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中学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供贫困家庭女孩读书。校长张桂梅看到大山的女孩读完初中,在家干几年农活就出嫁了,她说:“这不行,华坪的孩子一定要走出大山,多条出路。”12年来,已有1645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并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贡献。
材料二:山西长治襄垣县山村小伙张俊成在北京大学当保安,在北大教授帮助下,自学考上北大法律自考专科。学成后,他婉拒北大挽留,回乡执教,2015年创办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山村孩子。他说:“北大给我播下种子,我就要把这颗种子带回去,让山村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请对“走出大山”和“回归家乡”进行积极思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参考】
当今时代,青年成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你怎样努力,就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中的女孩们和材料二的主人公都是大山的孩子,他(她)们或走出大山JrF+gEq3i4tzGyK7RlaI2Q==,或回归家乡,以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这一出去、一归来,积极呼应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大学生当村干部并成为脱贫攻坚中坚力量的伟大战略。特别是当地青年的成才—经过几年大学深造,为一村至少培养一个“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骨干人才,也实现了青年自身的发展,体现了青年自身的价值。
当然,思路更可拓宽,全国青年在攀登知识高峰过程中当锤炼品德修为,追求卓越,同时不忘来路,成为有思想、具才识、敢践行的家国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