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兄弟”线上创业记

2023-12-29 00:00:00欧阳靖雯
现代阅读 2023年6期

亩产量6000斤的山药地生产的山药中,优质麻山药约占1/3。算下来,100亩地可产20万斤麻山药。这仅仅是网店一天的销量,而在线下档口,十天半个月才能卖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来自河北保定高阳县的一对兄弟:33岁的哥哥李宁和20岁的弟弟李康。“山药兄弟”利用产地优势,迅速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一面驰骋线上,一面反哺家乡,作为新农人的优秀代表,李宁兄弟为带动当地农产品上行蹚出一条新路。

潜心研究 线下“销冠”搬上网

作为麻山药行业的头部商家,兄弟俩对于电商的采购、直播、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早已驾轻就熟。而在6年前初次“触电”时,他们还是懵懂的新手。李宁2012年开始做山药批发,到田间地头收购品质好的山药,自己开车拉到天津的批发市场去卖。“那时候,我就是那个市场的‘销冠’!”但李宁发现,虽然销量很大,自己却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赶上货源多的时候,市场上山药的价格被压得很低,甚至会赔钱。就在那几年,电商迅速发展。李宁敏锐地感觉到,传统的销售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未来的市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李宁在线上平台开了第一家店,做起了麻山药生意。耳濡目染之下,弟弟李康也跟随哥哥一起踏足农业,利用课余时间琢磨电商。为了直观、明了地展现商品,李康自学了摄影和修图,到田间地头摸索着拍摄商品图,又笨手笨脚地修图、排版。每一点收获,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几年下来,已经写满了厚厚的一整本。

破解难关 保质量严品控

在兄弟俩的研究摸索之下,店铺订单量逐步增长。然而,售后问题随之而来—山药太易碎了。为了保证快递商品的完整,他们先后尝试过用麦糠、泡沫网兜、气泡膜等材料进行包装,但效果都不好,兄弟俩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向消费者解释并处理售后赔付。兄弟俩在线上线下不断寻找、取经,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气柱防震薄膜,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山药完整,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在几年中,这样的难关他们不知过了多少个。

近些年,随着网购和农业电商的飞速发展,兄弟俩最多时面临数千个商家的激烈竞争。大浪淘沙之下,李宁兄弟不仅没有退场,还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创建了公司,哥哥负责采购、品控等工作,弟弟则承担线上运营、售后等任务。他们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和网络优势对线上运营加大了投资,在各电商平台上拥有13家农产品店铺,公司整体业务量稳步上升,年产值达到四千余万元,其中线下业务仅占5%,线上销量占比高达95%。

10年来,从种植、采挖到打包销售,李宁对与麻山药有关的一切都无比熟悉,在品控环节,从来没有丝毫放松。而身为“00后”的弟弟李康,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成为哥哥的“最强辅助”。高中毕业后,李康跟随哥哥进行了几年电商实践,2022年,他又自考了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深造学习。“做电商不仅需要激情和韧劲,更需要专业、前沿的知识和前瞻性的眼光。”李康说,除了专业学习,自己平时也会参加平台上的各种电商培训课程。半工半读虽然辛苦,但他相信,这些知识可以带领兄弟俩的山药事业走得更远。

销量增长 带火家乡产业

通过线上销售,仅两兄弟的这一家公司就带动了三千多户种植户,种植麻山药1.3万余亩。“种植户把货源集体供给我们公司,不用四处找销路,省时省力,回本快,利润高。”李宁说,由于公司可以对种植户进行兜底收购,农户的种植信心也更足了。

电商的发展不仅让广大种植户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几年前,在本地找不到纸箱和气柱防震薄膜的生产厂家,兄弟俩只能网购。如今,公司每年辅料投入大概为200万元,合作的3个纸箱厂和3个气柱厂基本都是本地企业。麻山药线上销量的增长,把包装、辅料行业整体带动了起来。

不仅如此,“山药兄弟”对未来有着十分清晰的规划:开设工厂,生产山药粉、山药奶、山药粉条等深加工产品,延长山药产业链,把公司品牌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我们当时做麻山药电商,是在家乡这片农业电商的荒漠里种下一棵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让这片荒漠变得郁郁葱葱。”对于兄弟俩来说,通过新平台、新技术,脚踏实地把麻山药产业做大做强,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是创业一路走来的最大动力。

(来源:《农民日报》)

【素材运用】转换赛道;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严把品质;持续学习

思 考

1.李宁兄弟依靠哪些举措,让自家网店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2.如何理解李宁兄弟“我们当时做麻山药电商,是在家乡这片农业电商的荒漠里种下一棵树”这句话?

3.假如你要将“山药兄弟”的创业经历作为议论文素材,确定主题后,除了“山药兄弟”,你还有哪些其他人物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