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镇产业振兴发展思路

2023-12-30 13:14徐冬冬李亚迅林峰莹
云南农业 2023年10期

徐冬冬 ,李亚迅,林峰莹,朱 萌

(1.昆明市烤烟生产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506;2.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118;3.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

坚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阳宗镇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中存在耕地零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土地被流转、人蓄饮水及生产用水困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打造鱼米水乡、种业小镇、运动小镇、空中牧场、旅居康养地和种植道地中药材等规划策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阳宗镇地处澄江市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南岸。东与宜良县草甸镇接壤,西至呈贡区吴家营交界,南连澄江龙街街道和九村镇,北接呈贡区胡家庄,属半山、半坝、半海镇。镇内人口25 539人。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阳宗村,距市区34 km,距省会昆明60 km。名胜古迹有龙泉寺、普照寺、城门楼、文庙、圣谕堂、灵峰寺、三元宫和魁阁等。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作物及劳务输出。

一、产业现状

阳宗镇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烤烟67.2 hm2,产量204.6 t,产值57.6万元;谷物347.13 hm2,产量3 210.33 t,产值1 015.99万元;蔬菜(含菜用瓜)1 393.33 hm2,产量2.89万t,产值7 246.37万元;花卉137.6 hm2,产量1 949.4万支,产值2 520.3万元;水果类黄金富士苹果、密香雪桃共200 hm2,产量6 600 t,产值1.25亿元。养殖品种主要有羊400多只,产值40万元;鸡1万多羽,产值150万元。引进的龙头企业南国山花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博盛园艺有限公司、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云南滇香国色牡丹园、云南高原特色现代种植园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花卉产业发展,另外昆石高速公路服务区、云南国土资源学院也是就业推动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种植养殖大户9户,无村办集体企业、经营性集体资产、农产品加工业及家庭农场。无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及列入规划计划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级产业项目。

二、存在问题

(一)耕地零散,产业不集中

阳宗镇耕地面积4 010.66 hm2,林地面积2 394.33 hm2,其中经济林果地171.89 hm2,主要种植桃树、梨树等。村中耕地虽多,但每户所占的耕地比较零散,难以管理,导致产业不集中。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阳宗海主要污染源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并集中于阳宗镇。阳宗镇地处阳宗海上游,耕地总面积约4 000 hm2,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 866.67 h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比例为71.67%。该镇坝区耕地总面积为1 026.67 h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比例高达94.93%。根据现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规定,除了粮食作物、观赏性苗木、木本花卉等产业都属于负面清单限制发展的范围,阳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困难,生态环保项目难以落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难以得到有序实施。

(三)坝区各村(组)土地基本被流转

土地流转以后,土地流转主体项目没有落地,阳宗镇坝区农田荒芜,蔬菜产量锐减,导致坝区群众收入降低,同时也导致山区村民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需要自产自销,收入降低。山地受水源、地势、土质、交通等因素影响,产量和产值较低,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

(四)山区村(组)人蓄饮水及生产用水困难

阳宗镇东面山区无稳定水源。目前,人蓄饮水是从梁王山引水解决,部分村(组)输水管道离水源地较远,旱季水供不上,冬季水管容易被冻裂,村(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修保通,旱季和冬季人蓄饮水困难。

三、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

阳宗镇比邻昆明市主城区、呈贡区,可谓是“昆明后花园”。坝区现有昆石高速公路、云贵高铁、阳澄公路贯穿坝区各村(组),正在建设的福宜高速穿过阳宗坝子,交通便利。新规划的脚步哨——北斗高效农业生产及通村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将带动山地使用率。

(二)地理气候适宜

阳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临湖。南北最大纵距18.3 km,东西最大横距13.5 km,总面积131.4 km2,坝子处于中心峡谷地带,形成山、坝、水连成一体的天然格局。山区最高处是梁王山,海拔2 820 m,坝区最低处是湖泊,海拔1 770 m,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

(三)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面积宽广,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作物种植技术成熟,农业基础好,农作物产量高,产品销售市场受欢迎度高。森林资源丰富,具备林下种植条件,多种绿色野菜、中草药,农旅融合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PM2.5常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四)文化底蕴深厚

桃李村小屯的关索戏在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戏剧“活化石”之称。阳宗镇有文庙、圣谕堂、城门楼等多处县级文化保护古建筑。梁王山为滇中第一高山,是元代梁王驻扎地,留有梁王大殿遗迹——老金殿,立于梁王山顶,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尽收眼底,一山观四海的景观独一无二。

四、产业振兴规划策略

(一)打造鱼米水乡

将阳宗、新街、北斗、桃李等村中心坝区673.33 hm2水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稻作文化,种植优质杂交稻滇禾优615或常规稻云粳37,发展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等“稻田+”立体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大幅度提高亩产效益,打造“鱼米水乡”,生产绿色营养食材稻米、鱼、鸭、藕的同时还能创新稻田景观。还可通过沟渠系统,恢复荷花、阳宗藕、茭白等水生植物,打造荷塘月色。

(二)打造种业小镇

1.建设国家级淡水鱼类活体基因库。新街村的大洞、青鱼洞、明珠洞盛产本土洞鱼,但随着环境污染、公路建设、过度开发,洞鱼日渐消失,需通过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护来恢复本土稀有物种,保护本土种质资源,从而带来经济与研究价值。利用新街村地处阳宗海南岸这一优势,以“引企、引资、引才、引智、引研”为手段,采用尖端技术,建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淡水鱼类活体基因库,展示中国特有的淡水鱼类,保护稀缺物种的同时,进行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

2.打造以“梁王茶”为代表的木本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及生产基地。定位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创制及种苗基地。依托海拔高的饮马池是“梁王茶”发源地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推动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育苗基地。以南国山花庄园为实施主体,利用节水灌溉、精确施肥、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大力推广木本蔬菜“梁王茶”“刺脑包”“刺五加”的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创立特色木本蔬菜研发中心。同时对山区的石漠化荒山进行绿化及美化,在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试验探索石漠化荒山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现农业的综合开发。

3.成立国家级草食动物活体基因库。依托梁王山下的万亩草场,发挥当地高海拔牛、羊品牌优势,引进科研团队,成立国家级草食动物活体基因库,科学提供优质品种,引进外血进行品种改良,进一步提升草食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重要物种遗传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方面的水平,同时打造“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风景线。

4.保护当地老品种阳宗藕。阳宗藕小而面、口感好,但因产量低,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通过坝区的沟渠系统,恢复荷花、阳宗藕等水生植物,保护好当地老品种阳宗藕。

5.打造云菌公园,开发食用菌和微生物。一方面通过包山拾菌培育优质品种,山上的菌子归承包人所有,刚冒出来的小菌不采,菌窝不刨挖,确保野生菌的产量和质量,避免野生菌的生长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采用“网络订单+游客上山拾菌”的模式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作化肥如炭基肥,利用生物炭加微生物和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增加作物养分,提高产量,从而打造菌种、种苗推广及展示中心。

(三)打造绿色农产品

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契机,不断将阳宗“绿色食品牌”的影响力扩大。一是打造山泉水乡。将净莲寺村内的山泉水加工成瓶装饮用水,不仅满足市场对山泉水的需求,也能促进地区乡村特色品牌的形成,让乡村品牌快速实体化传播。二是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独特地理标志的“阳宗海牌”农产品品牌,将传统特色手工农产品做优做强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三是凭借饮马池村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少,农户种植出的果蔬品质较高、绿色生态,花卉色泽鲜艳,产品受欢迎度高的优势,把黄金富士苹果、密香雪桃、白花等优质果蔬打造为绿色食品。

(四)种植道地中药材

引进药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现中药材集中连片发展。通过对土壤数字化分析进行土壤恢复、采用不破坏植被、环境的生态模式种植重楼、草乌、金银花等,提高中药材有效成分。依托中医医院发展中药提取物(中间体)、中药制剂开发及应用、中药资源与新产品研发产业,通过药材产业和旅游观光助力乡村振兴。

(五)打造农旅结合新业态

1.打造运动小镇。一是山区适宜开展航空运动如动力伞、低空热气球等项目,升至空中俯瞰整个阳宗海、万亩花海和农业景观。修建1条小屯村至饮马池的净莲寺索道,起点和终点各建1个游客中心,这条索道将成为交通中枢,与山区航空运动形成一条旅游环线。在阳宗海水上开展无动力水上运动如帆船、皮划艇、水上自行车等项目。种植牧草用于发展马业,随着马术爱好者规模不断扩大,引进高端企业,开展马术、赛马等马业项目,将马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高标准马匹初级调教和赛事训练基地。二是将饮马池村4 km闲置道路作为越野车专用线路,开展高山竞技、山地越野竞技、山地自行车竞技等项目,打造梁王山户外运动基地。三是在桃李村、净莲寺村新建昆明犬培育基地,昆明犬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犬种,建设培育基地用于昆明犬品种的研发及拓展。

2.打造空中牧场。依托梁王山下的万亩草场,主要放牧牛、羊、马、鹅等食草动物,采用动物管理草场的模式发展,同时打造“草原鹅”风景线,吸引游客。引进科研团队,成立国家级草食动物活体基因库,进一步提升草食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重要物种遗传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方面的水平。依托饮马池、石寨河全村特有的“交椅”地形,通过招商引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生长的腊梅、向日葵共计333.33 hm2,全方位打造花海景观。

3.打造旅居康养地。将阳宗村老沟、饮马池村打造成集山水度假、观光体验、森林养生、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养生谷”,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建设森林康养步道,林中漫步感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可就地取材搭配名贵中草药烹饪健康佳肴。恢复小屯村龙潭、池塘自然风貌,打造小水景,规划建设旅游小镇,促进经济发展。乘坐净莲寺索道夏看花海,冬看雾凇,最后抵达梁王山,将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尽收眼底。梁王山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上有松树2 000 hm2,下有万亩草场,计划增加种植松树666.67 hm2左右,打造雾凇景观。在饮马池西南角风口村区域依托特有的地形地貌,打造包括悬崖观光区、天文科普区以及梁王文化体验区在内的特色生态旅游板块,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4.迁村并点打造文化小镇。迁村并点有利于合理规划村庄布局。阳宗村内存在极具当地特色的民居、古街、古道、古井等古建筑,饮马池村内共有160栋闲置的道光年间建造的“一颗印”式民居。采用迁村并点的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腾挪出更多建设用地,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结合文创、餐饮业态等特色,对原屋进行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打造本土民宿特色产业,增添古街、古道、文化风情体验。“关索戏”是阳宗镇小屯村所有的一种古老的傩戏,是歌颂英雄人物的“傩面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极具地方特色的“满镶滚”“尖尖鞋”“公鸡帽”等服饰也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