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有情意象的渔父诗词中,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若按唐宋诗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类,渔父诗词堪与思妇、游子、志士等类诗词相颉颃,成为一个独立的“渔父”系列。渔父形象成了人向自然和自身回归的媒介,体现了对传统礼教和封建政治的疏离与叛逆。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②清湘燃楚竹③。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④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 西岩:指湖南永州的西山。
② 汲(jí):取水。
③ 燃楚竹:烧竹做饭。永州古属楚国,故称“楚竹”。
④ 欸乃(ǎi nǎi):形容唱渔歌的声音。古代渔歌有《欸乃曲》。
译 文
夜晚,渔翁把船停靠在西山边露宿;清晨,他汲取湘江中的清水,烧竹做饭。当烟消日出之后,他早已随着渔歌声消失在青山绿水中;这时再回望他夜宿的西山,只见到处0812744640e20e128266f77019ea1e6f是相逐的白云。
鉴 赏
此诗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独来独往的渔翁形象。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拂晓时分,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此诗即以此为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此诗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完美地把诗人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了出来。
渔父(其一)
[南唐]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①,
桃李无言②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③,
世上如侬④有几人。
注释
① 千重雪:形容层叠的白色浪花。
② 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意思是桃李树不需人夸或自赞,以其花美艳,其实甘美,众人争赴之,树下自然走出一条路来。
③ 一竿身:一根钓竿。
④ 侬:我。
译 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层层叠叠卷起了千万重。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一壶美酒,一根钓竿,世上像我这样快活的人有几个呢!
鉴 赏
李煜的这首词,继承的是唐代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开篇选取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境界阔大。浪花翻滚,本是“无意”,而词人说“有意”,e4577f5148750ac7e15cac4589634025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和感。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愉悦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把春天装点得十分灿烂。江中、岸上所见尽是美景。词人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一壶酒,手里一根竿,想去哪里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首渔父歌,多么自由而快活!结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实是词人对渔父的羡慕,正如唐代王维《渭川田家》诗里所说的“即此羡闲逸”。
渔父(其二)
[南唐]李煜
一棹①春风一叶舟,
一纶②茧缕③一轻钩。
花满渚④,酒满瓯⑤,
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 棹(zhào):划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②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丝十为纶,纶十为绺(liǔ)。
③ 茧缕:即丝线。这里以“茧”代“丝”。
④ 渚(zhǔ):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⑤ 瓯(ōu):古代茶酒饮器,平底深盂或碗。
译 文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只有一根丝线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饮器,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鉴 赏
这首《渔父》词的题旨与前一首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来源:本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