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晚·隐藏考点指南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5期

央视兔年春晚“考点”预测榜——

藏在春晚里的“国宝”你发现了吗?《一带繁花一路歌》里潜藏了多少个国家的名花?春晚舞美隐藏了多少文化美学?《百鸟归巢》暗藏了多少文学典故?《绿水青山》可以引申出多少个不同的立意?重点来了!搜罗那些隐藏在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里的语文知识、热点素材、中考风向,跟随本期考点指南,一起来解锁每年一次的“超跑道”限定干货吧!

兔年春晚·知识干货篇

考点1吉祥物“兔圆圆’是中国白兔“祖先”吗?

解读:“兔圆圆”标志性的4颗门齿,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为距今6200万年前的早古新世。“兔圆圆”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还是凝结着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白兔“祖先”。它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发现并命名,化石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李传夔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带领科研团队在祖国大地山川戈壁_上奔走几十年,一步步将空白的研究领较短绒毛...域逐一填满,使我国拥有了近乎完整的兔演化化石证据。

“兔圆圆”的形神合一,让中国古化石生物焕发出新的生机,其奔跃向上的姿态定格而来的书法草书“卯”字变体,彰显出中国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魅力。

考点2

春晚开播时间为何是晚上八点?

解读:北京时间晚上八点,正好在全球是同一天。为了让全球各地的中国人都能在同一天过年,每年春晚于农历大年三十晚八点准时开播。这是全球华人华侨血脉里对团圆的向往,也是希冀普天同庆的美好祝愿。

春晚对于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春晚,是游子的归心似箭,是万家灯火的辉煌,是在神州大地种下的最美好的心愿。

考点3

“满庭芳”主题气象: 关于彩陶的考古故事

解读:霸屏春晚的四瓣花穹顶,创意取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三门峡“庙底沟彩陶花瓣纹”。“花”对庙底沟文化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意象,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提出,“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即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

考点4

《百鸟归巢》背后的故事知多少?

解读1:“南音”,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发展在明清时期,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其中“谱”类以《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和《阳关三叠》较为著名。2019年,“南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歌曲《百鸟归巢》将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打造出百鸟翱翔嬉戏的吉祥情景,在古代与现代的共存兼容与错综相交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将历史的活化石变成了复活的文化。

解读2:百鸟归巢,是小家团圆,也是祖国统一

《百鸟归巢》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蕴含着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历史证明,鸟儿无论飞得多高、多远,终将归巢。百鸟归巢,有全球各地的中华儿女团团圆圆,和台湾终将与大陆走向统一的美好寓意。百鸟归巢的中式浪漫,与北京冬奥会的“一‘鸽’都不能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文化自信

★ 趣味思考:《百鸟归巢》歌词中暗藏了多少文学典故?

考点5

《锦绣》旋转: 重启千年文明密码

解读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春晚汉锦舞段《锦绣》改编自舞剧《五星出东方》,创作灵感源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该织锦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尼雅遗址,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织锦上有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得最早的“中国”二字,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千年的文化交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它通过图案、文字、色彩把天文、地理、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史实以及汉代丝绸工艺等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揭示了中原与西域多元一体的大中华文明密码。

解读2:汉代宫廷的艺术美学

舞者身着汉式长裙,舞蹈中融入汉朝礼仪动作,温婉端庄,步履蹁跹,不禁让人产生穿越到汉代宫廷的奇妙感。

汉舞讲究“顿”与“流”的结合,静中有动,富有节奏感,往往甩袖挪步、踏歌而旋。《锦绣》代表了“迷人的东方之美”,依托国宝千年织锦,突出了传统文化之美,舞出了中华文明的风采。从美学的角度看,《锦绣》体现了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也体现了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中华美学精神。

考点6

《花开种花家》: 此生无悔入华夏

解读:“种花家”出自国产历史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该漫画中代表中国形象的“兔子”所生活的地方。“种花家”的谐音是“中华家”,网友们常常用“种花家”来指代中国、华夏、中华民族。

《花开种花家》作为春晚的开场节目,表达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奋进向未来。何其有幸,我们生于华夏。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是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告白。

考点7

《演武》: 唤醒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

解读:穿越百年古画,梦回千年少林,看中华武学时代闪耀。《演武》将传统武术与AR技术融合,让定格在古色古香的少林寺墙上的百年名画《武僧演武图》活了起来,以四季轮回的画卷,展现中华武术之美、传递中华武术精神。

《武僧演武图》位于少林寺白衣殿北墙壁,绘制于清末。壁画的构图与以往历朝历代所作壁画有较大不同,呈以画面中心为原点向四方散射状,极具透视感,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壁画有异曲同工之处。

武术起源于狩猎和争战,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门派林立的中国武术体系,目前全世界约有1.2亿人练习武术。

2022年1月8日,武术被列为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中国武术讲武德,讲义气,讲诚信,讲尊师重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武术是守护国土完整,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技能。

考点8

《一带繁华一路歌》: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读: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发表十周年,由沿线各国艺术家共同演绎的歌曲《一带繁华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了文化多元化的交流互鉴给人民带来的喜悦与欢欣;同时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以来,我国连同世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延伸知识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连接中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新时代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各国构建政治、经济、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丝霞万匹,花香满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交流互鉴,歌声盈途。

兔年春晚 · 思辨写作篇

—将“春晚”写进作文的N种可能

春晚浓缩了一整年的政策形式和民风面貌,隐藏了丰富多元、格局开阔、紧跟时事热点的高分素材。在相关的写作题材中适当引用春晚素材,是最容易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妙招了。

素材1

播撒芬芳, 圆梦“种花家”

若想闻花香、赏花艳,首先要种花的种子。只有勤奋种花,才能满院芬芳,花香满城,幸福优越的生活需要中华儿女继续播撒顽强奋斗的种子,并为之持续浇灌。承载着中华希望的新一代青少年,只要静下心来用心播种、努力栽花,未来的花香一定会属于我们“种花家”。

适用话题:种花家、优良品格、文化传承、种子的力量、坚持与积累……

素材2

《坑》: “躺”得过初一,“躺”不过十五

2023兔年央视春晚,沈腾、马丽主演的小品《坑》火了。《坑》极具辛辣讽刺意味地刻画了一位“为官不为、不思进取、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

“躺平”之热,其实与人们习惯用“躺平”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和释放压力有关。但是“躺平”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躺平”更多的是一种调侃,是疲惫时“呼叫暂停”的情绪宣泄。“躺”得过初一,“躺”不过十五。当我们想要“躺平”时,不妨停下脚步,让自己短暂休憩,待调整好心态后,再重新出发。

适用话题:拒绝躺平、奋斗、自强……

延伸思考

1.作为一名青少年,你是如何理解“躺平”的?

2.“躺平”现象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过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克服“躺平”?

升级挑战

请你好好想一想,兔年春晚中还隐藏了哪些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