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2023-12-29 00:00:00张婉莹
新阅读 2023年11期

摘要:大数据时代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档案管理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阅读管理利用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提高图书馆阅读档案管理与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 阅读档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使命任务,将全民阅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而阅读档案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性业务资料,在当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探讨阅读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档案概念及利用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大众阅览、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数字化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图书馆以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存储、展示与开发利用,同时也对内部各项管理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要求。

阅读档案是图书馆对读者在馆阅读图书资料情况的记录[1]。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时间完整,即从开始与图书馆发生借阅关系到与图书馆联系结束,一般要持续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二是内容完整,即对借阅书目及借阅起止时间、次数、续借信息等的记录全面、清晰[2]。

阅读档案完整记录了读者的阅读行为,能为分析研究个体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阅读选择提供基础数据,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倾向,进而为优化图书馆藏书资源配置、改进经营策略、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积累收集数据。阅读档案记载的内容可以反映个体的兴趣爱好、年龄阶段和体会评价。依托阅读档案形成的大数据,可以进一步展现读者到馆时间分布、咨询人次及问题分类、图书资料偏好等重要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研究总结规律。通过对阅读档案的研究分析,把握读者阅读学习全过程,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特点,提炼总结形成规律,并以此检验指导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读者服务方面的工作。

三是精准制定策略。使用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对阅读档案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对未来阅读趋势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就馆藏内容、阅读展示、网站设置、数字化资源、主题推送、研学实践、少儿阅读等重点领域制定针对性策略,更好发挥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助力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阅读档案管理和利用现状

当前阅读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意识、制度、人才、设施等方面。

一是管理利用意识淡薄。一方面,大部分图书馆对阅读档案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理念陈旧,检索方式、资源利用多限于传统方式,与当今信息化、数字化大趋势不匹配;另一方面,囿于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管理惯性,对阅读档案的管理利用仍以传统的静态数据模式为主,缺乏主动研究与运用,没有把阅读档案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3]。

二是管理制度体系滞后。现有阅读档案管理制度大都存在着制定时间较早、更新滞后、内容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尤其是未跟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同时,阅读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需的规范、标准、流程也未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

三是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阅读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通常需要具备计算机和档案专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0c98a627cf918a9e361d4ba8e773fd12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数图书馆的阅读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数字化专业技能尤为缺乏,直接影响阅读档案的管理利用质效。

四是软硬件投入不足。在传统观念中,档案管理在图书馆属于弱势部门,阅读档案管理更是短板中的短板,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较少,软硬件多处于老旧状态,不能满足数字化发展需要[4]。

五是完整性和持续性有待提升。阅读档案长期不间断的完整记录是阅读档案高效利用的基础,使用传统纸质档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失、中断等问题,而实行数字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档案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阅读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要实施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将阅读档案细分为借阅档案和个人档案两类,侧重于实现不同功能。借阅档案按人群进行分类,即按特定标准对读者进行分类,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用于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特点和倾向。个人档案则用于掌握部分具有较强代表性读者的阅读倾向和特点。两者对读者的基本情况都有清晰记录,一般是通过长时间跟踪调查、积攒数据、分析数据,来研究不同品类图书对不同群体的阅读成效以及哪一阶段的哪一类读物对个人成长更有影响,为精准做好馆藏调整、阅读推广、阅读辅导提供参考。

二要提升阅读档案数字化水平。一是建立数字阅读档案室,加大阅读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建立完善电子阅读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阅读档案的信息价值。二是加强软硬件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配置数字档案管理设备及相应软件,确保硬件与软件相匹配、发挥最大效能[5]。三是增强数字化管理意识,既要做好原有纸质载体的保护、储藏,通过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数字档案,又要按照分步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数字化工作,组织开展数字化管理专题培训,完善相关标准及工作制度,推动观念转变。

三要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从源头做起,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科学化要求,将年富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阅读档案管理队伍中,更新和优化人才结构。二是强化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培训,侧重于数字化管理、操作要领和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三是加强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工作人员搭建成长平台,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图书馆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提高阅读档案管理利用水平。

四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将阅读档案管理利用纳入图书馆整体管理工作体系,将阅读档案数字化纳入智慧图书馆总体规划,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提升对核心业务的支撑力度。二是完善工作制度,按照数字化阅读档案建设标准规范,结合图书馆自身实际,建设完善的数字阅读档案管理制度,如借阅记录归档制度、数据资源安全保密制度、保管维护制度、数据使用规程等,确保阅读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实行全流程管理,从阅读记录收集、整理、存储到利用等各个业务环节完善管理流程,明确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落实岗位职责,努力实现阅读档案管理利用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四是开展事后评价与考核。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准则与反馈改进机制,加大对阅读档案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促使其管理和利用水平良性循环和提升。

在数字化背景下,阅读档案作为图书馆重要的日常管理资料,应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其管理使用的智慧化、数字化、科学化,促进图书馆改进经营管理策略、提升运行质效。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项目编号:71673023)、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疫情常态化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NTQL-2022-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晓章.建立少儿阅读档案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112.

[2]梁彬彬.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档案初探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120-121.

[3]张光莉.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探讨[A]. 2022社会发展论坛(贵阳论坛)论文集(二),2022:120-121.

[4]赵琛.数字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探索[J].档案工作,2022,7(上):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