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课间10分钟成了圈养10分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校担心学生自由活动有安全隐患;而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利用课间时间做作业,还有教师有拖堂的习惯;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不少学校并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另外,一些地方在发生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后,还可能出现家长过度追责,使一些学校“因噎废食”,这就进一步让课间10分钟变得有名无实。
事实上,为确保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权利,教育部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等等。也有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改变,如针对时间有限的问题,天津市教委将课间时间延长,统一将小学课间时间从十分钟调整为15分钟。一些地方的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开发室内活动项目,以丰富学生的课间10分钟,但“安静的课间十分钟”问题仍很普遍。
要摆脱课间“圈养”,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需要多方联动,突破“多重圈”。对此,各地相关部门、学校要能够见招拆招,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比如要突破隐形的“圈”,督促学校重视起来,调整课时安排,强化安全管理,让课间不再“静悄悄”;还要突破有形的“圈”,学校要重视体育建设,增加活动场所,要杜绝“大班额”现象等;还要突破错误观念的“圈”,即学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
另外,还要厘清各方责任,对于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要能依法处置,要防范家长过度维权,免除学校后顾之忧。当然,学校也要尽好管理责任,落实好学生安全监护责任。
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明晰各方权责,划清各方责任边界,讓各方无法再相互“甩锅”,拧紧责任链条,倒逼各方守土有责,学生宝贵的课间10分钟才不会再被“偷走”,学生的休息权、自由活动的权利才能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