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漫长的地质时期相比,人类存在的时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人类只是在大约几百万年前才出现。谁曾料到,这种直立行走、不再生活在树上的生物,将来某一天会拥有改变地球自然环境本质的能力——拥有对地球大量物种生杀予夺的大权呢?
——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歇,但敬畏之心断然不可无,只有谦虚地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读懂它们的表情,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
—— 叶梅《听茶》
鱼是自由的生灵,给鱼留有道路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江河的伦理。给动植物以尊严,无论它们的生还是它们的死。给它们尊严,就是给我们自己尊严。它们的路,就是我们的路。
——傅菲《鱼路》
素材导读
人人都有一个小家,人类又有一个大家—地球。苏联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固然认为“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但在有这个能力之前,若不保护好这个摇篮,脆弱的物质躯体势必无法成为精神的载体。
土壤、水、生物、大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元素,平常到只有发生了严重的灾害,人类才惊惶地发现已经做下了如此多的恶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变革的车轮也无可阻挡,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实不需要做太多,少一点欲望,存一分悲悯,不再作为“天之骄子”向自然予取予夺,人类大可以和谐地立于自然万物之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诚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