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要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
(一)新材料作文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
“材料”与“题目”(包括标题和话题)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新材料作文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2015年起,为了增强“防套性”“防宿构性”及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探究能力进行考查,全国高考语文甲乙两卷作文题启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其本质仍是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中,一般会有具体而明确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写什么、怎么写,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如[2015年全国卷I]作文写作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以及[2015年全国卷Ⅱ]作文写作要求“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有“谁”“怎么”等疑问词,以“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人中”的形式直接指向“材料内容及含义”,标明了作文的范围,暗示考生说理不能离开所给之事,离开则属于离题,然后更进一步地提示写作对象,这就加强了写作的针对性与方向性,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就限定了写作内容与写作角度。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本质就是阅读理解,一般按照“通读材料—压缩概括—整体把握—提炼主题”4个步骤进行。
材料作文按材料性质可以分为叙事类材料和议论类材料,叙事类材料又可以分为寓言故事、人物故事、新闻、现象综述等。理解叙事类材料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具体方法有由果溯因、类比联想、对比分析、辩证分析等。理解不同的材料可以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下面结合实例分类指导。
(一)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例1[2009·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它不会游泳。有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项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则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练习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练习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能指拨】
首先,通过类比联想找出寓言中的形象对应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兔子、小狗、小龟和小松鼠—成长中的个性各异的青少年;培训班教练野鸭—不懂因材施教的家长或老师;青蛙和仙鹤—懂得因材施教的家长或老师。
其次,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和现象的本质。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项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这说明个体有差异,家长和老师不能忽视差异而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野鸭看到了受教育者通过后天努力而成功的可能性,但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不懂得因材施教,教育不得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却徒劳无益,由此可以联系到当前中小幼教育阶段家长要求孩子参加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似乎要把孩子培养为集音乐家、舞蹈家、画家、奥运冠军、围棋大师、科学家、文学家等为一身的“超人”,结果是孩子的视力模糊了,身体被压垮了,兴趣没有了,成绩下降了,心理扭曲了。青蛙和仙鹤的观点则基本一致。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强调根据个性特征培养特长,合乎多元智能教育规律,但特长培养必须和全面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合格人才。思想家仙鹤则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练习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练习爬树嘛。”观点全面中肯,主要意思是:生存本领多种多样,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考大学是成才之路,但绝不是唯一之路;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于社会。
最后,整体把握归纳寓言的核心寓意,确定写作立意。归纳以上分析,可以掌握这个寓言的核心寓意: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根据青少年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盲目发展,更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要发展,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必须根据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对寓意的理解还可以引申到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寻找最切合地区特色发展方向的思路。文章立意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的角度切入,表达转变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因材施教、有效开展全面教育和特长教育的主题思想;也可以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切入,表达青少年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努力成为既全面发展又有一技之长的合格人才,不能赶时髦、图新鲜而盲目参加一些不适合自己的特长培训的主题思想。
(二)人物故事类材料作文
例2[200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研究了两年,在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经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在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
年轻的法国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损失。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陈年污渍反而也被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能指拨】
首先对材料进行概括压缩:道尔顿由一双袜子发现自己色觉有问题,进而发现了色盲症;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经常排着长队而发现创业机会,进而发明了方便面;乔利发现被煤油滴染的衣服不仅没脏,陈年污渍反而被清除了,从而研制出干洗剂。
然后提炼3则材料的共同主题:第一,面对矛盾和问题,要细心观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寻找突破;第二,和普通人不同的是,道尔顿等人注重细节观察,留心生活,时刻在为创造作准备,发现问题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现新理论、创造新产品;第三,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且头脑积极的人,只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才能发现问题、研究学问。写作时,可以选择从以上3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立意。
(三)现象类材料作文
例3[2016·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技能指拨】
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来立意构思。如何快速立意?可以围绕“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展开追问:
1.该怎样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基于怎样的立场与标准?
2.评价他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
3.为什么要评价他人的生活?基于什么样的动机?
4.对他人生活的不一样评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5.从“评价他人的生活”中,评价者自身可以获得什么?……运用基于现象的不同角度的发散思维,拓宽写作切入点的选择空间。
(四)说理类材料作文
说理类材料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哲理,一般来说,材料所说的哲理带有比喻性、暗示性,可以运用转换法将其明确化,将比喻转换为抽象,将暗示转换为明确之意。
例4[2009·上海春季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各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4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技能指拨】
“4盏灯”的寓意可以这样转换:
“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敢想敢做;
“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谨慎小心;
“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选择放弃。
“灯”的亮度可以理解为“信心指数”,进而体现为“行动指数”。所以,只要围绕“信心”“想法与行动”等话题来写就算切合题意。“4盏灯”只是4个切入的角度,文章水平的高低还在于考生的认识与思想。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选择多盏灯。如果选择写多盏灯,那要注意中心观点只能有一个,这就需要有一个中心将它们统一起来。
(五)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例5[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技能指拨】
第一步,压缩概括,整体把握。小羽在中华茶文化传统基础上研发出新式花茶,获得专利后又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助力政府规范市场,将新式花茶规模化、产业化,从而带动集体致富。
第二步,对接现实,确定话题。“小羽的创业故事”既有真实的生活原型,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当代语境的一个缩影。考生可以围绕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与推陈出新、创新驱动与创业环境、优先致富与共同富裕,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等诸多话题,由近及远地生发思考,写出有才情的文章。
第三步,明确任务,创新立意。明确任务,即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创新立意:譬如,茶叶源于中国,茶叶产业非常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新式花茶的开发因而具有产业转型的意义,属于创新发展,同时具有绿色发展的意义;小羽主动打破技术垄断、积极制定行业标准的作为,既是“店多隆市”商业规律的生动例证,也是“和气生财”古训的现代诠释,更是当下中国亟须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极佳体现,利于引导考生关注新形势、产生新思考、助推新发展理念。
例6[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3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身对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3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技能指拨】
第一步,压缩概括,整体把握。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关系个人与国家,语文素养提升途径主要有3条。
第二步,对接现实,确定话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的内容引人注目地将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等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审视,考生可结合真实体验和切身感受,对语文学习中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3种途径进行总结评价,并由此引申出对语文终身学习与个人终身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联想到每个人语文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及更大意义上的社会整体语文素养与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等问题。向世界展现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迫切需要我们在个人和国家层面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母语建构与运用能力。
第三步,明确任务,创新立意。明确任务,即“从自身对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3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考生应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3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创新立意包括以下内容:
1.“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对于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如此才能夯实语文素养;
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想学好语文,应当自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
技法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命题,快速审题立意。
1.[2018·上海卷]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2021·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