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峰,苗永婷
(1.华池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甘肃 华池 745600;2.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华池分校,甘肃 华池 745600)
华池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近6.67×104hm2,马铃薯是当地优势、特色作物之一,种植面积0.67×104hm2。在马铃薯栽培中,栽培技术和马铃薯的产量、质量密切相关。
农户选种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水文、土壤及用途等方面的因素合理选种,优选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品种。以华池县为例,早熟品种可选择费乌瑞它等,中晚熟品种可选择紫花白、夏波蒂、陇薯系列。
品种选定后,做好筛选工作,剔除表皮龟裂、粗糙老化的种薯,将皮色光滑、色泽鲜艳、次生根少、大小适中、无病无伤、未受冻害及器械伤害,生命力强健的薯块留做种用。要确保所选择的种薯质量符合标准,即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含水量≤13%,提高种薯发芽率,利于高产稳产。
整薯播种较适宜,可有效避免切块传播病虫害,具有防病保苗、防旱防涝、省工省力、出苗整齐、根系发达、生长势强、节约用种、提早发芽等优势;切块的种薯,切块以20~50 g为宜,每个薯块上应有2 个芽眼。切块时要做好切刀的消毒工作,防止传播细菌病毒诱发病害。
马铃薯切块后消毒,建议用滑石粉3 kg+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25 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5 g 拌种薯150 kg,或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灵活选用药剂进行拌种。经药剂拌种消毒的种薯,需覆盖湿布,放置于16℃环境下催芽,当芽长至1 cm 时放置于散光下晾晒,在芽色变浓绿后即可进行播种作业。
马铃薯产量和土壤密切相关,为保证马铃薯产量,农户要高度重视选地工作,提高轮作意识,禁止连作重茬,优先和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实行2~3 年以上轮作倒茬,可降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率。在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灌排水方便、微酸性沙壤地内种植马铃薯最佳,禁止在低洼易涝地、石灰质土地种植马铃薯[2]。
为提高土壤松散透气性,要做好土壤翻耕工作,选择晴天翻地,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同时,要处理干净田间杂草和上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病残枝。翻地前撒施基肥,建议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50 kg,将肥料深翻入土,提高地力。马铃薯垄作可防止涝灾,提高光能利用率。所以整地施肥后,应及时起垄,垄宽60 cm,垄高20 cm,行间距80 cm,同时开开“十”字沟和边沟,便于排水作业。
马铃薯不喜高温环境,农户应结合品种特性、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因素灵活调控播种时间。当地表10 cm 土坡温度稳定在10℃~12℃,湿度为65%~75%时进行播种作业,华池县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
建议采用机械播种法,利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起垄、覆膜等多项工作,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播种效率。建议不要催芽,避免播种时损伤幼芽。播种时密切留意下种情况,避免出现堵塞导致漏播缺苗。合理调整机械设备,每穴播1粒种薯,覆土深度15 cm。
结合品种差异灵活控制密度,营造良好的田间光照和通风条件,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建议早熟马铃薯品种行距70 cm、株距20 cm,每667 m2栽植5 000~6 000株;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株距80 cm、行距25 cm,每667 m2栽植3 500~4 000株。
马铃薯出苗后,应做好查苗工作,若发现有缺苗现象,要及时补苗。补苗的同时要浇灌适量水,减少缓苗时间,提高补苗成功率。
中耕培土工作开展时,应结合除草工作,一方面可提高土壤松散透气性,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可减少田间杂草数量,避免和植株争夺水分及养分。马铃薯全生育期需中耕松土除草2~3 次。若除草数量较多,可在杂草2 叶期喷施草铵膦150倍液。除草剂禁止喷施在马铃薯叶片上。
马铃薯生长时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80%为宜。出苗前无需浇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烂苗。进入块茎形成期时,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多,此时土壤含水量应超过70%。以沟灌为宜,不可大水漫灌。若长时间降雨,则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避免引发涝灾。马铃薯收获前1周,停止灌溉。
要明确马铃薯追肥关键期,一般在4 叶时结合降雨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促进薯块大小分化。进入现蕾期后利用降水过程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保证结薯量。此外,要做好根外追肥工作,根外追肥以叶片施肥为主,建议从马铃薯展叶时每间隔1~2 周喷施1 次叶面肥,叶面肥由0.1%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三十烷醇1 000 倍液组成,连续喷施叶面肥3~5次,可显著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抗性[3]。
马铃薯播种后6 周茎叶接近封行时,建议每667 m2用丙环唑5 g 兑水15 kg 喷雾,间隔7 周后再喷施1 次,能够显著提升植株的抗寒性和抗逆性,同时避免植株徒长。或每株用硫酸镁55 g兑清水淋施,促进地下块茎膨大,获得更高的产量。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若遇霜冻,会对产量和薯块的商品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农户要高度重视霜冻预防工作。首先,霜冻前可往畦沟灌半沟水,保持畦面湿润,增加土壤热容量,提高地温,减轻冻害,霜冻过后需将沟内水排干。其次,可在叶面撒施稻草、草木灰,预防霜冻[4]。最后,霜冻前2 d,可喷施500倍植物防冻剂溶液,降低对马铃薯的危害和影响。
5.1.1 发病特征
晚疫病是华池县马铃薯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会对茎、叶、块茎造成较大危害。叶片患病后会出现水浸状的病斑,潮湿环境下病斑快速扩大并变为褐色,同时生成白色霉状物。叶柄和茎部患病后,会出现条斑,颜色为黑褐色,进而导致叶片萎蔫、下垂,后期整株变为湿腐状。该病流行时会导致马铃薯产量损失8%~30%,有的甚至更高。
5.1.2 防治措施
科学选种,优选抗晚疫病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并做好药剂拌种消毒杀菌工作;坚持轮作倒茬,禁止和茄科作物连作;做好种薯筛选及切块工作,避免种薯携带病菌;及时浇水排水,保持田间土壤适宜的湿度,减少病菌繁殖;若发现有中心病株,要第一时间清除带出田间销毁,并将生石灰撒施在病穴内,防止病菌传播扩散;药剂防治时,应在发病初期喷施75%代森锰锌500 倍液、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即可。
5.2.1 发病特征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包括3种症状类型,一是花叶型,植株叶片呈浓淡相间花叶或斑驳,后期叶片逐渐皱缩矮化。二是坏死型,植株叶片、叶柄以及叶脉等多个部位出现条形坏死斑,后期叶片枯死、脱落。三是卷叶型,叶片向内翻卷,发硬变脆,最后成筒状。病毒病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受害的马铃薯结薯少、薯块小,减产量在20%~50%。
5.2.2 防治措施
科学选地整地,所选地块周边应无马铃薯和烟草等易于寄生马铃薯病毒的作物;合理选种,优选当地推荐的抗病毒病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并做好药剂拌种消毒工作,防止种薯携带病毒;推广高畦深沟栽培法,降低田间土壤湿度,减少病菌繁殖;做好施肥管理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法,满足植株生长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株抗病力;做好浇水、除草等工作,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控制好播种时间,早播早收,减轻发病;重视对蚜虫及灰飞虱的防治,其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防止其传播病毒;病害严重时,可交替喷施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6]。
5.3.1 发病特征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是引起植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和地下部块茎沿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严重染病的薯块不发芽或出苗后即死亡。病轻的出苗后植株瘦小,生长缓慢,叶片产生淡黄色的斑纹,后变为褐色,叶片卷曲枯焦,叶柄下垂,植株由上而下逐渐萎蔫枯死,基部维管束多为黄褐色。
5.3.2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薯切块、消毒工作,建议用75%酒精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防止传播细菌;切块播种时用薯块量5%的过磷酸钙或草木灰拌种;坚持轮作倒茬,最好和小麦、玉米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轻病害;发现田间有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销毁,防止菌源传播扩散。
综上所述,华池县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为保障马铃薯产业持续良性发展,要提高马铃薯种植管理意识,重点做好品种选择与处理、整地选地施肥、播种作业、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确保马铃薯安全生产,提高产量、质量以及种植效益,推动华池县马铃薯产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