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大量诗歌的作者属于贬谪诗人,他们或忧民疾苦,与当权者政见不合;或受不公待遇,才高遭妒。再加上他们大都清高孤傲、卓然不群,于是常常不容于当权者,或被贬斥,或被杀戮,因此多有身世浮沉、怀才不遇之感。此类诗作中常见的意象有:江水、杜鹃、归雁等。
贬谪诗人在诗中除了借以上意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也会借香草、柑橘这类美好的事物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质。此类诗作一般会表达出如下情感:思乡怀归之情、英雄末路之恨、忠而被贬之愤、壮志难酬之怅、生不逢时之叹、羁旅行役之苦。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初读诗歌时,我们并未读出感伤、怨恨之意,诗作传达给我们的是积极、乐观、豁达的感情,但细品诗的语言,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在失职无位的处境下,他们仍然矢志不渝,诗作中充满爱国爱民的情思和深广的忧患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忧国、忧民、忧时局”才是他们最可贵也最感人的一种情怀。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①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②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③。
【注释】
①阳月:农历十月。
②瘴:指南方湿热天气下山林间的致病之气。
③陇头梅:相传南朝梁时,诗人陆凯在江南寄梅花一枝予长安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末二句暗用此典。
【译文】
农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大雁不再向岭南飞,我却行程未止远赴岭南,什么时候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去,江面十分平静,山林瘴气缭绕,一片昏暗。明天早上我登高遥望故乡时,应该能看到岭上盛开的梅花。
【鉴赏】
全诗抒写贬谪乡思,情致凄婉,妙在以景寓情,含蕴不尽。开头以雁拟人,雁南飞至大庾岭而止,待来年春天转暖即北归;诗人自己却要度岭南行,愈行愈远。雁归而人不得归,人不如雁,情何以堪!结尾借梅寄情,诗人宕开一笔,虚写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虽然诗人有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一枝梅花,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①无浪复无烟,楚客②相思益渺然③。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④忧汉室,长沙谪去⑤古今怜。
【注释】
①汀洲:水中沙洲。此处指鹦鹉洲。
②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处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③渺然:遥远的样子。
④贾谊上书:西汉名臣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论及潜在或明显的多种社会危机,并一一指明相应对策和补救措施。
⑤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译文】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我这他乡客子的相思之情,就像江流一般浩渺无际。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靠近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往今来的人谁不哀怜!
【鉴赏】
此诗当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今武昌)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被贬的友人。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勾起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情。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在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虚实结合,情思渺远。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孤”,角“寒”,树“独”,都反映了诗人的特定心境。被贬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不言而喻。尾联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古今怜”3字,不仅表达了这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的同病相怜之感。全诗向友人遥寄相思,暗诉心中隐痛,感情绵邈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登柳州①城楼寄漳②汀③封④连⑤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⑥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⑦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⑧,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柳州:今属广西。
②漳:指漳州,在今福建漳州龙海区,当时的刺史为韩泰。
③汀:指汀州,在今福建龙岩长汀县,当时的刺史为韩晔。
④封:指封州,在今广东肇庆封开县,当时的刺史为陈谏。
⑤连:指连州,在今广东清远连州市,当时的刺史为刘禹锡。
⑥飐(zhǎn):掀动。
⑦薜(bì)荔:一种蔓生植物,可攀附在墙上,也称木莲。
⑧百越文身地: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在身上刺绣花纹,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
【译文】
从柳州城上高楼向旷野远望,心中的愁思像海天般苍茫。狂风袭来掀动荷花池水,暴雨来临斜打爬满薜荔的围墙。山树重重遮住千里远望的视线,柳江曲折犹如九曲愁肠。和同伴一起来到这岭南蛮荒之地,还因音书阻隔无法联系,各在一乡。
【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他和同遭贬谪的难友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同时被召进京。当时朝廷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留京起用,但因阻力太大,5个人又被贬到边地。这首诗就是诗人被贬柳州后寄给同时被贬的其他4位友人的抒怀之作。诗人借描写登柳州城楼所见景色抒发了心中的巨大悲愤,表达了对同遭不幸的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此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写大荒、海天、惊风、密雨、岭树、江流等壮景,表现了自己怨愁交集的内心情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①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太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④。
九死南荒⑤吾不恨,兹游⑥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shēn):和下文中的“斗”都是星名,都属二十八宿。
②鲁叟:指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称他为“汲汲鲁中叟”。
③桴(fú):竹或木做成的筏子。
④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载,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黄帝的臣子北门成“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此处形容涛声。
⑤南荒:指当时尚未开化的海南。
⑥兹游:这次游历。
【译文】
参星横斜在天空中,北斗星已转移得很低,夜已接近三更。连绵的阴雨、成天刮个不停的大风现在已经停止,天空终于放了晴。夜空下云翳散尽,一轮明月又要用什么点缀呢?这青天和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啊。空怀孔子泛舟海上的救世之志,海涛使我仿佛听到了黄帝演奏《咸池》的乐声。我在这僻远的南荒之地历尽磨难,纵使九死一生,也无所悔恨,因为这次南游实在是平生最奇妙的经历啊。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晚期作品。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日渡海北上,其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3年零8天。这首诗就是写诗人渡海北上当晚的情景。诗人借由一次夜渡大海的经历,展现出老而弥坚的性格和旷达的襟怀。豁达乐观、百折不挠、幽默诙谐,是苏轼性格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尾联中的“九死”是多次死去的意思,诗人“九死南荒”而“不恨”,正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内陆看不到的“奇绝”景色。出于政敌的迫害,诗人“九死南荒”依然达观,却也并非毫无恨意。“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仅看字面意思。此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前四句铺叙景色,融情入景,借景写情;后四句议古论今,含而不露,寄意遥深。
(本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