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甲庆,尚春雅
(1.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专门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使得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然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从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加以破解。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在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培养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列宁说:“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2]邓小平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只有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党的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才能使其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保证高等教育的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底色不改。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者,也是直接责任主体。高校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还要塑造灵魂、塑造时代新人,与学生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大学阶段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校教师的思想觉悟、观点立场、价值取向等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以直观的显性方式和潜移默化的隐性方式影响学生的认知。可以说,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育人水平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不仅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原则问题,还要关注教师遵纪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规范问题。当前,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开启,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以高尚品德、渊博学识、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立德。
满足人民需要,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盼,简单来讲就是让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大学,遇到德高望重、学识扎实、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党和国家提出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第一要务。没有一流的教师,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高层次科研的创新、高质量社会服务的开展等都是空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大学。高校教师只有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夯实职业道德之基,提升教书育人之能,方能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高校教师既是追梦人,也是筑梦人、圆梦人。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晰使命职责;要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要从心底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不高,很难卓有成效地引导学生。而一旦师德失范,就会对育人成效和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位教师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原则、看清方向和发展目标。当前,在思潮多元、文化交锋、观念多样的复杂形势下,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多重冲击。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加大,紧张焦虑困惑与日俱增,如思想的困惑得不到疏解、实际的困难得不到解决,高校教师极易产生信仰迷茫、立场动摇、职业价值取向弱化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教师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明确努力方向,在乱云飞渡中保持定力,更好地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进入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呈现新特征,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还略显滞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任务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之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着力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放到了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工作重心的变化,主要在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世界文化激荡,多元化社会思潮交织,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冲击。新时代,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叠加,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与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的调适成为现实课题。面对新时代客观环境的变化,大部分高校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上,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灌输,对时代课题和现实矛盾问题讲得不深、不透、不活、不实,对教师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关注不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与需求脱节的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各高校虽然按照文件精神,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但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为了“双一流”建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础建设、比赛获奖、科研成果等方面,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委常委较少会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设立专职岗位配备专人研究推进的高校更是少数。在二级院系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多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承担,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上个别基层党组织书记理论修养不足、责任意识不强、方式方法落后,使得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尽如人意[4]。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系统谋划方面还存在不足,既缺乏垂直的管理工作体系,也没有形成类似“三全育人”的立体化教育格局。目前,大多数高校负责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是党委宣传部,负责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是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教师职称晋升及考核的是人事处。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但往往是挂靠在人事处或党委宣传部实行合署办公,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也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政出多门,内容分割,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在考核评价方面,各高校在教师课堂教学、科研成果、活动竞赛等方面都设置了量化指标,而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上则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用师德师风来代替。有的高校虽然也涉及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但内容比较宽泛,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设计,可操作性不强。
教师思想状况的变化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思想行为。从高校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快速传播的互联网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从高校内部环境看,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和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教师要想在高校立足,除了要完成必要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必须发表高水平的科研文章,甚至有的高校采取“非升即走”措施。此外,经济压力也是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生存发展面临的难题。工资收入与房贷、赡养老人、养育儿女等现实需要的巨大张力,使得高校教师产生了自我认知的低落感。自身发展、经济待遇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巨大反差,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在观念认知、价值追求等方面发生偏移。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教育方法也要同步转变。但当前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形式,并未根据时代发展和高校实际,结合教师在价值取向、思想觉悟、现实困境、年龄、个体经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必要的方法创新。由于工作方法不科学,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反而使其产生反感和抵触。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要求,立足教师实际,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从解决困惑难题上着力,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多个层面,牵涉众多部门,必须要建立上下联动、左右贯通、运行顺畅的网状工作机制。国家高等教育部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分层制定契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思想状况的总体规划,明确组织领导、教育内容、考核评价、政策支持。高校党委一是要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指导协调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进行统筹,单独设置党委教师工作部,进行实体化运作,同时将分散到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等部门的有关职能划转到党委教师工作部,配备专职人员,承担好教师日常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三是二级院系要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的工作机制,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引领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从文件、会议到浸润融入的转变,打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指标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体系,结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管理人员等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并作为教师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先受教育,才能有思想觉悟上的提高、道德品质上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思想引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立身之本,是高校教师精神世界之“钙”。如果没有理想、缺乏信念,往往会被本能所驱使,为眼前利益所蒙蔽,工作时或者消极被动,或者唯利是图,最终怨天尤人、虚度人生。因此,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必备的政治信念。高校要充分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教师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使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效抵御错误思潮和不良思想侵害,进而确保教育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开展政治理论教学时,高校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和改进教育方式,准确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理论教育,讲深讲透重大理论问题,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新时代要求,观照教师现实需求,分析研究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第一,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交流座谈等传统方式进行教育,也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工会活动、校园文化等隐性教育资源,开展润物无声的嵌入式渗透教育。第二,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让高校教师在合法权益的获得中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6]。第三,要坚持人性管理和平等对话相结合,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进行人性化管理,运用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的方式,调动高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要坚持传统手段与网络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创作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关注高校教师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教育引导。第五,要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高校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基层,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国家在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7]。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围,构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主动关心教师成长、解决现实难题、创造发展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高校要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后勤服务等工作中,贯穿教师学习工作成长全过程,充分发挥不同岗位的工作优势开展协同教育,构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其次,高校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优化校风教风学风,滋养教师心灵、培育教师品行。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其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发挥教师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最后,高校教师要树立共同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进而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筑梦育人的“龙头工程”,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教师实际,观照教师内心需求,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