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超级大脑ChatGPT的赛道“狂飙”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5期

ChatGPT仅发布了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要知道,“1个亿”可不是个小目标,达到这一数字,Facebook用了4.5年,WhatsApp用了3.5年,Instagram用了2.5年,Google则用了将近一年。让我们一起看看来自人工智能ChatGPT的自我介绍,认识一下火遍全网的超级大脑吧。

ChatGPT的自我介绍:我是Assistant,是一个由OpenAI人工智能研究公司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

用户可以把ChatGPT视为继语音、图像、视频识别技术之后最复杂的语言识别技术突破,这也是基于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感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跃迁。

ChatGPT可以做哪些事?

ChatGPT可以直接应用或支撑很多场景应用和产品。它不仅仅是个聊天工具,还可以写代码、写论文,也可以在线问诊,编写情景脚本、诗歌、小说,甚至拟定旅游路线、回答脑筋急转弯,可谓“有求必应”,功能强大到无法想象。

据英国广播公司《科学焦点》杂志介绍,ChatGPT是由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所支持的。该模型使用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进行训练,包括从书籍、网络文本、维基百科、文章和互联网其他文本中获得的高达570GB的数据。更准确地说,它在5000亿个单词组成的训练数据上进行了高强度训练。GPT-3.5是GPT-3微调优化后的版本,比后者更强大。ChatGPT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这意味着它是一个能够编码、建模和生成人类语言的程序。

ChatGPT会取代人类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人们的极限。

从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首次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人类,到2011年IBM人工智能机器人“沃森”赢了智力竞赛《危险边缘》;再到2016年“阿尔法狗”在围棋大战中战胜人类,2019年号称“AI赌神”的Pluribus在德州扑克中碾压人类玩....现在,ChatGPT已经触手可及,拉扯冲撞着人们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和框架,且继续“狂飙”在超越人类的赛道上。

“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改变工作的性质,但它们不会取代人类。”当把“是否会代替人类工作”的问题抛给ChatGPT时,它说,它们旨在协助和增强人工任务,而不是取代。它们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提高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效率和效果。

ChatGPT能通过图灵测试吗?

1950年,才华横溢的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一个他称之为“模仿游戏”的思想实验。面试官通过打字机与两个对象交谈,知道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图灵建议,如果一台机器能够始终让面试官相信它是人类,我们就可以说它有能力思考。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截至目前,ChatGPT还没有通过图灵测试的评估。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工智能模型能真正通过图灵测试。(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16日,有改动)

NO.1新研究

内置导航隐形眼镜将诞生

近日。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和韩国电工研究院(KERI)合作开发出了智能隐形眼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可通过3D打印实现基于增强现实(AR)的导航。

新研究的成就在于电致变色显示技术,它可以不用施加电压,仅使用3D打印微图案来实现AR。该微模式技术已达到非常精细(72微米)的水平,可应用于AR的智能隐形眼镜显示器,且颜色连续而均习。

该研究最典型的应用领域是导航,未来只需戴上隐形眼镜,导航就会通过AR在人眼前展开。(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16日,有改动)

NO.2新医疗

“真心”可复刻:3D打印“心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程序,可3D打印心脏病患者的心胜复制品,并可控制其泵送动作,以模仿患者的泵血能力。

研究人员首先将患者心脏的医学图像转换为3D计算机模型,然后使用基于聚合物的墨水进行30打印,得到一个柔软、灵活的外壳,与患者的心脏无异,此方法还可打印患者的主动脉。

未来医生可能会使用这种新程序首先打印患者的心脏和主动脉,然后在打印的模型中植入各种辩膜,以便为患者作术前的研究判断和准备。(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24日,有改动

脑洞问问

网罗生活中一切有关科学的、脑洞大开的想象,印证那些“科学照进现实”的真理,一起来神奇脑洞探寻真相吧!

问:地球的最内核是什么?

★辐射领域:宇宙、地球科学

答:“深入地心”的研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地球科学研究,对地球是否存在最内层地核的问题提出了新认知。研究人员指出,地球最内核可能是一个半径约650千米的铁球。这个结果直接打破了我们对地球的认知。(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22日,有改动)

问:宇宙中是否有流浪行星?

★辐射领域:宇宙天体

答:电影《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介绍,在宇宙中,有一类不环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即流浪行星。目前,人类已经探测到约100颗流浪行星,体积较大的约为木星的十几倍,较小的则接近地球。

苟利军提出:“流浪行星产生的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它们本身形成的时候就只有行星本身。而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该行星是从恒星系统当中被'抛射”出来的。”(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6日,有改动)

问:植物爱“睡觉”的秘密是什么?

★辐射领域:古生物学

答:我国古生物学家从距今2.5亿年的一种化石中发现了植物爱“睡觉”的秘密。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之为“植物的感夜性”。

在该植物化石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这些化石上的“虫眼”结构与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昆虫取食留下的结构一致。因此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这一发现,将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

(来源:新华社,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