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集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雪丞
个人简介:王雪丞,女,30 岁,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入职6 年,在特殊教育道路上书写着青春无悔的画卷。作为一名光荣的特教工作者,善良正直,坚信心中有爱,立志做特殊儿童生命中的“贵人”,辛勤播种,静待花开。
主要荣誉:获辛集市教育局“追梦路上,青年担当”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二等奖,辛集市德育工作者“五个一”工程德育论文一等奖,辛集市助残日文艺汇演优秀辅导教师,辛集市教育局“玫瑰书香”征文比赛优秀奖。2023年,获河北省第十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风采演讲“最佳风采奖”。
在我的生命中,好像与生俱来地蕴藏着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基因。大学期间,我和同学成立了“爱心90 后”大学生志愿者公益组织,赴赞皇、平山、灵寿等贫困山区的十几所希望小学支教。我们的活动更是有幸得到了央视报道。记得当年记者问我:“以后会不会做老师?”我说:“要做老师,并且要做一名能改变孩子命运的好老师。”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来到了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康复教师。那年正值学校落实国家针对残疾孩子的“送教上门”政策,要为那些重度残疾不能正常入学的孩子们定期上门送教。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评估分析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和家长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从此,开始了我的送教历程。
含含(化名)是我送教的第一个学生。她刚出生时,因为早产,医生给她判了死刑,说肯定养不活。爷爷不忍心,把她揣在棉袄里暖着带回了家。随着含含慢慢长大,症状逐渐凸显,最终确诊为脑瘫。她双腿严重变形,右手也弯曲得不成样子。父母离异后,她成了一个被人踢来踢去的皮球,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奶奶跟我说:“我们不求别的,能教她识字,别当睁眼瞎,我就谢天谢地了!”看着可怜的孩子,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她教出个样子来!
可是,送教真正实施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第一堂课,尽管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仅仅教会了她两个字。学校规定每个月送教两次,但是含含这种情况,两次哪够呢?
那天回家后,我剪了很多卡片,把当天要学的字都写在上面。第二次上课时,我把卡片贴在她家里对应的位置上:“床”字就贴在床头上,“坐”字就贴在椅子上,让她一抬头就能看到。我叮嘱奶奶,每天把上面的字给孩子至少复习两遍。
从那之后,我每个月都要去给她上四次课。随着罐子里的卡片越来越多,贴在墙上的卡片换了一批又一批,含含的进步也越来越快。最后,她甚至可以读下来一整篇课文。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每次家里有来串门的乡亲,都要让含含表演读课文,还不忘说一句:“多亏了人家特教老师啊!”每次含含都会拉着我,骄傲地跟邻居们说:“你看,这是我的老师,我也有老师。”在她的心里,我成了她看世界的唯一希望。
有一次,奶奶突发脑中风住院了,含含暂时被送到了大伯家。我立刻驱车前往,听到的却是伯母的满腹牢骚和不停摔打东西的声音。我强忍泪水,去小商店买了面包和水果,让含含饿的时候吃,然后给她洗脸、洗头发,换上干净的衣服。在我要离开时,含含突然拉住我说:“王老师,你下次早点来,我好想你。” 孩子的话让我瞬间泪水打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没有能力去拯救这个不幸的家庭,但我把能做的做到最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几天后,奶奶出院回家了。我听到的依然是老人寸断肝肠的话:“我和她爷爷还能照顾她几年呀?我们两个一死,她也就活不成了。”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您别担心,不是还有我、还有国家吗?”从那以后,含含无论有什么情况,老人家都会经常跟我念叨,遇到什么困难也总是第一时间问我。时至今日,我已经给含含坚持送教两年了,含含也从一个害羞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开朗的大姑娘。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在特教学校里,老师们的事迹同样让人敬佩和感动。明明是唐氏综合征患儿,家里住在养猪场。老师们有时候就守着猪圈上课,他们说:“学生在哪儿,课堂就在哪儿!”除了明明,还有智力障碍的泽泽、重度脑瘫的沅沅、肌营养不良的昂昂、有多重残疾的涵涵等。每次去送教,老师们都会给他们带文具,带吃的,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送教送的是知识,更是为人师者的真情。这些孩子虽然不能走进校园学习,但却在我们送教老师这里找到了依靠。每当老师们离开时,孩子们都拽着他们的衣角不舍得让老师走。孩子们是那样简单,我们的老师又是那样纯粹。
几年来,我们的送教路在不断延伸,辐射范围超过十几个乡镇,累计为近一百个特殊儿童送去了知识和爱心。
从支教到送教,一路风雨,一路兼程。我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描绘着青春无悔的画卷,也许注定这辈子都不可能桃李满天下,更不可能有什么非凡的成就,但是,哪怕就像萤火一般,我也要照亮残障孩子的心灵。特教之路初心不改,千沟万壑在所不惧。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有一颗拳拳特教心,我们是无悔的送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