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然
长期水资源短缺的城市,竟建造了水域总面积6000余亩、相当于560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30余个,且人工湖存在未批先建或违规取水问题!
近日,这一发生在甘肃省张掖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严肃通报,并指出当地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
据2022年的官方数据,张掖市年降水量为168.7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不及蒸发量的十分之一。那如此规模的水景,水从哪里来?
督察发现,这些水长期违规并超量取自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黑河流域。其中,芦水湾生态旅游景区在一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去年一年从黑河取水2600万立方米,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此外,甘州区和高台县违反河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未经批准在黑河干流建设3个橡胶坝用于蓄水,致下游主河道十几公里断流。为抬高水位方便补水,甘州区还在黑河泄洪河道西河上建设16座水坝,导致黑河在丰水期自张掖以下的十几公里的主河道断流。
可以说,这番操作,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退化风险。
有些矛盾的是,当地一边不惜浪费水资源营造塞上江南的“幻景”,一边又在高效利用水资源方面费尽心力。该市水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以来,该市实施“百库千塘万里渠”工程、水库河库水系连通等项目,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在节水、管水、供水等方面发力,管好用好水资源。
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早在2000年初,由于黑河流域出现水资源紧缺、土地沙化、生态失衡危机,国务院专题研究黑河水资源问题,把对其的治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由于张掖集中了黑河流域92%的人口,该市被比喻为黑河流域生态用水的“调控器”。2002年,张掖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
由此来看,当地一直有保护黑河水资源的部署举措。但为何一边保护一边大肆浪费?即使在国家加强排查整治“挖湖造景”的情况下,仍顶风建造人工湖,且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政府部门、企业?
这背后无非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盲目建设“人工湖”“人工湿地”等生态项目,表面上看是生态建设,实际上却以保护生态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
其背后的共性问题是发展理念的错位,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当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政绩观的错位。
一些人迫切希望在短期内“脱颖而出”,于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缺乏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类似种种,既折腾了生态,更浪费了资源,轻则危害当地可持续发展,重则祸及子孙后代。
须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要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回到本次圈水造景的问题上,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违规违法行为,为何长期没有得到纠治?这背后存在哪些阻力?下一步又將如何修复生态?这些问题都需要当地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