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脉
上小学时,知道了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通过这些,我便急于知道,白求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于是从网上买来一册旧书——《白求恩传》。
从打开《白求恩传》起,阅读这部传记几乎是我每晚睡前、周末休息或是夜里失眠时的必做之事,甚至出差在飞机上也由它来陪伴我度过漫长的空中旅行。这是一部最让我感动的传记。近400页的书不可谓不厚,而我在读到后半部分时却一直希望它再长一点。在阅读这部传记的半个多月里,我时时觉得自己的思想充盈着从一个英雄的事迹和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品格中涓涓渗出的力量和情感。读完这部传记最强烈的欲望就是:我想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我想让这位英雄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如果从书中摘取几则故事,生怕以偏概全,还担心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如果用那些抽象的词汇为主人公总结出几个特点,又显得空洞干枯。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赘说一下自己的拙见:这是一部妇孺皆适、老幼咸宜的最大众化的传记,它一点都“不专业”“不学术”,除了开始用了倒叙的手法外,并无太多工于技巧的特别之处。美中不足的是,可能是因为受所掌握素材的限制,许多地方写得过于简略,有些地方甚至只是作一些笼而统之的归纳概括,缺少了故事的生动。然而诚如作者在修订版序言中所坦陈的:“如果要在修订工作的许多方面取得一致,就需要比世界的步伐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时间。”这本就是一种无奈的事情,因为传奇的铸就多是在悄无声息之中开始的,当主人公已行至生命的顶点时,我们再去寻找他的足迹,有些已经被历史的尘埃覆盖了。但这丝毫不会减少英雄的成色,“白求恩本人的生平和思想才是他最雄辩的证书”。
在白求恩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嘱中有这样一段话:“请求国际援华委員会给我的离婚妻(蒙特利尔的弗朗西丝·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所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为了没有钱而把她抛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关于白求恩与妻子的故事,还是由读者自己在阅读传记时去了解吧。通过这部传记,使我们走近白求恩,你一定会觉得,白求恩并不完美,但是他确实伟大。回过头来玩味《纪念白求恩》中的这段话: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五个标签无论哪一个贴在白求恩的身上都是无比恰当的,而这部传记中的生动故事,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也对这五个标签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之所以急切地向人们推荐这部传记,就是真心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这部传记,不仅能够切近地感受一个英雄短暂却传奇的一生,更能够从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我读到传记的第375页时,凝视着逝者,不禁内心哀恸、潸然泪下。巧合的是,那一天的飞机刚好经停石家庄。当时真有一种冲动,想要利用候机间隙奔向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凭吊这位伟大的战士。无奈时间太短,便在心中留下了一份遗憾。
意林202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