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文客四友”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4期

“文客四友”指梅、兰、竹、菊,又称“花中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对映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源于人们对这些人格境界的神往。此类题材诗作的共同特点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

江 梅

【唐】杜甫

梅蕊腊①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②春意好,最奈客愁③何?

雪树元④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⑤不可见,巫岫⑥郁嵯⑦峨。

【注释】

①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②绝知:极了解。

③客愁:寄居异乡的愁苦。

④元:通“原”,原本,本来。

⑤故园:旧家园,指故乡。

⑥巫岫(xiù):即巫山,在四川巫山东。岫,峰峦。

⑦郁嵯(cuó)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译文】

梅花在腊月前就绽放了,正月后开得最多。虽然知晓春光好,但寄居异乡的愁苦又如何摆脱?白雪、冬树原本就是一样的颜色,江上之风也仿佛自己舞起波涛。遥望故乡的视线被遮断了,巍峨嶙峋的巫山高耸入云。

【鉴赏】

江梅是梅的一种,又称野梅,常在山涧水滨荒寒清绝之处生长。杜甫所见,正是生长在江边荒寒处的无主野梅,由此自然地引发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首四句由江梅引出客愁,先写梅花由萌芽到怒放的过程,烘托出一派春意;接着以这种早春美景反衬自己浓重的愁绪。后四句写远望所见,进一步抒写客愁。作品运用了比兴和反衬的手法,意境开阔,感情沉郁,在咏梅的诗篇中别具一格。

古 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①月。

飞霜早淅沥②,绿艳③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释】

①高秋:即深秋。

②淅沥:雨、雪细细落下的样子。

③绿艳:指兰的叶和花。此处以修饰词代中心词。

【译文】

孤单的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园内,被荒草埋没。它虽然沐浴着阳春的光辉,却为深秋而伤悲。深秋霜雪早降,兰花便会孤单地凋零。如果没有清风吹拂,香气为谁而生呢?

【鉴赏】

李白的《古风》组诗共59首,这是其中第三十八首。这首诗起笔写孤兰的处境,虽说被野艾莠草所埋没,仍一枝独秀,临风卓然而立,诗人借此表露了自己受压抑的现实处境。“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清风”借指引荐者,“香气”比喻自己的才能抱负,就行文讲,此二句由悲怆转入怨悱,表达了诗人感慨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①香苞②初出林,

於陵③论价重如金。

皇都④陆海⑤应无数,

忍剪凌云一寸心⑥。

【注释】

①嫩箨:鲜嫩的笋壳。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②香苞:藏于苞中的嫩笋。

③於陵:汉代县名,唐时为长山县(今山东邹平东南)。

④皇都:指京城长安。

⑤陆海:大片竹林。

⑥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此为双关语,以嫩笋喻少年。

【译文】

嫩绿的笋壳,香甜的笋心,刚出山林的新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在於陵身价千金。京城长安的人才无数,人们怎么忍心剪断嫩笋的凌云之志啊!

【鉴赏】

此诗借“食笋”以寓少年壮志未酬之感慨。前两句感谢主人对自己的器重,后两句暗讽朝廷不爱惜人才,前后对比,可谓新颖。诗人以嫩笋自喻,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的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山林的时候,空有“嫩箨香苞”的美质,却没有昂扬九霄的机会。全诗哀怨缠绵,深情难已,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色。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①,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注释】

①蓬蒿:一种野生杂草。仅从其枝叶看,与菊有某些类似之处。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译文】

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人们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池岸。它从来都不羡慕瓦松的高高在上。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提挈全篇,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第二句紧承首句点题。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赏菊的习俗,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第三、四句表现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后一句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池岸边,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瓦松虽踞高位,却“在人无用,在物无成”。此句菊花被人格化了,诗人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华的高贵品质,从而升华了诗意,揭示了此诗的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