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退伍军人,曾立过一等功、二等功,现在是全职公益人,2010年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最近这些年,我经常思考读书是为了什么?全民阅读如何推广到基层,阅读工作要怎么做?谁来做,资金在哪,人员在哪,组织在哪,空间在哪?我做了很多探索。
●班级图书角与社区图书室
我走过全国135所小学,发起了一个图书角的项目。我原本设想,如果一年能募集到300万元,就能给很多小学的班级建起一个图书角。第一年,我募集到了500多万元,建了2000多个图书角。当时,我简单地认为把书架和书放进孩子的班里就完成了,后来才发现,这只是工作的开始。这是我对阅读推广的第一次实践,为我之后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提供了更开放的视角。
悦读书房是一个社区营造项目,青岛有400家社区图书室,我用了两年时间探索,如何把图书室运营好。我通过关注孩子阅读,用一套机制把社区的全职妈妈、退休教师、爱心志愿者、社区内外的大学生志愿者、高校专家资源、社区周边的商家和教育培训机构盘活了,解决了图书室这个空间谁来,为什么来,来了做什么,收获了什么,付出了什么,最后形成一个生态链。其中一个做得比较好的是春和社区悦读书房,号称“地球不爆炸书房”。做了很多调研和实践后,我以如何建立社区图书室为主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我关于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创新机制的思考。
●乡村书房和行走的书箱
乡村要不要阅读?农村有人看书吗?农家书屋办起来的必要性在哪里?我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老家的村子里,我利用一些到城里生活的人留下的闲置房屋,改建成书房,并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幼儿园小朋友来看书,老年人来看书,很多退休的教师也来看书。因为房子不要钱,老书桌都可以利用,一个书房花费2万元就够了,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这样一个简易书房成了当地乡村阅读的一个典型。一个偏远山村,就因为一个书房——乡贤书房,被评为山东省美丽乡村,成为青岛市的优秀党组织。
红黄蓝三个书箱是一个读书的创意活动,每种颜色的书箱配不同种类的图书,针对不同阅读群体。第一年所有资金由政府承担,第二年是一些基金会支持的,第三年的花费是由村里及村里走出去的乡贤捐资的。捐资的做法是号召大家以捐赠的形式来负责三个书箱,1000元负责3个书箱,2000元负责6个书箱,由捐赠人出资采购书籍填满书箱,这是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因为这个书箱是走出村子的人捐赠的,他们在祖国各地,所以我们就把书箱称为行走的书箱,这方面的内容和故事也很多,这个项目获得了很多奖项。
●老兵书屋与睦邻书屋
老兵书屋是一个老兵维稳项目,那么多退役军人需要一个心灵栖息地,由此策划运营了老兵书屋。书屋建成后,成了老兵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的阵地。老兵书屋采用“社工+军人+义工”的服务模式。
睦邻书屋是一个新建城区的融合项目,城区有3万人居住,用了70平方米的空间建书屋。以儿童阅读为抓手,带动社区少先队,再通过少先队带动社区邻里。装修、买书和书架都是自己出资。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一群党员开展了“三个一百”活动,即走访一百个困难家庭,在社区开展一百场公益活动,进学校开展一百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睦邻书房、社区书房都是社区的人,书房门口都有一个钥匙盒,社区的人都可以进去,社区里有20多个孩子妈妈排着队来服务书房,很多人把家里的书捐献出来,书房的书从4000册变成6000册。我以阅读为抓手,通过带领孩子阅读带动家庭阅读,为社会营造良好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