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石磨

2023-12-30 14:16王海波
金山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磨阿婆爷爷

王海波

捣臼、风箱、晒垫、石磨……诸如此类的老物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家小院最是常见,有的倚墙歇脚,有的散落一堆,有的悬于钉头……即使时过境迁,沾着泥巴的敦厚模样依然历历在目。

那些年物资普遍匮乏,爷爷、奶奶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即便如此,农家常用的物件还是一应俱全。我虽年幼无知,于耳闻目睹中,也能懵懂体会到拥有这一切实属不易。正因为有了这份拥有,孩提时代的我才能在捣臼边伸出食指,触碰到粘在捣杵头上飘着艾香的麻糍团;在风箱的“呼呼”声中,踮着脚尖,攥着摇把手,挥洒吃奶的力气;在几米见方的晒垫内,抹着满脑门欲滴的汗珠,与麻雀追逐嬉闹,体会“双抢”的艰辛与喜悦……在一众老物件里,奶奶的石磨更留别样滋味,让人回忆无尽。我家与爷爷、奶奶相邻而居,父母工作忙碌时,就把我们兄妹俩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漫长的白天我就有取之不竭的时光,围着奶奶转。石磨是奶奶的心头宝,倍加珍惜,潜移默化间,石磨自然也成了我的心头宝。

奶奶的石磨长年被置放在一间小房子里,大多时候处在隐隐绰绰的微弱的光里。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它神闲气定的模样总呈现出一种不凡的气质,如同一位归隐山野茅舍、阅历颇丰的老者在闭关修行。

石磨不常用,许多人家以借为主。但奶奶认为,对于她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奶奶的理由是,虽不常用,必要时又少不了它,偶然一两次可以向左邻右舍借用,但有志人家多次借用别人家的,人前会倍觉没面子。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不想再借!要用时怎么办?必须靠自己争气办得所需的物件。听母亲说,这石磨是奶奶磨破了嘴皮子说服爷爷后,用几升玉米和几斤猪肉的代价,专门请石匠师傅打凿而成的。

我问奶奶,为什么她总是把自家的石磨借给隔壁阿婆用?奶奶却反问,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不是应该的吗?我实在搞不清,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非要置办石磨,也可以借来用呀?奶奶并没有回答。

奶奶放石磨的小房子,其实只是一间低矮的偏屋而已。今美其名曰“房子”,只是感念爺爷一点一滴亲手搭建的艰辛。偏屋的西墙就是主屋的东墙,屋顶只有一斜面,四角由两长两短粗木柱子支撑。整间偏屋除了这四根柱子和屋顶的几根横梁是粗木头外,其他所有的横档、门窗框子、椽子都是竹子顶个的。墙脚不高,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就;墙脚上去,三面全是黄泥墙,东泥墙上挖了一头窗,南泥墙上开了一扇门;屋顶还算奢侈,统一用了乌黑的瓦片,不过这瓦片都是爷爷历年翻正屋时,调换出来的旧瓦片。这偏屋看似简陋,但一片瓦、一根竹、一担泥、一块石、一截木都是爷爷劳心劳力的结晶。奶奶的石磨就放在边窗下方的磨床上。有了偏屋才结束了石磨居无定所的日子,避免了它在竹林边、墙脚下的日晒雨淋,也算是给它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家。所谓磨床就是由几根长短不一的粗木头相互穿插成的凳子状的一个粗犷的木架子,专门用来安放石磨。与石磨同处一室的还有蓑衣斗笠、锄头铁耙、风箱晒垫等一应物件。

平时,偏屋的门窗都是关着的,但从来不上锁,因此隔壁阿婆也可以随时自主开门来使用石磨。如果奶奶巧遇上了,还会抽出些时间来给阿婆搭把手。阿婆自然是“谢谢”不已,并在借用石磨结束时不忘塞给我两三颗糖果或一两块糕饼。按照奶奶的说法,这是阿婆用我家的石磨过意不去所表达的谢意。于是,随之而来我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在接过阿婆所给予的糖果或糕饼时,我是不是谢了阿婆,也该谢谢石磨?不瞒你说,有几次我真的悄悄抚摸着石磨,真挚地感谢了它。

一般情况下,石磨派用场的当天,门窗是一早就会被奶奶给打开的。因为是最东边,阳光灿烂的日子,暖洋洋的、黄亮亮的光线不但射在了黄泥墙上,还直直地射进了窗、射进了门,清风自然也快于人的脚步一并争先恐后地挨挨挤挤着进来。当阳光和清风用力挤尽了偏屋里面的昏暗和潮味后,长时间放在磨床上的石磨就会随着磨单的推拉响起那“呜啅嘎——呜啅嘎——”的推拉曲,完整版的“劳作之歌”由此奏响,且贯穿始终。劳作过后,石磨总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光,其间奶奶会把它擦洗干净,并盖上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布衫,以避免磨缝积尘。凭我直观,无论劳作与否,石磨都是这偏屋里最靓、最幸运的仔,坦然地接受着奶奶所赋予的特别的关爱。

奶奶的石磨在旁人看来,也许有些粗陋,就是将一个被称为“磨扇”的圆形大石轮与另一个被称为“磨盘”的圆形大石轮,相互一“扣”而就。磨脐、圆轴、轴空,相扣时正好深深相吻。为了便于单臂推磨使得上劲,磨扇薄于磨盘,碗口大小、半尺来长的磨把,推磨时可助力加持。磨心是黄豆、玉米等所磨之物的绿色通道,更为精妙的是,磨扇的工作面凿有磨赤,呈凸起状,正好与呈凹陷状的磨盘的工作面赤沟阴阳相合,相扣时让上赤下沟拍档间的相互挤压力发挥到极致。还有那“T”形的磨单,是被一根长绳从偏屋的横梁上高高地挂下来后给绑扎住的,这样在推磨时两人可通力合作,一人双手推拉磨单,一人单臂推拉磨把,完成磨物任务就轻松了许多。在奶奶的絮叨中,我还知道了,成就石磨除了石匠的功劳,与木头有关的凿、绑、挂、插都是爷爷搞成的。按奶奶的话来说,爷爷的能干为家里“节约了一半的师傅铜钿”。每当奶奶用欣赏的语气提及此事,爷爷就会“刺刺”地深吸上几口捏在手中的老烟管,憨憨地笑笑,装得很淡定。

于我,石磨的粗与细似乎无关紧要,紧要的只是奶奶在推磨时能否让我找到乐子,否则在漫长的一小时甚至是几小时的陪伴中会无聊到只想沉沉睡去。

奶奶让我拨弄所磨之物入磨心就是极好玩的。一撮、几粒或十几粒地拨弄被水泡了一个晚上的糯米或黄豆入磨心,然后在奶奶的推磨中瞬间就会有乳白色或鹅黄色的水糊状、浆状之物从两轮间流出来,滴滴答答滴入下面的大木桶里,顷刻桶里由零星的圆点积成小块状的,然后越聚越多成薄糊,再到厚厚的半桶、大半桶,煞是好玩,且颇有成就感。兴趣萦绕时,我那渐入眼帘的瞌睡虫自然被赶跑了。

跟着奶奶一起推拉磨单也是极提人兴致的。奶奶推拉磨单,先是弓字步站稳,然后双臂分开,双手紧握磨单的横木,上身随着推拉前后移动,这时磨单就极为尽职地牵动磨扇围轴转圈。无知无畏如我,感觉奶奶推磨极为轻松,便自告奋勇、昂首挺胸地上前模仿……但事与愿违,即使我整个人已是用力到东倒西歪,也没能撼动磨扇一丝一毫。尴尬无奈之下,只能撒娇卖萌央求奶奶助推,但自己接下来那一连串的动作,更是笑破苍穹:哪里还有弓步可言,踮起脚尖,伸着手指才好不容易勾住磨单的横木,身子近乎挂在横木上,前后移动更是全免了,只有“小碎步”式的前跑后退……这时,笑声骤起,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欢乐弥漫着。

其实,奶奶为了迎合我缓慢的节奏(说节奏都是极惭愧的),甚至是癫狂可笑的举动,更是为了顾及我的安全,避免磕磕碰碰,当我踮着脚尖嬉笑着拨弄所磨之物时,当我挂着磨单前俯后仰时,奶奶总会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但从无责怪。有时候被爷爷撞见了,奶奶还笑呵呵向一时看不下去的爷爷解释道:“这就是子孙绕膝,天伦之乐!”一向严肃的爷爷也只能摇着头嘀咕着来表示他的无奈:“你就宠着吧!”石磨旁笑声依旧,也许更欢……

兄长虽然年龄上只大了我两岁,但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总是高于我很多,有兄长一起留在奶奶家的日子,奶奶推磨就容易了许多。兄长不但稳得住弓步,推得动磨单,还合得上奶奶单臂推动磨把的节奏。每每看着磨扇按着兄长的意愿服服帖帖微微颤抖着顺畅转动,听着“呜啅嘎——呜啅嘎——”和谐的合奏曲时,敬佩、羡慕之情油然而生,由衷高喊着:“哥哥好厉害哦!”这时,奶奶也从不吝啬对大孙儿的夸赞,只是为了顾及我的感受,奶奶会转过脸来,笑呵呵地也夸我几句。兄长也不忘顺着我的喊声赞上一句“妹妹也很棒”作为回应。当时,我竟然真的以为自己也挺能的,就得意洋洋地在那里甩着小辫,摇头晃脑地自豪着,现在想来不免哑然失笑。但谁的童年不留下些可笑可乐,可供人笑谈的“老话”呢?

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奶奶的石磨登台亮相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时候处于静默状态中,让人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错觉。纵观奶奶家石磨的阅历,其用场不外乎磨豆腐、磨汤果(小圆子)、磨启糕(米馒头)、磨炒粉(黄豆粉,有时会拌少许芝麻和糖)、磨玉米。如今仔细琢磨后发现,少则少焉,但哪一件不是普通百姓人家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生活因石磨而精彩了许多,所以有时候我往往忽略了石磨,也忘却了推磨的艰辛,而是对推磨后所能发生的一切多了一分美好的期待。

岁月荏苒,爷爷、奶奶已仙逝,奶奶的石磨连同与石磨有关的琐事不但留存于记忆里,也刻进了我的心里,成了情感的源泉、故乡的牵绊。时至今日,隔着时空感念那段逍遥、随性的日子,像极了一个古朴凝香的青花瓷,盛载着清水漾漾的时光,汩汩绵长。

猜你喜欢
石磨阿婆爷爷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小镇阿婆茶
阿婆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重阳糕送阿婆
推磨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