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要
一、命题作文的分类
命题作文标题可以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和关系式标题四种,近年来为降低审题难度,往往采取提示语或背景材料导出命题作文标题的形式。
(一)词语式标题
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习惯”“尝试”“包容”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文眼,就是写作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二)短语式标题
标题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平凡与自豪”“留给明天”等。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文眼更显重要。例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文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展示其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文眼,因而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平凡”“自豪”同样不是文眼,“与”才是文眼,因为它连接这两个概念,文章的重点在于揭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留给明天”,标题似乎找不出文眼,但仔细琢磨,文眼隐藏其中,留什么给明天,为何要留给明天,才是文章要重点阐述的。
例如,有一年高考湖南卷曾要求以“谈意气”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只要从试卷中给出的意气的3层含义中任选一种切题并提出观点、展开议论即可。
(三)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往往以一个观点的形式出现,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写作重点容易把握一些,作者只须说透理或暗示理。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式标题很多情况下以比喻的形式出现。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对于比喻式的文题,首先要落实喻义,即将喻体具象化。“花胜”是文眼,“花”具体指什么,是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是社会日益良好的局面,是一个人一年胜过一年的成功等。“胜”是超过,其中暗含比较,今年与去年相比,现在与过去相比。花胜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胜,自然就是写作重点,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必须突出这个重点。
(四)关系式标题
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话题作文的话题往往采用关系形式,命题作文也不乏其例。
如“树木·森林·气候”,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互为因果关系。
这个文题的写作重点可以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二是以其中的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样,文章会更具针对性、更有力度。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审标题本身。下面介绍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把握题眼法
作文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词语就是命题的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标题的重心,因此我们又将这种方法称为把握重心法。审题把握住题眼,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与难点,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选材范围和表达形式。对于短语式标题,我们一般采用把握题眼法审题。
不同结构的短语重心位置不同。
偏正结构的短语语意重心在短语的修饰词上。如“跑的体验”,虽然“体验”是要写的对象,若忘了它的限制语“跑的”,肯定是偏离中心的。又如“北京的符号”,核心概念是“符号”,题眼是“北京的”。明确题目中“符号”的内涵和外延是审题的关键。结合命题的提示语可知,其内涵为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其外延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符号,也包括意识形态的符号、有形的符号和无形的符号、旧的符号和新的符号、已有的符号和待创造的符号等,但一定要有“北京的”个性的符号。
动宾结构的短语语意重心在短语的动词上。如“学会说不”,表面上看重心是“说不”,其实,重心要落在“学会”二字上,不仅要学,而且要会,要敢于说不,更要说得合理。又如,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作文,题眼是“触摸”或“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
(二)添加因素法
所谓添加因素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1.对于一些以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为题的命题,审题时要运用添加因素法。如“底线”,底线的含义是最低控制线,但审题立意时,需添加限制语,使其具体化,如“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底线”“让步的底线”“我的底线”等,这样题意就明确了,文章观点也就容易聚焦了。
2.对于半命题作文,更要借助添加因素法,才能完成审题。如“面对”,必须通过添加宾语才能完成审题,我们可以如此添加:面对灾难、诱惑、挫折、胜利、挑战……这样一来,题意和立意角度就都明确了。
3.对于短语类标题,也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法来缩小范围、聚焦话题。如“带着感动出发”,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立意。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3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补出标题的主语, 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也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在与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及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我们为之感动;作为疫情中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不惧生死、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物资支援,我们为之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也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传递爱,关爱身边的人;将感动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4.对于不完善、太空泛的题目,可以增添一些要素,迅速确定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快速攻克审题这一关。话题作文往往要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将话题具体化。如以“读”为话题作文,“读”只是一个空泛的大话题,要运用添加因素法来将话题具体化。读什么?怎么读?有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的“读”;有“行万里路,读万里书”的“读”;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读”……将“读”与具体问题对接,就可将话题明确化。
(三)逻辑推导法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们之间又有一定联系,我们要搞清楚这些联系,就需要掌握以因果推论为主的逻辑推导法。
如作文题“纪念”可以这样推导:
什么是纪念?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纪念什么?纪念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好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为什么纪念?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四)语素拆分法
复合词一般可拆分为单个的语素,拆分之后可以根据其单个字的含义和语素之间的关系,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推导出其引申意义。
如“品位”一题,可以拆分为“品之位”,品是指物品,位是指质量的等级,合起来就是指物品质量的等级。这是本义,由此可以引申出其他义项:延伸到评价人的层面上,意思是人的气质、趣味、修养的高下优劣。品位体现为潇洒的风度、有见地的思想、优雅的谈吐、得体的衣着、高尚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识、非凡的鉴赏、谦逊的举止,等等。
你既可以肯定它,论述品位的好处、品位的重大作用,因为好品位往往影响和指导着人行为的方方面面;你也可以否定它,分析品位的弊端、品位的危害。如你的品位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自我形象,盲目而不切实际地追求品位,无异于东施效颦。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你必须具有与他们一致的品位。文章既可以写自己的品位,也可以写别人的品位对自己的影响。可以立意为“背起品位的行囊”,再分点阐释:品位像喜欢耳提面命、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品位像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 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随波逐流。
(五) 辨识标志法
常用作记叙文标志性题目的字眼有很多,诸如“记”“忆”“访”“故事”“录”等;常用作议论文标志性题目的字眼有“论”“谈”“议”“析”“说”“辨”“驳”“解”“感”“我见”等;常用作说明文标志性题目的字眼有“说明”“介绍”“提要”“构造”“形成”等。审题时,找出这些标志性词语, 就能判定文题该用什么文体。如以“谈‘意气’”为题作文,一个“谈”字就已经明确表明要求写作议论文了。又如以“一件魂牵梦绕的事”为题作文,一个“事”字就已经表明要求写作记叙文了。
(六)由表及里法
该方法就是力求由表及里,要求文章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眼前看到未来的发展变化,深入开掘主题,由细微处见真情,于琐事中寓真理。如对于命题“走与停”,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本质。
走:发展前进、成长进步、顺利。停:波折停滞、挫折困顿、休整调整。
走与停:对立统一关系,发展前进过程中必然有停滞调整,休整调整能为下一次发展前进积蓄能量和提升能力。
(七)逆向求异法
在审题立意时,对题目所揭示的思想、观念或事理进行逆向思考,往往可以从反面角度找到出发点,找到命题的本质意旨,甚至得出不同于传统的合理的新观点。如命题“说‘安’”,从反面思考“安”具有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等消极意义。
(八)虚实错位法
将命题的核心概念本义进行由实化虚、由虚化实的转化,将其内涵进行拓展,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如命题“一路上有你”,写作时可通过概念的虚实错位,从两个角度加以挖掘题意。
第一个角度,“一路上”可实指上学、放学、旅游、上班等具体事务的路上;第二个角度,可虚指人生旅途或人的生命历程中。
“你”,可指具体的人,也可指具体的物体,还可指抽象的事物。具体的人,可指一路上给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具体的物体,可指陪伴你、给你带来快乐的物品,如篮球、吉他、小说等;抽象的事物,可指人的梦想、希望、信念等。
(九)辩证追问法
对于论题式的命题,要就命题本身展开辩证分析,围绕论点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进行探究式追问,由此辨清题意、展开论述。
如命题“不要轻易说‘不’”。这是个观点式命题。首先要审清两个概念,一是“轻易”,二是“说‘不’”。
“轻易”,就是缺乏理性思考或者坚持的意志,也可理解成“轻率”“随便”“不慎重”等。“说‘不’”就是放弃或拒绝,“不”可以理解成“不行”“不要”“不做”。
而要深刻地把握题意,则要解答3个问题:
1.“不要轻易说‘不’”,那“轻易说‘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轻言放弃或盲目否定,意味着怯懦懒惰或武断无知;
2.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说“不”?在遇到困难挫折、事与愿违或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可能轻易说“不”;
3.为什么不能轻易说“不”? 因为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意志,事与愿违时应当多些反省、理解和宽容,丧失理智时则应当找回理性、摒除偏执。
如此,题意就十分明朗了。
技法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命题,快速审题立意。
1.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2.《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没有人力干预;③表示理所当然;④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6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2)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②要有细节,有描写。
4.2018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要明确;②论据恰当且充实;③论证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