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的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条形统计图的“形”进行统计并作出判断,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一、看表选图,以数想形
1.出示统计表“5名同学50米赛跑成绩统计表”(如表1)并提问:如果把这个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你能想象出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大致样子吗?先想一想,再用手比画比画。
2.提问:(如图1)这里有两幅没有任何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请你选出与表1相对应的统计图,并说明理由。
3.学生独立思考。
4.全班交流。学生发现小强的时间和小刚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排除②。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小强的用时是最少的,所以对应的直条应该最矮,确定①。
结合学生说理过程,教师出示方格图和实际数据(图略),验证学生的猜想。
二、图表结合,以形推数
1.出示一份破损的统计图与统计表。提问:老师把四(1)班同学参加各种社团的人数情况分别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但是图和表都被遮住了一部分(如图2)。你还能判断出参加哪个社团的人数最多,参加哪个社团的人数最少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言:参加创客的人数最多,参加舞蹈的人数最少。
3.质疑:统计图和统计表都不完整,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尽管在统计图中篮球社团和羽毛球社团的直条被遮盖了,但是仍然可以从直条的高度判断出参加创客的人数最多,参加舞蹈的人数最少。
4.小结:可以只根据条形统计图或图表结合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形结合,同步推理
同时呈现4条信息和横轴空白的统计图(如图3),提问:根据信息进行推理,并把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阐述原因,讲清楚:根据( )可以判断出( )。
总结:通过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获取数据,还可以通过直条的高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到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