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2023-12-29 12:00
教育家 2023年48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各地各校认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問题,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为此,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就全面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一系列关键举措。具体到中小学校,该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围绕“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本期论坛邀请各地学校进行了深入探讨。

议题一:如何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郭宏才: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此方案为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及中职生发展特点,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党建引领三维并举、纵横协同贯通的思政育人体系。

主动对接,纵向贯通高质量人才培养衔接机制。学校以“种子工程”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为抓手,探索中高职衔接入党推优模式。被选拔进入“种子工程”培养计划的学生,在三年培养期内,经过四个阶段的精心培育,升入高职类院校后,继续精心浇灌,开花结果,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共建共享,横向汇聚思政课教学资源。学校以和乐党建活动中心为载体,共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党建基地,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党建思政、课程思政、活动思政、企业思政等路径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互联互通,协同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学校以两门省级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为引擎,打造了情境化、活动体验型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以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为依托,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及育人方式覆盖全校所有专业课及公共基础课。

黄承华:思政课是中小学校教育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信仰培育、品格塑造、思维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思政课课程研制与实施中探索和使用单元学历案教学,是构建与实施高质量思政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单元学历案是指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目的,以国家课程政策高质量实施为内容,体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以“素养导向、学生立场、学为中心”为主线的新型课程学习方案。其基本要素包括:学习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

单元学历案专治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由于禀赋、机遇和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禀赋,创造条件,激发内驱力,使得学生在新旧知识与经验之间,通过单元学历案整体设计与分课时实施,让学习发生得更加真实,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单元学历案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自我管理者。单元学历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是指向个人知识管理的学习档案;是课堂内外师生、生生、师师交流的互动载体;是供师生双方保障教学质量的监测依据。

单元学历案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建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业质量等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能再以“课时+知识点”为教学设计单位,而是要以单元学历案整体设计与分课时实施为脚手架,让核心素养习得可操作、可视化、可评价。

单元学历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育人意义。思政课是一门政治、经济、法学、道德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基础性、实践性学科,具有跨学科、容量大、重践行等特点。由此,依据国家课标、教材、考试和评价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单元学历案独特的整体课程设计与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累必备知识和培养关键能力。

议题二: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郭宏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出“建—培—研—创—拓”“五位一体”模式,打造一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高超的教学能力、有教研科研能力、有创新创造能力、有社会服务能力的“五力”思政教师队伍。主要做法包括:

以建立“三级梯队”为基础,提升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以团队负责人为代表的名教师为第一梯队,引领团队发展;以骨干教师为代表的第二梯队,成为团队建设的中坚、核心力量;以青年教师为代表的第三梯队,成为团队发展的潜在力量。

以培育优质思政课程为核心,提升团队思政课教学能力。对标省教育厅发布的中职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评选及建设标准,建设好思政课程。以培育教学成果为导向,提升团队教研科研能力;以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为目标导向,就思政课教学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及整体规划,让团队成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定位清晰。

以创造性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为抓手,提升团队创新创造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系列校园思政活动,例如手抄报展览、主题演讲、微视频征集等活动,通过活动延伸思政课的课程实效。以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为举措,提升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引领创新团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社区,在企业为实习学生及员工、社区百姓讲授思政课,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李云峰: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育人品质,学校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发展,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推进、全方位覆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科思政,立德树人稳方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责任,也是全学校的共同责任。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组织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才与育人的融合。每年的教学业务技能比赛中,学校鼓励教师依据所教学科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本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运用情境式、体验式、表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渗透,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注重选拔,组建队伍强保障。就目前师资构成来说,中学思政教师有专任和兼任,除了提高小学专任思政教师比例,在选拔教师兼任思政课时,学校将“政治要強、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第一标准,让有信仰、讲政治、能力强、格局大的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学工作,把好思政课教师入门的第一关。

提升水平,师德师风强阵地。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思政课更加侧重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及专业化水平,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加强学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等教师行为规范及相关文件,让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措并举,专业发展促成长。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学校每年的校本培训都涉及思政专业发展的课程,区里的道德与法治领军教师培训班、市里的道德与法治种子教师研修班等培训,组织学校思政教师积极参加,线上培训资源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诸多助力。二是坚持以赛促教,学校鼓励思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在赛前提供技术支持、磨课、后勤保障等,确保教师在比赛中钻研、提升、发展。三是强化教研,学校利用“青蓝结对”、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等方式,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主题教研,教研内容包括课标解读、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教研中,每个人都是专业发展的主角。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研究自己,激发内驱力,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样教师才能切实得到成长。

曹凤英:思政课是解决“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学校要紧紧立足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理念,加强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工作特点,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

重视行政推动,让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有保障。政治素养是教师执教的根本。思政课教学涉及理论多,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学校要抓住这个根本,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开展系统学习。小学思政课教师专职少兼职多、流动大,思政课的价值意义要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需要学校行政力量的推动,书记、校长亲自深入课堂推动教学落地。学校成立思政课程研究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思政课工作的实施、指导与管理。

重视校本教研,让思政课堂有成效。以问题为引领,让教学和教研接地气。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怎么办?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怎么教?缺少教学资源怎样解决?要求教师在读懂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上下功夫,在对学生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在教学实效上下功夫。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回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上来,要思考这些知识背后的育人目标是什么,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以课例为载体,让教学和目标更贴近。教材中列举了不少例子,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和取舍,适当拓展补充,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兴趣,能学以致用。在课前,要提前安排孩子做好访问、调查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课后,要做好学习的跟进反馈、督促检查、激励评价等,从而让课堂教学成效真正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以同伴互助为基础,让教学和研究有团队。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我们注重教师间的对话,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换,进行经验分享;注重教师间的协作,抓好集体备课,进行“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的课例研究,资源共享;注重教师间的互助,增强学科影响力。

重视专业引领,让思政教师成长有支撑。专业引领是思政课教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小学思政课看上去内容简单,但理论性、思想性强,特别需要专家指导。学校积极寻求校内外专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共同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按照教师能力和水平分层寻求专业引领,对于优先发展层教师,尽可能邀请省市专家进行指导与对话,把优先发展层教师作为一种校内专家资源,采取校际联合的方式聘请外校的骨干教师指导等,让教师的教学在专业指导下增强专业自信。

重视课题研究,让思政教师发展有路径。学校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思政课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为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政课教师有成就感、存在感。

吴坤埔:目前,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缺乏一体化意识,参与一体化的内在积极性不高。其次,共同体组织管理不畅,教师跨学段交流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要依托共同体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系统思维,实现整体优化。

制度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共同体建设必须进行统筹设计与科学规划。要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局。加强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归属。由教育主管部门或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科学规划本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制定大中小学教师配备、准入、退出工作制度和培养、培训工作方案,确保一体化工作的关键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精准发力,建立一体化培养培训平台。首先要抓好源头培养。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论武装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原则上都应具备思政教育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背景,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重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建立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培训制度,统筹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最后要整体性推进建设一体化师资共享体系。构建本地一体化师资共享平台,常态化开展邻学段、同学段、跨学段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共享机制,组建本地一体化教研团队、一体化网络课堂和教学基地,确保每个团队涵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实现资源交流常态化和制度化协作。

强化落实,优化评价激励队伍发展。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教师一体化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制定适应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需要的思政课教师评价标准和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要把“政治关”“师德关”顶在前头,把参与共同体建设的工作和各项各类评聘评比挂钩,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导向。健全表彰奖励体系,在各类荣誉称号和成果评选推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推进各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树立各级教学改革标兵等。

议题三:如何丰富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

邓文婷:思政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成师附小华润分校在“华润春满,润物无声”的办学理念下,积极探索基于场馆的红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设红色场馆,富集教育资源;探索校外空间,转化红色资源;实施馆校联动,活化资源应用,让丰富的资源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建设开放场馆,富集教育资源。华润分校建设了红色教育体验馆“晞光馆”。通过整合、嵌入、链接富集教育资源。借助晞光馆内实物、图文、手作等形象的展品与先进的技术,形成一系列图文并茂、声色俱佳、趣味性强、解释度高、富有情节性的主题区域。体验馆通过红色记忆、昂扬旋律、薪火相传、榜样力量等板块,呈现了革命历史、时代精神、学校办学溯源、身边榜样事迹、学校课程架构等内容。

探索校外空间,转化红色资源。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晞光馆”的丰富内涵,学校着力打造一支以青年党员教师为主的先锋团队——“晞光姐姐”。她们是学校红色教育的解说员、宣传员、启蒙者。她们是行走的红色教育榜样,带动全体教师团队践行红色教育。2020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她们来回驱车12小时,奔赴遵义、娄山关拍摄制作红色系列课程。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她们前往邓小平故居、陈毅故居、华蓥山等地,拍摄制作党史研学课程。2022年,她们走访家乡新农村、打卡文化地标、奔赴大运赛场。

学生红色研学与资源融合。学校研发了《红色小脚印研学指导手册》,组织学生以四川省内32个红色教育基地为主要探究对象,开展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学生参观伟人故里,感受伟人风采;翻越雪山草地,体验长征丰碑;重走史迪威公路,铭记抗战历史。他们开展研学前置学习,观看革命电影,了解革命故事;收集红色纪念章,一枚枚纪念章成了思政课程的生动素材;他们汇集红色文物故事,用图像、声音溯源文物的历史;他们设计研学思维导图,开展小组讨论与研讨;学生通过红色研学,拍摄微视频,形成了学校的红色小脚印微视频库。

实施馆校联动,活化资源应用。学校开展讲解员馆校联动实践,邀请校外的讲解员到学校,开展“讲解员手拉手”活动,与校内讲解员“晞光姐姐”团队联动,实施“五个一”:一次文物故事讲座,一次讲解员专题培训,一次红色电影观看,一次博物馆展陈指导,一次紅色剧目排演,活化资源应用。从校外到校内,从个体到群体,从静态到动态,将特定红色场馆的文化引入学校,以丰富的资源补充校内场馆资源,将红色文化向师生浸润与传播。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博物馆文创资源,开展校内红色文创综合资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用红色文创产品彰显革命真实的基本要素:一是如实解读红色文化、阐释红色文化;二是针对不同的红色文化类型及红色文化形式,灵活制定特色化的开发方式和策略。根据不同的年段特点,教师对文创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指导,在资源的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学生创作出了丰富的T恤、摆件、背包,盘子……将红色的文化内涵融入生活用品创作,创新了资源的形式与功能。

主持人

吕阳俊  杭州市澎扬中学副校长

黄承华  深圳市塘尾万里学校党总支书记

邓文婷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德育主任

吴坤埔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云峰  合肥市裕溪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郭宏才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

曹凤英  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  党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