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俄经贸合作模式发展方向与路径
——以黑龙江为例

2023-12-29 02:01刘佳豪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境贸易

覃 诚 刘佳豪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引 言

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战略、部分西方国家跟随美国对中国挑起事端,东盟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俄乌冲突局势极不明朗等因素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比较复杂的国际环境。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双方既处于推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也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关系,俄乌冲突在给俄罗斯经济不断加大潜在风险的同时,也会对中俄地缘战略带来深远影响。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同俄罗斯提出的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及建设超大远东经济特区的设想在多方面具有共通之处,中俄在贸易、能源、科技等领域必然会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过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推动双边经济共同繁荣的趋势日渐清晰,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成为当前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课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关于黑龙江省中俄经贸合作的文献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总结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商品结构、贸易规模、贸易特点等现状,分析中俄贸易发展规律、有利因素及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影响[1];二是以同俄产业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对俄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比较优势、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策略,如煤炭产业[2]、农产品出口[3]、跨境旅游产业[4]等;三是根据现实情况,分析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创新与转型路径,由现有问题入手,对贸易合作路径进行探索[5],或选取跨境经济合作[6]、跨境园区建设[7]、跨境供应链合作[8]、远东地区开发[9]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四是从“一带一路”视角下探究黑龙江省同俄经贸合作,提出“龙江丝路带”战略构想[10],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远东地区开发现状和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现实意义[11],利用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贸易效率等[12]。从黑龙江同俄罗斯经贸合作模式研究角度看,少有从省内对俄贸易重点地市入手进行研究的文献。

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黑龙江省应抓住机遇,创新合作模式,引领中俄经贸合作,不断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实地调研,本文选取黑河、同江、抚远、绥芬河四市作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典型地区,四市拥有各自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现行合作模式上的困境与制约。根据近些年经济发展和对俄贸易情况,总结上述四地市经贸合作模式特点,对黑龙江全省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瓶颈,找出在同俄罗斯经贸合作过程中新模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能够进一步深入推进黑龙江全省各地的开放力度,实现对外贸易提质升级。

二、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情况分析

近年来,黑龙江省进出口贸易总量不断上升。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口岸政策随之调整,全省进出口总额相比2019 年下降17.7%,进口总额明显下降。经历两年的经济恢复后,2021 年、2022 年黑龙江进出口总额呈现强劲增长,分别达到1995.0 亿元、2652.5 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29.6%和33.0%。2022年,黑龙江贸易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545.6亿元、2106.0 亿元,贸易逆差达到近5 年以来的峰值,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5 位。一般贸易进出口、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5.9%、8.8%、3.2%。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出口均呈增长趋势,农产品、铁矿砂、机电产品进口同样呈增长趋势①哈尔滨海关[EB/OL].http://fuzhou.customs.gov.cn/harbin_customs/sy202026/2889872/4846086/index.html。

从黑龙江同俄罗斯贸易情况来看,除2020年以外,双方贸易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俄贸易额增速均为正增长,但增长幅度相比2018 年有所放缓。黑龙江同俄罗斯经贸合作规模在不断扩大,近5年来对俄贸易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现已达到近70%。2022年,黑龙江对俄贸易出口总额和自俄贸易进口总额分别为172.7 亿元、1682.0 亿元,均达到近五年以来最高值,但自俄贸易进口额增速低于2018 年的80.4%。2018-2022 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均保持逆差态势,2020年逆差幅度最小,2022年则达到五年以来的最大贸易逆差。

表2 2018-2022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情况

三、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典型模式分析

(一)黑河:“南北”产业对接,推进“两国双园①指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俄罗斯省白山市在各自境内分别建立跨境产业园区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合作

1. 黑河对俄经贸情况。2022 年,黑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165.4 亿元,同比增长135.8%,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24.9亿元,增长169.1%;进口140.5亿元,增长130.7%。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出口22.2亿元,增长215.5%;农产品出口8195万元,增长26.1%;纸制品出口5437 万元,增长679.3%。进口农产品增长超七成,达到11.4 亿元,增长82.4%[13];进口锯材8660 万元,下降42.8%;进口煤7245 万元,增长63.8%。从近5 年的黑河外贸数据看,黑河市进出口总额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受疫情影响,出口总额在2020 年和2021 年下降至10亿元以下,且近5年均为贸易逆差。

表3 2018-2022年黑河市外贸情况

黑河同俄罗斯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农林加工、机械工程、轻化产业等方面。黑河自贸试验区的内加工区建有俄罗斯进口电力落地加工项目,年产值约10亿元。自贸试验片区内的核心区还设有数字经济产业园、生物经济产业园、互市贸易加工产业园以及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园等功能区。自俄进口产品以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为主,还包括木材、大豆等农林产品。2022年进口大豆22吨,占中俄整体大豆进口的50%,丰德恒泰粮油、国元豆业、鲲鹏科技等加工企业进口俄豆就地加工率为100%。黑河还获批了危化品运输资质,正开展LNG、LPG 通关运输工作和相关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目前有两家企业获得了危化品进口的国际道路运输许可证。对俄出口产品出口以机械工程车辆、轻化产品、家电以及果蔬为主。

黑河具有公路口岸和水路口岸。水路客运口岸与货运口岸分开,客运口岸位于大黑河岛。口岸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公路口岸在疫情期间通车数量在30~50 辆左右,口岸开放后每天可通关240~250辆,高峰时期可达270~280辆。公路大桥日均出境车辆数为200辆左右,入境数量在50辆左右,且60%以上为空车入境。出口产品主要为工程机械车辆,2023 年1-7 月,共出口15500 辆以上,占全省76%左右。

2.黑河对俄贸易模式特点。重视南北跨区域对口支援合作。黑河作为珠海的对口支援城市,双方在产业合作方面已有联动。利用南北产业对接和产业转移,深化食品加工、中药材及生物制药、小家电出口、服装制作等产业合作。自贸试验区与华强北的赛格集团和华强北在线两家企业共同打造对俄北方电子产品基地,做大对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电商市场。黑河还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及线下体验门店展示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商品,建立海外仓、边境仓承接不同规模批量商品批发,加快建设商品集散地。

以黑河—布市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引领,“两国双园”合作逐步推动。同俄阿穆尔州超前发展区建立多领域合作,探索建立“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发展跨境产业集群。在俄方建设了境外物流园区、粮食加工园区、建材石化园区,重点发展机电产品进出口制造、粮食绿色食品及果蔬进出口加工、木材制品加工、能源资源进口及加工利用产业。新丝路牧业集团着力构建“两国双园”林木产业加工体系,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白山市筹建300 万立方米的板材收储加工基地。利源达集团在俄罗斯设立了6家海外仓储基地,在俄全境与36个俄方实体分销商共建销售网络。2022年,进口加工俄罗斯中药材430 吨,5 家生产企业通过GMP 认证,年加工能力在1 万吨左右,2 家经营企业已通过GSP 认证。以大黑河岛为重点,逐步打造对俄自由贸易岛,建立同边境经济合作区模式具有差异化的“一岛双园①指以黑河-布市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基础,围绕俄罗斯超前发展区,划定大黑河岛部分范围将其打造成为自由贸易岛,并形成产业发展的模式。”合作新模式。

3.黑河对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一是平台制度创新遇到瓶颈。黑河拥有自贸试验片区、黑河-布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国家级平台,需要制度创新打通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过程中的堵点,以制度组合与叠加实现兴边富民。从单个平台看,自贸试验区实现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创新能力不足,需要找出限制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措施,在稳边固边兴边的基础上探索合作模式。从自贸试验区同其他平台联动发展来看,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水平较弱,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对黑河能够利用俄方资源形成的产业物流体系规模变化尚不明晰,影响同俄方发展的共同目标达成。

二是制度机制开放不完全,协调难度大。以“两国双园”发展模式为例,如何促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内政策有效衔接,保障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法律体系等互认联通仍需要两国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当前,中俄在跨境金融结算、税率计算、商务法律适用、境内关外相关政策上的差异性较大。在跨境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对许多产品进行贴牌销售,极易产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涉及国家主权和事权问题,需双方在极高政治互信的前提下就园区规划进行具体磋商,并克服主权让渡敏感性较强的障碍。现阶段在行政管理、事项审批、公共服务、政策同步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和创新难以深入推进。在教育、金融、自然人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放程度不高。

三是口岸“过路经济”制约高质量发展。口岸不能仅看重其作为过货通道的角色,更要加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当前,黑河口岸仍存在“过路经济”特征,未能依托腹地形成边境地区产业集聚,落地产业项目成本较高,缺乏头部企业支撑,口岸加工区建设待推进。“两国双园”模式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有效宏观管理手段,企业内耗大且还未形成有效规模。外贸企业出口多数是零利润或负利润,主要依靠出口退税保障。

(二)同江:“大桥经济”引领,推动“三大”新格局

1.同江对俄经贸情况。近年来,同江货物进出口总额始终位居全省各边境县(市)前列、佳木斯地区首位。2018 年至2022 年,同江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30.82 亿元。2023 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完成5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同江市对外贸易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贸易额约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14],从贸易结构看,进口以原油、煤炭、铁矿砂、木材、粮食等大宗货物为主,出口以机电、建材、日用消费品等产品为主。从贸易方式看,对俄经贸企业多以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从运输方式看,多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从中俄合作项目情况看,同江对俄合作项目主要在境外园区建设、农业种植、钢结构生产等领域。2018 年至2022 年,累计合作项目89 个,累计合同金额1.28 亿美元。在境外园区建设领域,同江超前区工贸有限公司在俄犹太自治州投资设立阿穆尔综合园区项目;在境外农业种植领域,俄犹太自治州大豆种植年产量约为15 万吨,年回运量可超过10 万吨;在钢结构生产领域,由同江今日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比罗比詹钢结构厂的复合板车间、钢结构车间已经投入使用,每年可生产复合板30万平方米、钢结构1.5万吨。

同江铁路口岸是我国唯一对俄铁路界河大通道,实行全年无昼夜7×24 小时工作制,设计全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自2022年11月16日载货通车以来,截至2023年7月25日,进口货物1647635吨,其中煤炭1156169吨,铁精粉491475吨,未有出口货物。目前进境列车每日4列,运量约1.6万吨。俄方对应口岸为下列宁斯阔耶铁路口岸,目前已有3 条宽轨投入使用,但场区暂无装卸设备。从俄方进口货物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海关传输舱单电子数据进行报关,经查验无异常后放行。进口通关过程均为电子数据传输,可提前申报办理,不占用整体通关时间。

2.同江对俄贸易模式特点。“大桥经济”带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作为连俄通欧国际联运的黄金通道,在扩增口岸货运规模、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加快中俄双方贸易循环效率,强化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江以铁路大桥开通运营为契机,以大桥作为对外开放支撑点,构建中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新通道,打造黑龙江省向北开放增长极;同江以先前规划建设的桥头经济区为支撑,不断强化大桥两端区域的经济联系,以园区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对俄贸易通道优势,推动“一桥跨两区”模式形成。同时推动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面向全国招商引资,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前来洽谈合作,促进食品轻纺、能源资源、家居建材、机电组装等优势项目落地加工;推动各类外贸加工项目实施,以通道兴贸易,以贸易促产业,促进能源输运、建材加工、粮食储运、机械机电等产业跨境产业链条布局延长。积极培育能源进口储运加工产业,在“桥头经济区”内推进危化品园区项目落地,实现LNG、LPG 的进口,配套完善换装、中转、仓储等功能。

各类项目落地同江,推动边境地区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三大新格局。口岸项目上,同江成功获批进口油菜籽指定加工场地和水运口岸粮食、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3个功能性口岸,建成丰顺油菜籽加工厂、西港粮食码头、丰林达冰鲜水产品海关监管场所等项目;进出口贸易加工区项目开工,规划建设“桥头经济区”,进一步打造集进口资源加工、商贸物流中转、跨境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贸易加工园区,满足大型企业入驻要求;借助跨境电商综试区打造中俄(同江)跨境电商产业数贸港平台,探索推动在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建设海外仓,实现了全市第一单跨境电商9710(B2B)出口业务、全省第一单跨境电商9810(海外仓)出口业务;积极推动同江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水运口岸互贸区现正按照海关互贸2.0 系统相关要求进行扩建,铁路互市贸易点经批复设立后,正在安装信息化查验设施设备,并向省商务厅和哈尔滨海关申请验收。

3.同江对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俄贸易效益不高。从贸易规模看,同江铁路口岸运输过货量年内设计将达到500 万吨,2026 年、2035 年预计分别达到1350 万吨、2100 万吨。但限于俄方基础设施条件,货物通关后的装卸输运能力无法适配货运规模。从贸易结构看,通关货物以煤炭、粮食为主,附加值不高,加之煤炭市场受到冲击,价格由每吨1200元左右下降至每吨600元,粮食国内收购价格同样偏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效益不高,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从贸易政策看,中俄之间进出口贸易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从通关效率看,双方之间的通关规则差异造成货物通关时间不对等。俄方海关一次性查验机制尚未建立,中方海关查验1000吨货物只需一次而俄方海关需查验三次。从货源组织看,边疆地区本身存在货源稀缺的问题,所有口岸放开后,货源数量被各口岸进一步分流,中俄双向物流输运尚未实现,聚物成流难度较大。

二是国家级开放平台较少。目前同江市国家级开放平台只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比其他地市尚未拥有边境经济合作区、国际合作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依托平台进行汇聚政策合力、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项目落地的能力受到影响,外贸企业享受的贸易优惠政策空间小,贸易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在产业集聚效应、政策叠加效应方面的形成存在一定困难。

三是对俄市场信息了解不深入。同江对俄经贸合作具有明显优势,且双方合作意愿较强,但由于企业之间缺乏组织引导和相互了解,代理企业参与贸易过程较为常见,中方企业对俄罗斯企业资产、销售渠道、产品价格、物流组织链接、税收规则等详细信息了解程度不高,亟须建立中俄企业间原料、产品的具体供需清单和商贸信息互通清单。

四是政策研究运用不到位。中俄经贸合作中不仅是商贸流、物流、资金流的合作,同时也是信息流和政策流的合作。如何研究政策、运用政策、理解政策是畅通经贸合作路径的重要因素。当前,同江仍存在“有了政策不会用”、政策利用“慢一拍”的堵点,对于政策信息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加深。

(三)抚远:推进“两国一岛”建设,完善跨境运输网络

1.抚远对俄经贸情况。2022 年,抚远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18.4 亿元,同比增长20.0%,占佳木斯进出口总额的12.9%。出口总额为4.3 亿元,同比增长-24.0%,进口总额为46 亿元,同比增长46.0%,贸易逆差为9.8 亿元。以哈尔滨-佳木斯-抚远-哈巴罗夫斯克为主线的物流体系逐步壮大,成为连接国内外的区域物流中心。

抚远口岸是国家一类水路口岸,处于东北亚地区经济核心地带,对应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口岸。口岸获批粮食、冰鲜和食用水生动物进口指定口岸,实现了煤炭、板材、鲜活水产品进境过货。抚远深水港获批对外开放港口,投资亿元的港口铁路专用线建成投入使用[15]。

近年来抚远口岸围绕扩大出口,促进中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动对俄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对俄经贸发展,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结构,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多种形式联合合作,在科技、能源、资源、新材料等方面,打造规模大、层次高、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区合作标志性项目,推动对俄贸易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构建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全方位合作格局,不断密切与哈巴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对俄合作的空间和领域。

抚远边民互市贸易区自2015年7月16日正式启动运营,是集商业贸易、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贸易区,借助临近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打造成俄罗斯商品集散地,已成为省内最大的俄罗斯商品展售平台。互贸区进口俄罗斯商品20000 多个品种。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与阿里巴巴、京东、天狼星等知名电商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16]。

2.抚远对俄贸易模式特点。以“一区两岛,一城两港①即以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为目标,将黑瞎子岛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旅游岛和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国际自由贸易岛;同时拓展抚远市城市整体功能,完善升级莽吉塔深水港、辟建抚远东极机场国际空港,逐步形成岛内外相互支撑、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规划下的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为重点。黑瞎子岛紧邻哈巴罗夫斯克哈巴边疆区,是抚远对俄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地区连接俄远东“超前发展区”的重要平台,联通了俄远东地区哈巴洛夫斯克、海参崴、共青城、德卡斯特里、奥哈等港口。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开放获批,交通、旅游基础不断完善,岛外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四位一体”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建立。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主体区内重点发展旅游休闲、经贸商务、金融服务、会议会展、文化交流数字科创建设项目。2022年,抚远围绕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谋划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223 个,总投资961 亿元。在黑瞎子岛规划编制方面,编制完成《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黑瞎子岛联合保护开发规划》《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方案规划,形成了7 个方面41 条的《黑瞎子岛政策争取清单》,集中力量推进黑瞎子岛开发建设。

对俄贸易立体跨境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抚远目前拥有江海联运、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立体交通网,形成了公路、水运、航空、铁路“多位一体、有效衔接”的立体化交通格局[17]。以江海联运为主导,货物由黑龙江省内河港装船经阿穆尔河下游转海船运抵日本、韩国以及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缓解了省内大宗货物南运紧张的局面,满足了省内对外运输和经贸发展的要求。同时促进水运口岸升级,建设莽吉塔港滚装码头、集装箱码头;黑瞎子岛全力推进陆路口岸开通,预计年内启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乌卡跨境公路大桥建设方案正在拟定,通车后可经俄方沿江公路联通卡扎克维切沃、贝契哈,大幅提升黑瞎子岛公路口岸跨境运输能力,促进生态旅游岛和便利惠利贸易岛建设;不断推动国际航空口岸开通,辟建抚远东极机场国际空港,构建面向国际的航空服务网。

3.抚远对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一是口岸运能较小,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抚远口岸建设规模不大,不管从年进出口货物量看还是从年出入境旅客人数看,运能运量都受到限制。在通关时间方面,抚远口岸受季节影响十分显著,全年通关时间只有180 天左右,成为制约边贸活动发展的瓶颈[18]。二是黑瞎子岛注重生态保护,对俄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黑瞎子岛考察调研时作出的“黑瞎子岛重在生态保护,在保护基础上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的重要指示,黑瞎子岛在开发建设时尤其注意生态保护,全岛实行禁渔禁猎管理,并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岛内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和旅游经贸区,生态保护区面积约占全里区域岛面积的81%,旅游经贸区面积为30.97 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上侧重对生态污染较轻的方向。三是统筹协调机制需完善。同江与抚远等地市间存在行政间竞争问题,跨区域跨地市的资源整合尚待进行,没有形成对俄经贸合作的合力。

(四)绥芬河:多区集聚带动,推动口岸高效输运

1. 绥芬河对俄经贸情况。从贸易总量上看,2019-2022 年,绥芬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61.5 亿元、133.7 亿元、163.2 亿元、185.4 亿元。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绥芬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7%,但在经历一年的复苏期后外贸总额迅速回升,超过疫情前的水平,达到163.2亿元。绥芬河对外贸易一直呈现贸易逆差,由于出口总额的大幅度增长,2022年,绥芬河外贸逆差降至49亿元。

表4 2019-2022绥芬河对俄贸易情况

从商品结构看,绥芬河进出口商品达到243大类,3500余个品种,资源类商品进口占全市贸易额的80%,口岸过货量占黑龙江省80%以上,与9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绥芬河对俄进出口商品达到171 大类、1400 多个品种,对俄贸易连续多年占黑龙江省的1/4 以上,口岸过货量占黑龙江省85%以上。进口商品扩展到木材、煤炭、化肥、纸浆、铁矿砂、液化石油气等资源类商品,成为我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重要的资源能源进口口岸[19]。

从口岸进出口情况来看,绥芬河铁路口岸进口主要货物以木材、煤炭、铁精矿和粮食为主,公路口岸主要进口木材,出口果蔬产品。铁路口岸进出口总额远远大于公路口岸进出口总额。2023年上半年,绥芬河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为429.1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进口货运量为420.5万吨,同比增长2.5%;出口货运量为8.6 万吨,同比增长24.9%。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31.8万吨,同比增长82.9%,其中,进口货运量为7.1万吨,同比增长318.4%;出口货运量为24.7万吨,同比增长57.3%。绥芬河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占牡丹江全市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94.3%,出口货运量与进口货运量分别占牡丹江全市口岸的97.8%、64.4%。

2.绥芬河对俄贸易模式特点。绥芬河功能区布局呈现多区集聚态势。绥芬河现已拥有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等开放功能区。各功能区在地理区位上布局邻近,有效促进了资金、信息、人才、生产资料等资源要素区内流动整合,引导各类企业投资项目落地生根,形成跨境产业链布局联动。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等多区叠加融合,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

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20]。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综合保税区作为互贸政策落地的加工承载区,承接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目前,已有中赫公司进口670 吨亚麻籽入区进行试加工。通过境内区外委托加工,外发加工,形成边境经济合作区同综合保税区联动加工模式。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背景下,绥芬河利用数字化平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聚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商品交易、贸易结算、物流运输、信息共享,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搭上互联网“快车道”。以自贸创新为引领,推动各区协同联动,形成“跨境木材加工全产业链平台”“中俄跨境农工贸产业链”“中俄产业园区跨境联动融合发展”等一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绥芬河口岸在对俄贸易中发挥显著作用。从货物运输方面看,绥芬河口岸是公铁运输兼具的国家一类口岸,经基础设施扩能改造后,绥芬河铁路口岸每年货运量可达3350万吨,公路口岸年通关能力达到600万人次[21]、车辆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现已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境外港口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和国际化集疏运体系。从口岸资质方面来看,绥芬河口岸已拥有粮食、猪肉出口和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类、整车等进口资质,目前正申报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资质。从口岸通关环境方面看,绥芬河口岸不断加强通关便利化改革,完善“一站式”通关服务流程,发挥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口岸管理中的作用。加快建设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口岸”[22]。利用95306“数字口岸”系统,实现铁路与海关,与俄铁对方站班列信息共享,通关时间由半天缩短至半小时[23]。

3.绥芬河对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一是中俄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同,口岸过货能力不对等。绥芬河口岸设计通关能力为3850万吨,而俄方铁路口岸过货设计750万吨,公路口岸过货设计550万吨,双方口岸通关能力严重不均衡,俄方口岸集疏运效率较低,造成中方货物通关后在俄方口岸处出现大量积压的现象,在双方经贸合作中反而不利于改造后的绥芬河铁路口岸运输能力的释放。

二是对俄贸易合作仍受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影响。俄乌冲突重塑了地缘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对俄罗斯的遏制力度,相关产业和资本纷纷退出俄市场,空出的市场份额等待填补。西方国家停止同俄罗斯以往的贸易往来会造成部分商品价格的上升,形成中俄之间贸易合作的阻碍。同时,中俄之间贸易多是货物过境的直接交易,商品以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服务贸易比重小,缺乏深度融合,没有形成牢固产业链条,易受制裁影响。

三是对俄市场开拓不深入,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和稳定客源。中俄贸易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利用品牌效应加深合作互信的行业合力,对俄罗斯市场的潜在容量和现有需求缺乏深入调查和深耕细作,对当前同俄合作的各产业所占俄方的市场比重缺乏了解,无形中增加了各个企业细分俄罗斯市场的难度。中国企业同俄合作仍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有关行业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利润消失后合作热度明显下降。俄方企业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对中合作缺乏耐心,双方“一锤子买卖”的合作方式无法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稳定客源。

四是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瓶颈亟待突破。自贸试验区侧重制度创新的目的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体现,陷入同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相似的情况,经济指标考核也单纯按照经开区的标准进行,看重片区创造的经济总量。国家部委对片区的放权不合理,核心权力下放不到位。省级权力承接力度不够,无法有效通达市场主体。自贸试验片区创新协调成本过高,涉及核心利益的相关改革缺乏实施动力,层层上报的放权申请同先行先试的迫切要求相矛盾,政策实施效率低下,效果不强。容错保障机制不完善。自贸区行政管理层级对接存在问题,片区之间行政管理层级不统一。

四、中俄经贸合作模式发展路径

新形势孕育着新机遇,在俄乌冲突战略调整、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政治局势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以绥芬河、抚远、同江、黑河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为出发点,以现有边贸政策、各级各类开放平台及合作机制作为立足点,聚焦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不断推进原有对俄经贸合作模式创新升级,围绕拓展贸易合作新空间、培育产业链条新动能、提升营商环境新效能、构建跨境合作新机制等方面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的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新模式。

(一)拓展贸易合作新空间

当前,无论从现有贸易规模上,还是尚待开拓的经贸合作领域上,黑龙江省同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广阔空间仍需要进一步发掘。贸易合作空间的开拓要同时考虑现有优势和制约因素。具体来讲:

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输运效能。中方应积极同俄方就落实必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行磋商,加快西伯利亚大铁路改造和各口岸集疏运体系完善以及公路、航空枢纽现代化改造[24],更新检验设备,提升电子化信息化水平。重点聚焦俄方口岸同中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差异较大、装卸仓储能力不对等的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资金及工程建设援助,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实施口岸合作共建。根据各地市边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跨江运输通道、水运码头、跨江索道、集装箱吊装运输轨道、铁水公联运等合适的跨境运输方式。

二是积极拓宽开放合作领域,共同赋能经贸合作。在推动经贸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依赖于完善产业基础、物流运输、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在合作过程中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开放程度和深度。通过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促进跨国资金流动,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为经贸合作提供更加稳定和多样化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是推动经贸合作升级的重要引擎,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融入跨境产业链构建,提升经济合作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黑龙江省对俄外贸人才较为紧缺,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提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和相关待遇,吸引和留住各领域的人才。

三是促进开放平台申报建设,开拓线上线下合作市场。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各地市应积极出台对俄发展规划,摸清自身发展堵点和所需要的相关政策,主动申创各类国家级开放平台和外贸促进平台。同时,利用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俄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以及在地市内开展的诸如广东中山-佳木斯-俄罗斯共青城三方会晤、中国黑龙江-广东-俄罗斯远东进出口贸易线上推介会等,支持外贸企业参加线下境外展会和线上涉外展会,搭建中俄企业在产业对接、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客户配对、实地考察方面的交流对接平台,激发对俄经贸合作潜能,拓宽中俄经贸合作市场。

(二)培育产业链条新动能

一是加速产业链布局重构,激发产业链条动能。以各地市资源禀赋为基础,打造上下游一体化跨境产业链。巩固绥芬河粮食、木材、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促进抚远布局渔业、绿色农业、跨境旅游及休闲康养产业链,依托同江大桥,建设同江矿产品加工、能源利用、机械机电跨境产业链,发展黑河能源储运加工、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链和食品、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全省要逐步做大做强“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进出口加工业,将“通道经济”“过货经济”转变成为“产业经济”“落地经济”。借鉴黑河同珠海横琴建设海河产业园区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南北合作”,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加快产业链条由黑龙江边境地区向内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延伸。加快构建跨境产业园区。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克服省内跨境产业链低端化问题,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俄进口木材可以加工成高端木制家具,进口石油、天然气输送至石化工厂生产化工制品。注重引导外经贸企业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建设,培养龙头骨干产业,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品牌创建、境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俄罗斯的产业合作可以由资源买卖向并购俄罗斯产业转移[25]。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在集聚货源、产品购销、物流运输等方面完善资源配置,构建跨境产购销网络并向俄罗斯腹地延伸。

三是注重科技赋能,推动技术合作同经贸合作深度融合。中俄双方相关部门应积极就科技合作达成共识,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及相关技术在经贸合作中的应用,加强电子商务、通信技术、能源环保、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26]。加强数字经济,集中资金技术优势,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产业数字化经营运行,促进加工产品集群落地。

(三)提升营商环境新效能

一是优化境内外投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运用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开展两国数字货币跨境应用。俄中央在2023年7月24日正式引进了数字农户及相应电子平台。黑龙江省可以将黑河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开展中俄两国边境地区数字货币跨境结算交流机制研究。深化金融领域创新服务功能,做好融商、融智、融资服务。在融商方面,共同解决企业在账户开立、跨境结算、资金安全、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困难。在融智方面,金融机构做好治理支持,发挥政策优势,为全省对俄经贸发展献计献策。在融资方面,支持对俄企业信贷投放,加大对铁路物流、冷链物流等产业链的资金支持和“内保外贷”出口信贷项目的建设力度,对林业、电力、油气、矿产、化肥、管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二是完善行政管理方式,促进办事高质高效。加强绥芬河、黑河自贸试验片区制度创新,破除行政体制机制堵点,由省级部门对行政权责运用和管理权限进行统筹谋划。在省内地市间建立对俄贸易资源整合大数据平台,合理组织分配货源,避免口岸间的无效竞争,实现对俄经贸合作信息共享和资源有效配置。对省内落地的对俄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项目落地保障机制。此外,要加快中俄经贸领域法律互认和对接,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经贸合作提质升级。省内各地市可以根据外贸企业进口产品落地加工率和新增进出口额给予企业进出口补贴和贷款优惠,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覆盖面和规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主动融入对俄经贸合作领域,帮助跨境产业链上企业顺利融入产业链分工体系,保障生产过程有序实施,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加工贸易企业设备改造升级、人员培训、厂房租赁等综合成本进行补贴。

(四)构建跨境合作新机制

一是建立中俄磋商协调保障长效机制。2023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 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27],提出“确保双边关系始终高水平运行,并愿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和发展各领域对话机制”。相关合作框架为双方提供了长期合作的指引,为制定并推广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创造了政策环境,以吸引俄方的积极参与。

二是深入构建推广“两国双园”“一区两园”“两国一城①指跨境的两个城市在资源、市场、产业、环境、政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互补性不断增强,双方具有共同发展利益,最终达到政府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同体、文化共荣的发展模式。”等模式。省内其他地市可以借鉴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跨境经济合作区“一区两园”、黑河—布市跨境经济合作区“两国双园”等模式,与对岸俄罗斯城市在共同划定区域内共建跨境园区,出台双方边民入境后的相关管理政策,在短长期居留、劳务活动、跨境旅游等方面创新管理方式,激活跨境园区各类资源流动潜力。探索推动黑河边疆城市合作示范区“两国一城”建设,在经贸、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城市建设方面进行融合,以开发建设新模式和运营管理新思路,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为打造黑龙江省向北开发开放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样板。

三是创新经贸合作发展路径。不论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转口贸易等贸易形式,都需要根据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培育支撑点。从国家层面来看,中俄经贸合作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从省际角度看,要关注黑龙江省边境两侧抵边村发展情况,组织汇聚边民合作社合力,促进对俄贸易专业化、产业化;从地市角度看,各地市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创新经贸合作发展路径。

五、讨 论

在未来长久一段时间内,中俄经贸合作仍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在对外开放领域的重要内容,经贸合作模式能否实现发展创新,决定着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能否实现提质升级。黑河、同江、抚远、绥芬河对俄经贸合作模式既在形成过程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发展优势。立足各自发展优势的不同发展特点,将上述四市对俄经贸合作的路径加以总结和推广,能够为黑龙江省整体对俄经贸合作模式的路径形成提供发展样板和经验借鉴。同时也应注意到,各类路径的形成与创新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制约,未来中俄经贸合作既具有广阔机遇,也仍面临各种挑战。在中俄经贸合作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地市的要素禀赋和现有优势,尤其注重如何将区位优势、地缘优势更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高经济发展力度和效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俄经贸合作模式的路径突破。

猜你喜欢
跨境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