].江淮论坛,2019,(3).
[16]胡宏伟,蒋浩琛,沈国权,王恩见.地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组合研究——基于环境包容福利分析框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
[17]罗艳,童玉林.服务悬浮:主体行动逻辑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实践困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Nancha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ao Jiannan Wang Jiangtao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Nanchang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government guidance,social participation, diversified services and five-tier linkage,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but still faces issues in policy, funding, society, culture, and othe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Nanchang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rural elderly care policy system, developing the diversified supply of the rural endowment service,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opulation ageing; Elderly care servic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責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