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的时候,每到期末开家长会,很多成绩差的学生都会很担忧。但是我从不怕开家长会,并不是因为我的成绩有多好,而是因为我的家长并不会来。
我和爸爸一起生活。他很爱喝酒,平时话很少,喝了酒,话就变得多起来,但也更加不着调了。我不需要他给我开家长会,他也不会来给我开,这就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有一次,我午休后回到学校,刚进校门,同桌就急匆匆地朝我跑来,跟我说我爸来了。我听完脑子嗡嗡响,下意识猜到他一定闹了笑话、惹了麻烦。
果然不出所料,我爸正站在我们教室的讲台上,手里还拿着一支粉笔,正对着教室里几个同学侃侃而谈。我没听清他都说了什么,只看到同学都在窃窃私语,笑个不停。
我爸喝了酒,到我的班级上撒酒疯,此时的我比他更像一个小丑。
我站在门口,也没吭声,只是死死地盯着他看。
他发现了我,就走下讲台,对我笑了笑,露出满嘴暗黄的牙齿。后来我哭了,他还笑着,却笑得越来越难看。他似乎想等我说些什么,可我什么都没说。最后,他悻悻地走了,离开了我的教室,离开了我的学校。
爸爸走后,几个同学围过来安慰我,她们似乎很懂我的委屈。我哭累了,就坐回自己的座位上,一抬头就看到爸爸写了满黑板的粉笔字:“我姑娘是第一名”“我姑娘是三好学生”“我姑娘是大班长”,等等。原来,他到我的班级来,只是想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在我的同学和老师面前夸夸我。
我坐着,却不再哭了,一时间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觉得委屈。
1.请仔细品味“我”回到班上后,关于“我”和“爸爸”的动作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分别体现出各自的哪些心理活动?
2.看到“爸爸”来到班上,“我”为什么哭了?“我”的委屈是什么?
3.看到“爸爸”写在黑板上的那些粉笔字后,“我”为什么不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