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在变味?

2023-12-29 02:09
廉政瞭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变味志愿志愿者

本刊见习记者熊力

今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但现在的一些志愿服务似乎有些变味。

最近有媒体报道,在一些网络平台,志愿服务时长被当成了商品“买卖”,并被明码标价。而此前出现过的多起志愿服务违规案例,也大多与“志愿服务时长”(简称“时长”)有关,例如虚假填报时长、设置虚假活动骗取时长等。志愿服务本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怎么会出现为增加志愿服务时长表演作秀,甚至将志愿服务变成“摇钱树”的情况呢?

记者在读书期间曾参与过卖报、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探望空巢老人等多种志愿服务,虽然不计任何时长,但每一次的体验,都是极其有意义的经历,一起参加的同学们,心中埋下了想要为需要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的种子。

大学期间,加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青协”)后,记者却发现大学里的志愿服务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大多抱着为顺利毕业“凑时长”的目的,“清除牛皮癣”“清理课桌”等相对簡单、时间短、在校内即可完成的志愿服务,报名人数次次爆满。而比如“教小朋友唱歌”一类相对需要更多时间、需要去校外的活动,往往鲜有人报名。甚至有些活动,“秀”的成分极其明显,大家做做样子拍拍照就散了。还有学生在临近评优评奖或是毕业之际,为了凑时长选择去献血,因为献血可以计4个志愿服务时长。

2009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要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将时长和“能否毕业”挂钩,自愿变成了“强制”,令志愿服务蒙上了一层功利性。另一方面,某些青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十年如一日,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因此参与人的自愿性也大多打折。

如今,这样的时长要求,逐渐下沉到了高中、初中、小学。对此,有关部门的初衷是希望“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四有青年”。但由于志愿服务和各项激励措施过度挂钩,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目的往往会变得过于功利化,从而导致买卖时长、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出现。但无论如何,这些让志愿服务充斥着铜臭味、彻底变质的行为都绝不可取。志愿服务绝不能变成谋求个人私利的生意,这是对公益环境的破坏,会亵渎整个志愿服务工作的性质。

对于志愿服务如何加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去形式主义”,回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本质,有关部门该加以正视,并研究解决之道。对于各学校、各组织来说,则须考虑如何策划更多专业、丰富、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而非舍本逐末地用时长让志愿者“被自愿”。各平台也要完善监督机制,堵住管理漏洞,将歪风邪气彻底扼杀。只有当志愿服务回归公益本质,才能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让志愿者“真自愿”,才能真正让人间大爱产生感人且传人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变味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我是志愿者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变味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