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古城墙焕发新生机

2023-12-29 00:00:00原韬雄
现代阅读 2023年6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这让数字文化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游览体验方式,推出文化创意产品……在增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等方面,数字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古都西安的文化名片,西安城墙也在数字化的帮助下,焕发新生机。

从高空俯瞰古城西安,横平竖直的街道错落有致,被四四方方的城墙箍住—因此,西安又被叫作“四方城”。始建于隋唐时期的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垣建筑。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中,“数字化助力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成功入选。通过种种数字技术,西安城墙正以更丰富的方式展现绝代风华。

城墙保护有了不歇岗的数字技术“哨兵”

西安城墙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岁了。随着城市发展,地铁穿行其下,沿线商业繁华,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墙体,还有木质建筑和护城河,如何及时准确给它“开药方”是个不小的考验。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城墙有了不歇岗的“哨兵”。

在永宁门城墙下抬眼细瞧,黛青色的墙面上,每隔几十米便并排着3个不起眼的圆柱体。“这是垂直型固定式倾角仪,可以精准监测南门瓮城内墙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西安城墙管委会文保旅游部工作人员解志远介绍,倾角仪、梁式测斜仪、测缝计、沉降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等监测设备及点位遍布在全长13.74千米的城墙上,犹如“十八般兵器”,对城墙墙体及附属建构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测。除了城墙上的监测点,他们还在护城河一圈设立31个地下水位监测点,在地铁经过城门处设立震动监测点,这些数字化监测设备提供了海量数据,为精细化保护城墙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建立了城墙文物保护“四色”分级预警系统,设立城墙沉降和裂缝的预警阈值,用绿黄橙红代表预警等级,再根据预警等级执行不同的应对措施。

“从lFt3rza22/Yl8h9Oi1tP9w==‘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治疗,到‘未病先防’式预防,数字信息技术赋能让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运用三维扫描、自动化监控等技术手段,让城墙延年益寿。”西安城墙管委会文保旅游部负责人高衡说。

景区游览多了“智能助手”

唐长安城智慧沙盘坐落在城墙南门上,通过灯光数字投影,展示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唐城风貌;在过水涵洞遗址,遗址与多媒体画面虚实结合,带游客探寻古长安城水利体系的奥秘……除了新奇的游玩方式,景区智慧化建设更为游客提供了贴心服务。“景区小程序的功能真不少,语音导游、景点推荐、电子导航、单车停放点等导览信息都很清楚,还分享了‘最佳拍照点’。”一名游客说。

近年来,西安城墙高峰期客流量日均近2万人,最大客流量达10万人以上。在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客流量、温度等数据,1000多个安防设备接入中心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文保监测、客流统计、热成像周界监测及区域绊线入侵检测等多项功能。这些智能化设备可以对各种安全隐患作出快速响应,既保护好文物,又保证游客人身生命安全,大大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效率。

“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条必由之路。智能景区的打造,带来了更新的游览体验和更高的管理效率。”西安城墙旅游公司总经理苏宁说。

文创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如果不能实地游览,来一场博物馆云游也能“解解渴”。西安城墙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基于三维采集技术推出了数字博物馆,让“游客”打开小程序,便能360°进行观赏。博物馆开发的“小武士极速夜跑”H5小游戏还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关注西安城墙。“引发兴趣、引起关注,让更多人爱上文物,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带来了更多可能。”苏宁说。

数字空间消费正在成为新风尚。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城墙走走看看,西安城墙旅游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砖集·升平”的数字藏品,购买者可以获赠一张西安城墙主题活动门票。这种文化消费新场景不仅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也为线上线下联动带来了新途径。

“新颖的数字文化产品可以更好地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基于数据信息,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游客兴趣点,推动技术革新,让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插上翅膀。”高衡充满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

思 考

1.“让古城墙焕发新生机”,具体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2.你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当地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3.结合文章内容,总结“保护性开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