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训练营(初中内容测评七)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13期

· 名师测评 ·

单元 1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儿童不是电视消费品

◎徐 馨

①打开电视,从早年间的才艺比拼到今天舶自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包装、叙事策略虽不断升级,其内核则始终都是“选秀”。其内在逻辑是:以取悦受众为出发点,精心推出一件“商品”,为自己赚得经济收益。

②在这个热闹的卖场中,最特殊同时也最隐秘的“消费品”,是参加选秀节目的孩子们:三四岁的幼儿就能有板有眼唱京戏等等,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在制造奇观,以满足观众的围观和猎奇心理,拉升节目收视率,吸引广告投放。这类节目对制作方和播出方有多少利不说,对孩子们来说显然是伤害多于收益。

③首先,对艺术才能小荷初露的儿童来说,绝大多数选秀节目是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当某一档选秀节目“发掘”出一个才艺出众、惹人关注的孩子后,各家电视台往往争相邀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才艺很难得到提升,只是被不同的电视台以不同的手法进行着二次包装与“销售”而已。如同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无师自通可写诗题字,父亲发现有利可图,每日带着他四处拜访而不让他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天赋异禀的孩子一旦被当作“会下金蛋的雏鸡”,其成长道路上将出现层层屏障,有的甚至将孩子牵至歧途。包括好莱坞塑造的童星在内,这类例证很多。

④其次,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参加选秀节目的孩子如同被置于放大镜下,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能带来“点赞”或是“酷评”“恶评”——过度、过早地暴露在公共空间,面对或被强化或被遮掩的竞争,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淘汰环节中,孩子们紧绷的小脸或是已经噙在眼眶里的泪,看了让人心疼:他们为什么要站在这里接受粗暴的评判?更为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小女孩在节目中情绪失控大哭反而在网络上“走红”,接下来的录制中,工作人员更有意将孩子戏弄至哭,以维持其“网红”身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市场化、娱乐化、成人化的选秀节目无视成长规律,将心理上远未准备好、尚需保护的孩子置于聚光灯下,为其换取收视率和点击量,称其为无良商家也不为过。

此类选秀节目伤害到的不仅是小选手、小嘉宾,还有数量庞大的小观众。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和辐射力自不待言。唯成人脸色是瞻、“赢”是王道、取悦评委、追名逐利……选秀节目传递出这样的“生存策略”和单一的价值观,对尚无独立判断能力的儿童来说,是负面的“示范”;对一些功名心切的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诱导,似乎上电视成名成星,就意味着成功和幸福。

⑥并非所有选秀节目都无视儿童的尊严,但不少节目的本质都是披着娱乐外衣的商业运作,大可不必让孩子也成为这个超级市场中任人遴选的商品。如果说,这句话更多地是说给家长听,那么,儿童选秀节目缺乏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也是成人社会对待儿童普遍态度的折射,这就需要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社会进行反思和调整。(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3月1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参加选秀节目的孩子们是“最特殊同时也最隐秘的‘消费品’”?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秀节目的营销策略是通过取悦观众,提高收视率,获取经济收益。

B.作者举方仲永的事例,是为了指出“竭泽而渔”的严重后果。

C.过度、过早地将孩子暴露在公共空间,势必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D.选秀节目无视儿童尊严,其本质都是披着娱乐外衣的商业运作。

【试题解析】

1.本文的主要观点,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大凡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的议论文,往往用标题作为论点,这篇文章也不例外。所以,本文的主要观点就是“儿童不是电视消费品”。当然,主要观点也可以是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态度和倾向的概括。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儿童参加选秀节目的种种危害及其后果,故此,本文的主要观点也可以是:儿童不适合参加选秀节目。

2.该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为什么说参加选秀节目的孩子们是“最特殊同时也最隐秘的‘消费品’”?关键是要依据语境,把“特殊”“隐秘”和“消费品”这三个词的内涵逐一解说清楚。所谓“特殊”,主要是就参加选秀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心智发育水平而言的;所谓“隐秘”,是就一些选秀节目表里不一的现状而言的;而所谓“消费品”,则揭示了儿童选秀节目借机渔利的市场化和功利化的本质。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的常见考点。答题时要针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避免泛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第④段有点有面地谈到了儿童在选秀淘汰环节中的反应,从论证方法上讲,属举例论证。其作用是为了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将儿童置于或被强化或被遮掩的竞争环境中所受到的伤害,从而揭示儿童选秀节目以赚取收视率为目的的市场化和娱乐化的本质。

4.为什么“此类选秀节目伤害到的不仅是小选手、小嘉宾,还有数量庞大的小观众”?从客观上讲,是由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影响力广、辐射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主观上讲,与“小观众”自身涉世未深的特点也不无关系——他们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因此对一些负面的影响缺乏必要的鉴别力、控制力与免疫力。

5.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推断的能力。从文章最后一段“并非所有选秀节目都无视儿童的尊严,但不少节目的本质都是披着娱乐外衣的商业运作……”来看,尽管儿童选秀节目有很多甚至很严重的问题,但作者并没有因此全盘否定。D项中的“选秀节目无视儿童尊严”显然以偏概全,而“都是”的说法无疑也曲解了作者的意思,将作者的看法推向了极端。

单元 2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哨 雁

◎相裕亭

①“大雁来了!”

②有人这样惊呼,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仰望天空。瞬间,可见成群的大雁,如同一串串小蝌蚪似的,打遥远的天边,排成排、扯成行,或组合成各种好看的线形,一路“嗝儿,嘎儿”地飞翔。其间,也有雁群在空中盘旋几圈,随后乱了队形,前呼后拥地落下来寻找食物吃呢。

③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水洼儿浅了,鱼虾却肥美了,加之与海岸相接的麦田地,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到远处的村庄。那些远道而来的大雁们,从空中俯视到此处翠盈盈的麦苗和银光闪闪的水泡子,便饥不择食地落下来。大雁们喜食滩涂上的跳跳鱼和小沙蟹。时而,雁群还会聚集在汪塘里追逐嬉戏,等它们在水中吃腻了鱼虾,便想去岸边的麦田地里啄食爽口的麦苗儿。而盐河边的捉雁人,偏偏就选在这个时候,对雁群下手了。

④钱家,世代捉雁。钱家人懂雁语、识雁路,不但能准确地估算出雁群着陆的地点,还能引诱雁群朝着他们指定的地方落下来,奇吧!

⑤钱家人会以“雁”引雁的招数。他们把先前捉到的大雁做成标本,放在海滩上或四野空旷的麦田地里。空中的大雁,看到此处有同伴觅食,就认为是安全的栖息场所,盘旋着落下来时,往往会与“假雁”靠得很近。由此,钱家人捉雁的概率大有提高。他们设套、下网、支翻板,紧挨着“假雁”,即可奏效。

⑥这一年,钱家人捉到一只脖颈修长的白色大雁。现在想来,那是只白天鹅。

⑦盐区人所说的大雁,泛指迁徙中的所有大鸟。尤其是盐区的孩童们,他们分不清迁徙的鸟儿都叫什么名儿,只要是比家燕大的鸟儿,统称为大雁。其实,就大雁本身,也有好多品种。比如灰头雁、斑头雁、豆雁、雪雁、白额雁、宽嘴雁、细嘴雁等等。

⑧钱家人用翻板捉到那只白天鹅,可谓皮毛未损。

⑨钱家人喜出望外,当即用线绳捆住它的双脚和翅膀,并用一根细细的柳条,穿进它的鼻孔,上下缠绕,扎牢,以防它气急败坏啄伤人。钱家人想把那只活体的白天鹅,送到盐区的大户人家,卖个好价钱。

⑩当晚往回走时,他们把它与那只“假雁”混装到一个笼子里。原认为那只被缚住翅膀、捆住腿脚、扎紧嘴巴的白天鹅,无计可施。岂料,半夜到家,掀开笼子一看,那只气愤至极的白天鹅,竟然把它被缚的双脚踩踏到那只“假雁”的翅膀上,将自己的修长的脖颈,死死地缠绕到那只“假雁”的脖子上,与“假雁”绞颈而亡。

见此情景,捉雁几十年的钱家老太爷,顿时慌了神!他扳开那只白天鹅的脖颈,轻叹一声,说:“这是只哨雁!”

钱老太爷说,它相当于两军作战时的侦察兵、先头部队,它的任务就是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所以,它在被捆住翅膀与双脚、扎住鼻口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奋起还击,与那只“假雁”同归于尽。

钱老太爷料定,后面一定有雁群(天鹅群)跟来。

果然,第二天,大批的白天鹅打盐区上空飞过。但,无一只落下来。

原因是,当天被“假雁”迷惑的,不是一只白天鹅,而是两只,一对儿。钱家人只捉到其中一只母天鹅,另一只公天鹅看到它的伴侣落入陷阱,盘旋在此,昼夜悲鸣,不时地提醒着后面的雁群,此处险恶,不可着陆。

此后,盐河边的大片滩涂上,尽管还有雁群落下,但大都是灰头雁、斑头雁之类普通的雁群。像白天鹅,那一空中精灵,在盐区就此绝迹了!(来源:《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8期,有改动)

6.请结合文本,给“哨雁”下一个定义。

7.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8.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那只气愤至极的白天鹅,竟然把它被缚的双脚踩踏到那只“假雁”的翅膀上,将自己的修长的脖

颈,死死地缠绕到那只“假雁”的脖子上,与“假雁”绞颈而亡。

9.有人说,本文的主题是赞颂白天鹅;也有人说,是讲人与动物的关系,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试题解析】

6.给“哨雁”下定义,必须了解“哨雁”这一动物的基本特点。首先,“哨雁”是先于雁群飞行的,类似于先头部队;其次,“哨雁”的任务是为后面的雁群提供预警,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明确了这两点,才能给出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定义。

7.叙述是叙事性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又分为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基本类型。如果抽去第⑦段,并不影响文本的完整性,只是暂时中断了作为主线的叙述。因此,第⑦段显然属于叙述方式中的插叙。这一插叙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解释了盐区人把白天鹅称为大雁的原因,二是介绍了大雁的不同种类。这两个方面都为读者了解后面的情节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

8.分析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词语的词典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竟然”写出了钱家人看到白天鹅绞颈而亡后的出乎意料与极度惊诧,“死死地”则写出了白天鹅为挽救雁群慷慨赴死的决心。这两个词语都突出了白天鹅舍生忘死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文本,为自己的看法提供言之成理的解释即可。认为文章的主题是赞颂白天鹅,是把白天鹅当作故事的主体,把白天鹅之死当作故事的重心;认为文章的主题是讲人与动物的关系,则是着眼于钱家人捉雁及其捉“哨雁”过程中受到的强烈震撼。关注的重点不同,对文章主题的解读也就不一样。当然,这两种看法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并存的。所以,如果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既是赞颂白天鹅,也是揭示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未尚不可。

单元 3

文言文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选自《后汉书·刘宠传》,有删改)

【注释】

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

②若耶:山名。

③赍(jī):携带。

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0.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山阴县有五六叟

(2)或狗吠竟夕

(3)年老值圣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2)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12.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明 府 来 狗 不 夜 吠 民 不 见 吏

13.用现代汉语表达刘宠上任前当地官吏是如何对待百姓的。

14.刘宠为什么被称为“一钱太守”?这个称呼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试题解析】

10.该题考查学生常见文言词汇的积累,加点的三个词都能在语文课文中找到源头。第(1)题中的“叟”让我们联想到《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第(2)题中的“或”让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而或长烟一空”;第(3)题中的“值”让我们联想到《出师表》中的“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该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要对重要的实词、虚词做到准确对译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译文语意的顺畅,故此,应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一般习惯。第(1)题中要特别关注“鄙人”和“朝政”的翻译,“鄙人”在这里是指山谷中没有什么见识的人,“朝政”则是代指朝廷任命的官员。第(2)题中的“及”表示比较,是“比得上”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把反问的语气翻译出来。

12.该题考查文言文的节奏划分。该句中的主语分别是“狗”和“民”,换句话说,上文是从“狗”与“民”这两个方面来谈刘宠到任之后社情民意的变化的,前面的“自明府来”充当状语,故应分别在“狗”和“民”前面断开。

1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分两步走:首先,要找到对应的阅读区间,即“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然后,还要作相应的话语转换,尽可能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对“他守时”的苛政作准确的描述。

14.该题第一问实际上是对标题的理解,第二问则是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正确应对的前提条件都是对内容的整体解读。答题时要对“一钱太守”这个称呼的由来作出概述,同时,要对刘宠的性格特征作出归纳并要把这一美誉的内涵上升到普遍的意义。

参考答案

阅读综合训练营(初中内容测评七)

1.儿童不是电视消费品。(或:儿童不适合参加选秀节目。)

2.“特殊”是指参加选秀的儿童年龄小,天真烂漫。“隐秘”是指一些选秀节目打着“发掘”儿童才艺的幌子,本质上却是披着娱乐外衣的商业运作。将参加选秀的儿童比喻成“消费品”,凸显了选秀节目的市场化和功利性特点。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论证了将儿童过度、过早地暴露在公共空间,面对或被强化或被遮掩的竞争,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的道理,揭示了儿童选秀节目市场化和娱乐化的本质。

4.儿童选秀节目的传播依靠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因此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它所传递出的投机取巧的“生存策略”和单一的价值观,对尚无独立判断能力的小观众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5. D

6.哨雁是扫清前进路上障碍的先头雁。

7.表达方式:插叙。作用:解释了盐区人把白天鹅称为大雁的原因,同时介绍了大雁的种类。

8.“竟然”写出了钱家人看到白天鹅绞颈而亡后的惊讶;“死死地”写出了白天鹅为挽救雁群的誓死决心;这两个词语突出了白天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9.示例一:我认为赞颂了白天鹅。白天鹅为了提醒天鹅群避开危险,竟绞颈而亡,用生命发出报警信号,惨烈而又悲壮的自我牺牲行为,表现了白天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示例二:我认为是讲人与动物的关系。自认为聪明的人类,用以“雁”引雁的方式,来捕获大雁,致使白天鹅在盐区绝迹,往日其乐融融的场景不再,以此来告诫我们要善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0.(1)年老的男人;(2)有时;(3)遇上。

11.(1)(我们是)山谷中见识少的人,不曾认识郡太守与朝廷要员。(2)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所说的呢?

12.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13.示例:刘宠到任前,当地官吏搜刮无度,闹得鸡犬不宁。

14.示例:山阴县有五六位老汉为表达对刘宠的感激,每人带了一百文钱想送给他,可刘宠不愿接受,盛情难却,他只好从每人的手中选了一枚铜钱收下了。“一钱太守”因此得名。这个称呼寄托了人们对治理有方、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官员的衷心爱戴和高度赞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