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历史哲学的三重维度探析

2023-12-29 22:12
理论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熊十力真性本心

李 茜

何为历史哲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首次提出“历史哲学”这一概念。伏尔泰的“历史哲学”主要指向对历史学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把握,提领历史整体之要义,明确历史基本原则及深意。〔1〕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出版确立了“历史哲学”学科的合法性地位。黑格尔从哲学上探讨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历史方向问题、历史规律问题。从伏尔泰与黑格尔对“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运用看,历史哲学强调从哲学维度反思历史、挖掘历史本质、探索历史的规律、把握历史的方向。这意味着要对历史有整体性的把握。历史哲学要回答历史的本体是什么、如何认识历史、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对这三方面的问题,熊十力给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回答:以“本心”作为历史的本体,以“发明性智”作为认识历史的主要方法,以“真性的呈现”作为历史的目标。

一、以“本心”为历史的本体

“历史本体论”是对历史的本质的追问和回答。在这一问题上,熊十力提出既不同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历史本体论,也不同于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本体论,熊十力将“本心”作为历史的本体。

熊十力所说的“本心”,是人与万物的本体。本心为人与万物所共有,是万化的实体,本来便自有的心。“本心”并不特指人心,“本心”是人的本体,也是万物的本体。“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意差别,则有多名。”〔2〕本心是千变万化的实体,尽管实体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名称表现出来,但仍是“本心”,本心便是实体。熊十力提出吾心与万物之本体为一义,并无二别,与孟子所言“夫道一而已矣”符合,本体即为本心,本心即为本体。“本心”始终存在于宇宙天地间,由于显发的程度不同,则具有不同的状态。“本心”并非客观存在的物,可以是天、是命、是道、是性、是心、是理、是仁、是知、是明德、等等。

本心具有两方面的突出特点:“明觉义”与“造作义”。

“本心”有“明觉义”。明觉是本心的发用,集中表现为人的“本心”体察万物宇宙真义,把握本质和规律。“此心是明觉的。离暗之谓明,无惑之谓觉。明觉者,无知而无不知。无虚妄分别,故云无知。照体独立,为一切知之源,故云无不知。”〔3〕熊十力深受《易》影响:知者明觉义,非知识之知,是本心体照万物的自明自觉,故无知无不知。本心之本体无善恶虚妄之分别,为无知,而本心体悟宇宙万物之流变,作为独立之本体,则能明觉一切,为无不知。〔4〕与黑格尔不同的是,熊十力以“本心”统归了万物与人的本体。黑格尔则将“绝对精神”作为历史的本体,成为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存在。

“本心”有“造作义”。“本心”能够自主创造,万物以“本心”为根源发挥其潜能。生生不息的生命流行过程,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宇宙生命发展中,“万物各各资取一元以生,一元即万物各有之源泉。”〔5〕万物背后所共有的一元便是“本心”。从“本心”开创出万物生命的流行,而“本心”便表现为万物的生命创造自身。与马克思不同的是,熊十力尽管承认人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地位,却是建立在“本心”造作义的基础上,不同于马克思所强调的发挥“现实的人”在历史中的能动性。

熊十力对“本心”之特点的理解,受到了佛学与儒学的深刻影响。

首先,这种理解受到佛学之唯识论的深刻影响。唯识论讲求“万法唯识”,一切事物、现象、思想都是经由“识”所变现的。“识”就是分别、明觉的意思。熊十力吸收了佛教中“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思想,用“明觉义”来把握历史本心的特点。唯识论也强调认识的能动性原则,认识的过程离不开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熊十力赞同并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强调人具有主体创造性,关注人的主体性地位,也为“造作义”的能动性打下了基础。1944 年《新唯识论》(语体本)的出版,意味着熊十力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参验之此土儒宗及诸巨子,抉择得失,辨异观同,所谓观会通而握玄珠者也。”〔6〕

其次,这种理解受到《周易》的影响。《易大传》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强调天的运行,刚健不辍,人也应当努力自强,不懈怠。《易大传》勉励人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具有开创性的阳刚精神。熊十力受此影响,认为历史本心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创造义”。本心蕴含历史所特有的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特性,内藏于万事万物以及人之中。熊十力认为本心能够统贯宇宙生命的历史大局,具有推升宇宙万物的动能,并源源不断得以运行,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熊十力将本心作为历史之本体,本心的显发是人类历史的生成过程,是宇宙生命自由精神的实现。是故,本心即是人的真性,亦是一切物的本体,本心即历史之本体。

熊十力所谓的本心,是具有明觉义、造作义的本心,这样的“本心”何以成为历史的“本体”?熊十力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本心”本体在“明觉义”的基础上,发挥“造作义”的过程。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在“本心”本体“明觉义”的基础上展开的。熊十力强调本心的“明觉义”特征,蕴含历史发展历程中“由隐到显”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的本心对万物本体的明觉过程。“万物有理而不能自明,惟人能即物而明理,得以化裁乎物。”〔8〕万物空有理而不自明,而人本心“明觉义”的过程是体悟宇宙万物本心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将自然物与人类社会相关联。关联不是简单的联系,是要发挥“造作义”。

历史创生过程需要“本心”本体的“造作义”发挥创造性功能。熊十力强调本心具有“造作义”的特征,即发挥能动性的作用。本心的造作经历了自生物阶段的“潜隐”到人类社会的“显露”过程,将自然界与人类历史发展相关联。“上天德理咸备之丰富宝藏,惟人全承之,而以自力开辟,以自力创造。”〔9〕人与宇宙万物都是“本心”的显发,而人能通过“造作义”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本心的“明觉”显发,以至于将宇宙万物的本心得以显发。“本心”作为历史的本体,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

历史本体是什么的问题,熊十力做出与黑格尔、马克思不同的回答。

熊十力以“本心”为历史本体问题上与黑格尔相异的观点。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历史本体,他认为历史的本体是“绝对精神”的外化。黑格尔将历史的本体抽象为“绝对精神”的外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便是“‘绝对精神’逐渐地达到自觉和‘真理’的欲望”〔10〕的过程。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才是真正的本质,它在追求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历史发展。黑格尔把人的思想看作历史生成过程中的工具。人作为一种精神的确证与现实物质的载体而存在,并非历史的本体,而“‘精神’在最初迹象中已经含有‘历史’的全体”。〔11〕历史不过是精神追求自由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历史以绝对精神为本体,而“绝对精神”不依赖外在的客观世界,它独立于客观世界,引导并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黑格尔哲学思想作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影响深远,其历史哲学思想也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

熊十力以“本心”为历史本体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历史的本体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现实的人作为自然发展的历史产物,能够有意识地促使自身从事一系列生存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构成了“人的真正的自然史”的起点。“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改造自身生存状态,主动追求、积极建构美好生活,从而获得自身彻底解放的可能。”〔12〕马克思强调以现实的人进行实践获得作为历史的本体,抛弃了黑格尔“原子式”的绝对精神理念。马克思弥补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历史哲学思想,将自然界纳入历史哲学的视野之内,吸收了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观,以螺旋式的上升作为历史的前进方向。马克思历史哲学以“现实的人的实践获得”作为本体,在维持物质生存的基础上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二者不同的是,熊十力认为历史的本体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也不是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他将“本心”看作历史的本体。

在历史本体问题上,熊十力提出与黑格尔、马克思不同的结论:是以“本心”为本体的历史哲学思想。“本心”包含“明觉义”“造作义”。“本心”之“明觉”与“造作”,推动历史向着仁、善的方向发展。熊十力在以“本心”为历史本体的独特见解下,决定了认识历史的方法也具有其独特性。

二、以“发明性智”为认识历史的方法

与以“本心”为历史的本体相对应,在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上,熊十力强调“发明性智”是认识历史的主要方法。针对这一问题,熊十力既不同于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为认识历史的方法,又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历史的方法。

熊十力在以“本心”为历史本体的基础上,确证了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以“发明性智”为主。“发明性智”是对“本心”本体真正的觉悟,是认识宇宙生命“本心”本体的主要方法。“性智”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量智”,通过“量智”所推理、辩证、搜集整合的历史现象,获得历史的整体性认知。熊十力强调,应当以“量智”探求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发明性智”作为历史认识论。

何为性智?“性智者,即是真的自己底觉悟。”〔13〕是“本心”本体的觉悟,是宇宙本体自身的认识,强调道德理性的自我规范。“性智”要发挥本体的道德修养功夫,摆脱“习心”的困扰,才得以显现。“吾人必须内部生活净化和发展时,这个智才显发的。”〔14〕在道德修养的实践中,不断磨炼“本心”本体才能实现“性智”的发用。

何为量智?“量智,是思量和推度,或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等等的作用故,故说名量智,亦名理智。”〔15〕“量智”是理性思维主导下对客观世界进行条理性、系统性的思考,又被称为理智。“量智”借由感官对现象世界生成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在进一步认识与思辨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世界与客观事物进行归纳总结。

如何“发明性智”?熊十力认为要以“量智”为基础,同时发挥“明觉义”的方法实现“性智”统摄“量智”。

首先,以量智为基础。“量智”为“性智”提供基础材料。“此智(量智),元是性智的发用,而卒别于性智者,因为性智作用,依官能而发现,即官能得假之以自用。”〔13〕“量智”是“性智”发用,即“性智”通过“量智”所搜集的现象世界及推理规律,发挥“性智”对历史“本心”本体的体认,从而获得对历史本体的整体性认识。“性智”的发挥需要“量智”提供基本的历史客观现象为依据,“但若内守其孤明而不推致此良知于事物上去,即缺乏辨物明理的知识。”〔16〕如果仅仅以“发明性智”去认识历史,而不使用“量智”去体察具体事物,就会缺乏明辨事理的知识。

其次,发挥“明觉义”的作用。本心的“明觉义”为“性智”统摄“量智”提供方法。“性智”的发明需要“量智”提供基础的现实材料,更需要本心的“明觉义”发挥作用。本心的“明觉义”在历史认识中能把握宇宙生命、人类历史的本质,通过对“量智”所搜集的现象进行体悟,为“性智”统摄“量智”提供了方法。“发明性智”的过程就是对宇宙和历史生命本体的认识过程,“这种觉悟虽不离感官经验,更是不滞于感官经验而恒自在离系的。”〔15〕需要本心的“明觉义”提供统摄的方法。“量智”须依从“性智”,“量智”的偏用将导致“交于物、杂于习而易于丧失性智迥然无系之真。”〔17〕“量智”关注具体事物的考察,易于沉溺在繁杂的现象世界里,而缺失了对历史整体性、本质性的把握,难以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因此,历史认识方法强调以“性智”统摄“量智”,发挥“明觉义”的方法。

熊十力认为,“本体就是吾人固有的性智。”〔14〕熊十力将“性智”作为本体所固有的,而认识历史的过程,必须将本体所固有的“性智”进行发用,即“发明性智”。历史之所以能被认识,首先是由于“本心”显现为宇宙万象,与天地万物统为一整体,宇宙万物发展中生成了人类历史。其次,“本心”具有“明觉义”的特点,能体察万物本意。“此心是明觉的。离暗之谓明,无惑之谓觉。”〔18〕要获得对“本心”历史本体的认识,应在宇宙万物统归于“本心”的基础上,发挥“本心”自明自知的特点。熊十力确立了历史认识的可能性,并在历史认识论中强调以“性智”统摄“量智”,实现“发明性智”。

在以何种方法认识历史的问题上,黑格尔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熊十力将“发明性智”作为认识历史的方法,与黑格尔的历史认识论观点不同。黑格尔认为,认识历史的方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就是历史思维的外化,是逻辑过程。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中,人及其思想作为中介而存在,推动“绝对精神”从“原始的历史”到“反省的历史”直至“哲学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绝对精神”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自身发展中实现了对历史的认识。本质上,黑格尔“用宏观的历史理论解释世界历史进程,这种历史理论是以哲学的真理(理性主导着世界)为后盾”。〔19〕黑格尔认为历史发展本就是思辨的过程,以“哲学的历史”为最终目的,以“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把握历史,建构思辨的历史哲学体系。黑格尔将历史分割为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区别于简单循环的自然史,具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即“绝对精神”在自我实现中的辩证过程,在发展中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并随着时间不断丰富,这一思辨的历史哲学思想为马克思辩证法思想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熊十力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认识论方面的观点存在差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认识历史的方法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摆脱了纯粹理性观念,将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作为历史哲学的考察对象,构建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唯物主义的视角展开对历史的认识,“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思维)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事件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20〕在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作为历史本体,立足于现实世界进行物质实践与社会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历史,那么要获得对历史的认识,就要回归现实物质生活,并“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21〕与二者不同的是,熊十力认为认识的方式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我认识与发展,也不是马克思关于“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思想”,他从“本心”的历史本体论出发,将“发明性智”作为认识历史的主要方法。

熊十力认为“发明性智”是认识历史的主要方法。“性智”源于历史“本心”本体。“本心”是宇宙万象的本原,具有自明自觉的特点,确立了历史认识的可能性。认识历史的方法是“发明性智”,既要发挥本心的“明觉义”特点,也要积极展开“量智”的发用,二者的统合实现以“发明性智”为主要方法的历史认识论。熊十力阐明了历史的本体是“本心”,认识历史的主要方法是“发明性智”,关于历史的目标,熊十力也提出了独特的思路。

三、以“真性的呈现”为历史的目标

历史的目标,即为历史本体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方向与所追求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熊十力既不同于黑格尔建立“理性国家”的历史目标,又不同于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

何为“真性”?“真性”是“本心”本体在感悟生命的历史过程中,所能发挥本原的道德性情,不被现象世界所困扰。熊十力以“本心”为历史本体,发挥其道德本心的特质,最终表现为宇宙生命本体与人类本心本体所追求的目标,即“真性的呈现”。历史目标的出场更凸显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根本点出发,探讨与研究人的理念、情感、目的等在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视为价值性的关系。”〔22〕建立以人为核心的一切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发挥其道德价值的功用。

“真性”与“本心”之间的关系是,“真性”建立在道德“本心”体悟生命的历史进程中,“真性的呈现”是“本心”本体在道德基础上追求的最终目标。“就人底本性说,元无差别。”〔23〕熊十力认为人从“本心”本体上而言是没有差别的,在人类历史中,人通过道德本心的发挥,主动创造,从而实现“真性的呈现”。“真性的呈现”建立在道德“本心”的基础上,熊十力肯定“真性”作为历史的目标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历史是现实的人不断追求自身目的的达成,而“真性”也在历史中得以呈现。以“真性的呈现”为历史的指向,是人道德本心的充分发挥,肯定人类作为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地位。

“真性的呈现”是否为历史的目标?“夫穷变化之理,则知此理非外也。乃我之真性也。乃天命之全畀于我者也。是故造化在我,非我与造化真宰为二也。”〔24〕熊十力对历史变化的原理指出,历史变化发展的目标不在人之外,而在于对人“真性”的把握。“真性”是“本心”在人类历史中发用的结果,是人所共有的道德本性。历史发展的目标在于发挥“本心”的作用,将人所共有的道德本性得到完全的彰显,即“真性的呈现”。“知我之所以为我,则存诚而其德不易,体健而其用不穷。位天地,育万物,皆我之自化也。”〔25〕人之所以为人,立于天地万物之间,是其坚定的道德品性、健硕的身体,这些都是“真性的呈现”,而历史的价值皆在于此。

熊十力充分肯定“真性的呈现”作为历史的目标。“人生一切皆得自主自在,一切皆得自创自造。”〔26〕熊十力强调人在历史中所发挥的自主性和创生性,突出体现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人能力的发挥。熊十力摒弃神秘论调的“天数”,将人类历史还原为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中生成的,把历史发展牢牢把握于现实的人手中,坚定人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强调历史是现实的人不断追求自身目的的达成,而“真性”也在历史中得以呈现。熊十力认为,“万物本原与吾人真性,本非有二。”世界万物是与宇宙人生的“真性”为一体。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人“真性”不断显现的过程。熊十力在把握“真性的呈现”基础上,肯定了其对人类历史价值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人类道德本心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心”的发展方向便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本心不断向着仁德、仁心方向显发的过程,也正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惟人能自觉改而迁善则复其初。人终不负天,而完其天待以成之使命,人道之尊在此。”〔27〕人能认识到德性、仁德的重要性,使本心具有了德性。宇宙生命本体与人类本心本体相一致,构成人类有机生命之本体,从而推动人类历史向着仁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仁者本心也,即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盖自孔孟以迄宋明诸师,无不直指本心之仁,以为万化之原,万有之基。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28〕历代先贤圣人所讨论的正是本心,它作为万千变化中的原初,以本心作为本体不断朝着仁心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历史得以显发。

熊十力的历史目标既不同于黑格尔建立“理性国家”的历史目标,又不同于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目标。

熊十力以“真性的呈现”作为历史的目标,与黑格尔有所不同。黑格尔将历史的目标确立为“理性国家”的建立。在柯林伍德看来,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围局限于人类政治活动,即国家,将政治历史作为全部历史来看待,并非集中于“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29〕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的国家哲学,始终是为统治阶层所服务,其历史哲学的创立是指向政治历史的发展。“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标志着理性国家的建立。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以“绝对精神”作为历史的本体,抽象地理解历史,将“绝对精神”作为政治国家的化身,“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意味着理性国家可以完成自我迭代发展,最终达成“理性国家”的建立,实现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

熊十力认为历史的目标在于“真性的呈现”,与马克思有所不同。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的实现才是历史的目标。“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哲学的本体,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创造出人类历史,发挥人在实践劳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自由人通过联合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真正的自由与解放的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0〕。个体与真正的共同体实现辩证统一关系:人的劳动实践摆脱异化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无数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形成了“真正的共同体”,即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真正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彻底解放人类。熊十力在面对历史的目标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将“真性的呈现”作为历史的目标。

熊十力以“真性的呈现”为历史的目标,体现了人道德本心的充分发挥。熊十力重视人能动性的发挥,肯定人类作为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地位,人能够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历史的目标就在于“真性的呈现”。人的“真性的呈现”展现其原本的德性品行、道德本体。熊十力将显发宇宙生命与个体的生命相关联。人在历史的实践中见识到宇宙之无穷、天地之浩渺后,对自身渺小、普通产生深刻认知,因而更充分实现自身在历史实践中的道德本心,以崇敬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突破自身道德的局限,将自身的有限性与普遍的无限性相统一,在充分发挥人道德本心基础上,实现以“真性的呈现”为历史的目标。

熊十力历史哲学以“本心”为历史本体,以“发明性智”为认识历史方法,以“真性的呈现”为历史的目标。融合了传统儒学的心性伦理与西方进化论思想,关注史实背后所蕴藏的道德价值和历史精神,构建出心性本体的历史哲学思想。熊十力历史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有整体性的把握,有助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

猜你喜欢
熊十力真性本心
熊十力與勉仁書院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建筑原真性探微
熊十力基于公羊三世说的现代政治论述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兢兢无负其本心”——蕺山后学祝渊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