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 朱海琦
摘要:本文分析了居民区场景下5G网络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Book的居民区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灵活规划和调整,实现居民区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5G连续立体组网。与传统的大功率RRU接射灯天线方案相比,该方案还具有功耗节能、上行覆盖提升、灵活部署、运维监控等优势,能够提高网络性能、增加可靠性。本文通过绍兴历史街区的DRS新型分布系统试点项目,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价值,为5G网络在居民区的深度覆盖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5G;居民区;分布式BookRRU
一、引言
5G网络建设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5G网络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居民区这一重点场景。居民区涉及大量用户和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但在5G网络建设方面仍存在着弱覆盖比例大、5G驻留比低、倒流流量、获取站址资源难、物业业主和居民反对强烈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限制了5G应用的发展。居民区5G立体组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灵活调整,实现居民区5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服务优化,从而解决上述难题。该方案通过因地制宜的覆蓋方法,实现居民区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5G连续组网:
①远处打,利用宏站提供基础面覆盖,宏站可兼顾覆盖底层楼宇;
②近处打,使用杆站实现合围覆盖,小区外围楼宇可以基于周围杆站站址进行覆盖合围;
③进小区,在小区内部中心楼顶部署微站,对弱覆盖楼层区域进行精准覆盖;
④进楼宇,使用室分系统对地下停车场或楼宇室内深层区域提供室内滴灌覆盖。
该方案基于分布式Book关键技术(Distributed Residential Solution,简称DRS)关键技术,与传统的大功率RRU接射灯天线方案相比,DRS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①降低功耗,提高能效。能耗降低40%以上,每年可节省约两千度电,符合双碳、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②提升上行覆盖,改善用户体验。上行覆盖提升6至9dB,有效解决居民区上行弱覆盖的问题;
③具备可管控能力,运维监控便捷,可靠性高。
二、居民区5G覆盖分析
5G网络自建设以来,面临着居民区覆盖的种种挑战。由于建筑物遮挡,信号产生弱覆盖,导致终端从5G回落至建设完善的4G网络[1]。以杭州移动为例,在5G网络建设与4G网络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居民区的驻留仍然不佳,5G低驻留栅格占比30%,居民区低驻留问题突出,见图1。5G驻留比指的是终端用户在5G中的驻留时长和在整个移动网络(3G/4G/5G)内总驻留时长的比值[2]。图2显示居民区弱覆盖样本占比50.41%,与场景低驻留占比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说明居民区场景下由于5G网络深度覆盖不足,严重影响了用户代际感知体验,容易引起用户投诉风险。
以浙江绍兴历史街区为例,国家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宏站困难,景区内纵横交错的居民区弱覆盖现象较为严重,投诉时常发生。投诉内容主要为无信号、信号弱、上网断线、网速慢,其中无信号和信号弱共16起,占比43.24%,见表1。
结合网络KPI、话务数据、用户反馈等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城市密集居民区场景为主要的弱覆盖区域。因此,需要考虑一种灵活性高、低运营成本、易部署实施和运维的解决方案。
三、居民区立体组网解决方案
在5G网络建设中,为了实现居民区的高速、高质量、高效率的网络覆盖,主要采用了O2I(Outdoor to Indoor)的部署方案,即利用室外的宏站和微站向室内提供信号,同时结合室内分布系统,形成宏微室混合组网的立体覆盖模式。
(一)大功率RRU外接射灯天线方案
在居民区场景下,除了宏站提供基本覆盖外,还可以采用大功率RRU加射灯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补充。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RRU劈裂或使用功分器分成2~4个信号输出口,通过馈线分别连接射灯天线,部署在楼顶的不同覆盖方向。RRU一般放在顶楼弱电井,馈线长度在20~100米之间,一般为30~60米。
射灯方案的优势是成本低,环境友好,适用场景广;劣势是由于馈线拉远而损耗大,覆盖性能相同情况下需要大功率RRU,且能耗高,下行功率损耗大,系统能效低。发射功率每提升1dB,站点能耗增加大约15% OPEX支出增加,与“双碳”节能理念不符。同时,由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最大发射功率恒定,拉远馈损导致2.6G上行覆盖收缩6~9dB@40米,上行覆盖收缩严重,需要控制RRU馈线到射灯天线的拉远距离。
另外,RRU外接的天线一般为无源天线,无源射灯头端无法维测监管,设备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例行上站巡检,将带来额外的潜在运维支出。
(二)分布式居民区解决方案(DRS)
为了实现居民区深度覆盖,采用分布式居民区解决方案(Distributed Residential Solution,DRS),该方案以分布式BookRRU为基础,采用RRU母端和射频拉远子端的组合。
在该方案中,子端的中频信号集中在母端处理,射频信号通过超柔馈线传输至子端进行放大,从而消除拉远馈损,实现低功耗和高下行覆盖;上行信号通过LNA级联消除馈损,覆盖提升6至9dB,大幅提升上行性能。子端通过线缆接收射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同时获得电源供电,无需外接电源,部署方式灵活。母端支持2T/4T灵活配置,配置4通道收发可拉远部署2子端,配置2通道收发支持拉远部署3子端,以满足居民区多点位部署需求。
DRS还具有场景化灵活波束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居民区场景的多样性,提高覆盖效果和控制干扰。针对不同特征的居民楼宇覆盖,传统射灯方案需要提前规划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天线。而DRS内置了可变波束创新天线,一款天线同时支持垂直/水平大张角等四种波束,可以按需软配,以适应不同的覆盖场景和干扰场景。例如,在高楼覆盖场景下,DRS可以软配H30V60垂直大张角波束,满足垂直维覆盖;在干扰场景下,DRS可以软配H30V30窄波束,提升覆盖质量,控制干扰水平。DRS不仅节省了天线适配成本,也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网络性能。
此外,DRS还具备可管控能力,支持子端拓扑显示及故障定位,以提升运维效率和可靠性。相比传统射灯方案,DRS可以在拓扑管理界面增加子端拓扑节点,用于显示子端的工作状态和制式信息,以便运维人员监控和管理。
综上所述,创新DRS方案是一种分布式Book创新方案,采用BookRRU母端和射频拉远子端的组合,实现室内覆盖的高性能、低成本、灵活部署和可管控。该方案具有以下价值:
①功耗节能:通过小信号拉远和线缆供电,实现低功耗和高下行覆盖,功耗下降超过40%,每年可节省约2000度电。
②上行覆盖:通过LNA级联消除馈损,覆盖提升5至9dB,大幅提升上行性能。
③灵活部署:内置可变波束创新天线,一款天线同时支持垂直/水平大张角等四种波束,可以按需软配,适应不同的覆盖场景和干扰场景。
④运维监控:支持子端拓扑显示及故障定位,提升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四、项目规划与实施
(一)绍兴居民区覆盖创新项目
由于绍兴市历史文化街区是绍兴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街区位于越城区中心,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
作为全国知名景点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点需和环境融合,覆盖解决难度高。区域内纵横交错的居民区弱覆盖现象较为严重,存在较多的低于-100dbm甚至低于-110dbm的采样点。经过前期调研统计分析,街区公寓微站周边平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95.28dbm,电平小于-100dbm的占比为46.88%。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投诉时有发生,项目启动时仍存在22起存量弱覆盖投诉尚未解决。区域内居民对“辐射”较为敏感,普通站型落实存在困难。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绍兴历史文化街区DRS新型分布系统试点项目启动,对于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这样的高价值场景,基于上述规划选型原则,选择了一个物理点进行DRS4+4(四发四收)组网方案部署,如图3所示。
(二)DRS项目结果验证
DRS方案的覆盖效果对比分析如下:
①SS-RSRP>-85dbm占比由71.57%提升到98.64%,提升幅度27.07pp。这说明DRS方案顯著提高了信号强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②DLAVGRANK4占比由0.96%提升到29.93%,提升28.97%。这说明DRS方案有效增加了下行传输层,提高了下行容量。
③下行速率由499.18mbps提升到646.52mbps,提升幅度29.52pp。这说明DRS方案显著提高了下行吞吐量,提升了网络性能。
④上行速率由122.27mbps提升到139.40mbps,提升幅度14.01pp。这说明DRS方案也能够改善上行信道质量,提高上行吞吐量。
综上所述,DRS方案在八字桥历史街区的部署取得了良好的覆盖效果,解决了部署区域内剩余难点弱覆盖问题,实现100%的5G有效覆盖。
五、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Book关键技术(DRS)的居民区场景5G立体组网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灵活部署,实现居民区5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服务优化。另外,DRS还具有功耗节能、上行覆盖提升、灵活波束调整、运维监控等优势,与传统的大功率RRU接射灯天线方案相比,能够提高网络性能、增加可靠性。本文通过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的DRS新型分布系统试点项目,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价值,为5G网络在居民区的深度覆盖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魏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责任公司 朱海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责任公司
参 考 文 献
[1]杨云,卢菊.居民小区5G覆盖方案分析[J].信息通信, 2020,02(206):271-273.
[2]陈丹艳.5G网络驻留比提升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 2021,09(201):46-48.
[3]梁树军,王前.移动网络数据高倒流解决方案[J].通讯世界,2018(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