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为,王 茜,魏雅坤,孙靖博
(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和规律做出深刻认识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中华民族命运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高瞻远瞩的判断和决策。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组织也必然要发生深刻变革,新型研发机构在此大背景下将蓬勃兴起,成为顺应科技创新要求的具体微观组织模式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这一论述充分阐释了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据统计,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l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提高到了60%以上,基本达到了创新型国家指标水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且只有一种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讲一切矛盾都是社会生产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18 世纪以来,发生了“蒸气”“电气”“信息”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发了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给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取决于科技创新。
决定战略目的达成的因素有很多,但适合的组织无疑是关键和重要的。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的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每个组织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它反映了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每个组织都是由不止一个人员组成的,组织借助人员来完成工作;每个组织都会发展出精细的结构,使其中的人员能够从事他们的工作。战略目的决定组织模式,组织模式反作用于战略实施。组织模式适应战略需要,就能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否则就阻碍战略目标的实现。
当代社会出现了各种具体的、微观的组织模式以适应各种战略目的的要求,如实现政治目的以政党为组织载体,发展经济以公司为组织载体,科技创新同样需要适合的科研组织载体。
世界各国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科研组织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研组织体系[1],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突破,为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撑。进入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探索适合我国转型期科技创新的制度,寻求更有效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2]。正是如此,我国的新型研发机构应事而生、应时而长,也将应势而强。
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要载体和源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 科技资源地区间分配不均衡。科技资源是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的集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科技资源分布基本与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分布情况相同,北京、上海等城市几乎集中了全国最好的科技资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沿海省份经济不断发展,地方财政对教育科研投入逐渐加大,形成了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资源水平由东南、华北向西南、西北、东北逐渐减弱的状况。
2) 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者之间不是单向线性推进,而是螺旋循环促进。没有技术作为支撑的产业是无根之木,没有科学作为基础的技术是无源之水,不能推动产业的科学是无果之花。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产业规模达到了世界前列,但很多产业大而不强,急需迭代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而显然目前我国已有的科研组织无论是科研方向、管理模式、机构数量、成果质量都难以满足庞大的产业需求。
3) 体制机制束缚自主性和积极性。我国传统科研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婆婆多、禁区多、制度多、程序多,虽然国家不断出台解缚减负政策,但短时期内还难以适应创新需求。产生以上矛盾的原因,既有旧弊又有新求,渐进式调整可以解决一部分,彻底的组织变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2019 年科技部印发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解决方案: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和桥头堡,经济飞速发展,但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产业发展需求与科技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敢想敢干的特区人不等不靠,与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型研发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首开共享高端科研资源的模式先河。2019 年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后,全国各省市基本都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扶持政策。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截至2021 年年底,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共计2 412 家,同比增长12.71%[3]。新型研发机构之所以受到政府、企业、社会的如此青睐,根源在于它符合科研规律、满足创新需求、创造社会价值。
1) 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新型研发机构“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特征,使其机构更有灵活性,人员更有积极性。尤其是各地设立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很多都实现了用“三无”达到“三能”的目的,即“无编制,人员能进能出;无预算,薪酬能高能低;无级别,岗位能上能下”。正是这“三无三能”,使新型研发机构有了管理现代化、运行市场化、用人灵活化的基础,建立起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 长负责制、与市场紧密对接的运行机制、多样化的人员考评机制,有效发挥出创新策源的功能和效用。
2) 资源聚集更加广泛。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有个“四不像”的通俗描述:不像大学,文化不同;不像企业,目标不同;不像科研院所,功能不同;不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正是这种“四不像”,给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混合制度空间和实体组织载体,打通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制度性通道,让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编制内外及海内外人员、设备信息等优化整合,显著提高了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新型研发机构“五位一体”(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孵化、投资、人才培养) 的功能,也体现了其混合性系统的广泛性。
3) 创新链条更加完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院之初就确立了“从事高科技成果的开发与转化等应用性研究;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高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主要为本科后教育)”的职能定位和“推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和培育高科技创业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目标,此后所有的新型研发机构几乎都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写入章程。在实践中,各新型研发机构都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努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紧密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科研与产业两套体系、两种思维、两种身份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家认可和各地方政策扶持下,新型研发机构已发展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顶层设计、发展秩序、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新型研发机构要运用灵活的体制机制,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持续发展,做大做强。
1) 功能定位要量力而行。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完整的创新链,但也不能将功能泛化。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以自己的核心资源和能力牵动整个创新链发展。要深入进行政府、产业需求研究,明确本机构主责主业,面上布局,点上突破。
2) 经费来源要居安思危。经费筹集能力决定着新型研发机构的成败。与政府以协议方式共建的,要明确政府经费的拨付条件、时间、途径以及监管评估模式。最好要求一次性直接拨付经费,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无论财政资助力度多大,快速实现自我造血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利用建设资金快速形成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研发服务的业务能力,取得短期流动收益,同时筹划融资基金、成果转化等长期市场化资金收益[4]。
3) 人才团队要全面专业。新型研发机构一般是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但目标大多是促进产业发展,因此团队中除了科研人员以外,还要有熟悉财务、管理、法律、市场等各方面人才。要根据机构性质匹配专业人才,比如事业单位性质的,聘请的财务人员最好有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诸如法律、物业等业务尽量外包,由第三方提供专业化服务。
4) 规章制度要健全规范。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可以灵活创新,但不能随心所欲。要把建章立制作为首要任务,要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健全就是每项事务都有章可循,规范就是每项制度都合法合规。
5) 监测评估要主动及时。新型研发机构资金来源广用途多,对于资金的使用要心中有数。尤其是财政资金,要主动请有财政审计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测,及时评估纠偏,防患于未然。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型研发机构要以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锐意创新,主动变革,自我完善,融入到新型举国体制中,成长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