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乡人

2023-12-28 19:52:28李晓
时代报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阿梅茶山小王

李晓

行走于大地,相遇一些栖息于山野的乡人,草木气息中,日月星辰里,我感觉与他们一见如故,气场相通。

老院子时间

一盏马灯在老院子里发出昏黄光晕。老院子的墙上,挂着刚做好的几件汉服,在马灯的光影中,有一种时光的穿越之感。

山里的老院子,进入夜晚时间。

这盏马灯,是老院子的新主人小王从山里一户人家带回来的,那是一个山里老奶奶送给她的。小王把锈迹斑斑的马灯带回家,视为宝贝,她把这盏马灯重新收拾,用煤油作燃料,一到夜晚就燃起马灯,灯光里,有旧年岁月里的人影在老墙外晃动,也有山里葱郁的树木在夜里散发的阵阵芳香,灌溉山里人的肺腑。

雨天,我来到小王夫妇的老院子,小王用壁炉炖鸡汤款待我,那是山里扑虫啄草的土鸡,红彤彤的鸡冠高耸。自从小王夫妇来到老院子后,就在院子里喂养了土鸡土鸭。

鸡汤还在炉子里咕嘟咕嘟响时,我来到院前,一棵高大耸立的桉树,在雨雾中如老僧入定的姿态,还有吃饱了雨水的槐树、核桃树、柿子树、梨树、板栗树、皂荚树、松柏,它们吞吐出绿氧,漫过了老院子的屋梁,与山里浩大的气流亲密汇合。

夜里的老院子,虫声唧唧。饭后,小王弹起古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流水潺潺的古筝乐声,让我有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

人与老院子的相逢,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5年前的秋天,小王突然想找一个乡下老院子居住。小王在杭州一家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回到故乡城市后,自主创业了一家汉服店铺。去老院子里生活,做汉服,是她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小王的夫君在城里创办了一家设计与策划公司,妻子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响应,他一拍大腿说:“你与我想到一处去了。”于是,小王夫妇开车到城郊的十多个村子转悠,在香樟树连绵的群山怀抱里,他们一眼看上了这个被一户农家差不多废弃的老院子。通过打听,老院子的主人已在城里买房居住。小王夫妇找到老院子的主人时,那中年男人搓着手说着客气话:“哎呀,这老房子,你们还要给我租金呀,你们看得上就拿去用吧。”小王夫妇与他商定,每年付租金3000元,首个租期15年。

收拾一个苍老院子的劳动开始了。老院子的下半墙体是青石,依然坚固,上半墙是土墙,已露出竹篾来,房屋上的檩子也是山里松木,漫漫烟熏火燎中呈现出煤一般的深黑。小王夫妇把部分墙体夯固,檩子刨光上漆,房顶加了青瓦,房屋内外墙面适当清洗粉刷,屋檐下挂了山里收来的老蓑衣、斗笠、簸箕,还有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它们发出宝石一样的光芒,让一个老院子恢复了生气。

老院子的屋里,有字画悬挂,也有松木书橱。老院子四周用竹篱笆围了起来,一年四季,青藤蔓蔓,瓜果累累。老院子中央,有一丛山里的芭蕉,一到雨天,听那雨打芭蕉声,响起在灵魂的最深处。

山里那些农耕年代存留的农具,让小王夫妇着迷。他们先后收来了农家的风车、石磙、犁、耙、碓臼、打铁的老风箱。一个老农家的雕花老床,那是老农家爷爷奶奶的婚床,一个家族的繁衍,开枝散叶,就从那里启程。那户老农把百年老床郑重地托付给小王夫妇收藏,在老床柜子里,发现一个发黄的本子,上面记录着一个家庭40多年柴米油盐的开支细目。一个农家的石头猪槽,被小王夫妇装上水,栽入铜钱草等绿植,微微荡漾,成为赏心悦目的院中一景。

在院子前方,有一排根雕,是栩栩如生的各类动物姿态。香樟木的硕大茶几上,有袅袅茶香。

老院子的老灵魂归来,也有了葱郁林木深处新的呼吸。城里那老院子的老主人归来看过一次老院子,他靠在院前枇杷树上喃喃出声,哎呀,哎呀,这院子,我也舍不得丢下了。小王夫妇给他在房里留下一张床,告诉他,随时可以回来住一住。

小王夫妇来老院子住了半年后,有天院子里突然走来一只狗,那狗毫不客气,躺在院子里的竹沙发上就开始眯眼睡觉。小王蹑手蹑脚走过来,那狗睁眼望着小王,眸子里有光闪动。小王给它喂了狗粮后,用枝条去驱走那狗,她觉得院子里有一只养着的猫就够了。狗走出几步,又转身回来跳到沙发上继续睡觉,赖着不走。小王不忍心赶它走了,就留下养着,取名“旺旺”。而今,养了4年多的“旺旺”成为小王夫妇身前身后的影子。

平常日子里,小王就把从杭州进回来的布料做汉服。很多工艺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当缝纫机嘎吱嘎吱响动时,那也是老院子里缝制时光细小针脚的声音。这里的汉服,在小王夫妇的朋友圈里成为抢手货,他们喜欢老院子里菜羹香布衣暖的日子,常来山里院子住一段时间。2022年秋深季节,山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结婚,新郎新娘穿的,就是小王亲自送去的汉服。

小王夫妇在城里上学的两个儿女,到山里认领了一块农家稻田。两个孩子,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在稻田里栽下秧苗,见证了一粒稻谷经历了秧苗分蘖期、幼穗发育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两个孩子懂得粮食是在大地通过艰辛劳动换来,从此爱惜盘中餐的每一粒粮食,他们还认识了山里40多种植物并在作文里生动地描述。老院子伴随他们度过童年,或者更长的时光,某天,他们或许看到老院子里的父母白发生,身影躬。

老院子的山野四周,万物生长,也是時间缓缓升起的地方。

择一村而终老

我去一个村庄访问。

村子临江。从江上远眺,灯笼树、橘树、槐树、松柏、枇杷、银杏、香樟、梧桐、皂荚、桉树,这些苍苍大树,是一个村子的草木家当,也汇聚成一个村庄浩大的气场。我在奇石嶙峋的山峰上俯瞰一江碧水,熹微天青色的江面上,一艘客船突突突前行,如传统老桨划开潋滟绿波,这时,我恨不能生出一双大鸟的翅膀,我在江中高空翱翔,随一艘船去远行。

这个村子,有一个谦卑的名字,它叫小岩村。

12年前的春天,在拉萨的大街上,来自小岩村的阿梅开办了一家餐馆,经营的是家乡美食。那些来自小岩村的食材,浸润着家乡的山水气息,也浸润着人在异乡的心肠。有天,阿梅走在拉萨街巷里,突然感觉腿肚子有些抽筋似的痉挛,学中医的阿梅起初以为,是双腿神经性疼痛吧。但晚上,阿梅梦见了老家村子,山上那些树在风中喊出了声,阿梅,阿梅……阿梅醒来,一摸双腿,恍然中,故土大地村子里那些树的根须,穿过迢迢山河,蔓延到她的足下来了。

阿梅明白了,那是来自故土的神秘召唤。她对经营长途客运的哥哥说:“哥,我要回去,回村子里去。”哥就一句话:“好,回去,那里才有我们的根。”

17岁那年,阿梅考上了城里一所中医学校。阿梅如一只欢快蝴蝶,捧着录取通知书飞奔在山林里,患哮喘病的母亲扶在一棵柏树上,朝她笑着招手,耕作的父亲放下锄头,大声喊:“杀鸡,杀鸡,请客,请客!”母亲在家里院坝上,追着一只鸡冠高耸的鸡,柴火熊熊中,大铁锅里的鸡汤香透了一个院子,乡民们为阿梅祝福送行,土碗里,是来自家乡吊龙滩的老酒。那天,很少喝酒的父亲也喝得微醺,他拉住女儿的手说:“看来,我给你打的锄头,是派不上用场了。”

毕业后,阿梅去一个大城市的医院工作,后来从那家医院辞职,去了拉萨一家医院,而后再次辞职,做起了餐饮生意。

故土大地,对阿梅有着神秘脉冲一样的相吸。

从拉萨回到村子的阿梅,适值落英缤纷的春天,阿梅一家一家去拜访村里老院子的乡民,她想把草木葳蕤中的土地流转经营起来,把飘香的山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阿梅明媚的笑容,融化了山民们执拗的心肠,他们把期许的目光落到了阿梅身上,“阿梅,我们听你的”。

秋深季节,山里草木气息牵引着我的脚步,我来到小岩村访问,遇到了阿梅在山中开的民宿。天蓝得快要融化,江水轻吻绿岸,竹篱围院,木香漫漫的民宿里,一个城里来的妈妈,正给半岁大的婴孩哼唱山里民歌,婴孩睫毛闪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发出星星之光。年轻的妈妈告诉我,这几天,孩子在城里晚上常常哭闹着不睡,于是驱车来到城郊山上,遇见了这山里民宿,有一见如故的亲切伊人,果断住下。入夜,凝望星斗在帆布一样的蓝色天幕上闪烁,山里草木吞吐的滚滚氧气中,年轻的妈妈和孩子,都有了婴儿一样的睡眠。

还有不少在城里深夜惊醒,望着天花板煎熬着等待天光开启的人,相遇这山里民宿,住上几日后,也治愈了失眠的毛病。

被治愈的,是焦虑的心情,如墨汁一样浸染的灰色情绪。阿梅说,她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一个焦虑情绪无法控制的人,但故土山水的深深滋养,把她真的给彻底治愈了。

我问阿梅,你那时到底焦虑什么?阿梅没有立即回答我的问题。

我去阿梅那瓜果累累、蔬菜婆娑的园子里漫步。一个匍匐在地里劳作的本地山民告诉我,阿梅如春燕衔泥一样一点一点垒起了她的园子,但艰难时期,阿梅也曾经想到过放弃。

这个山民对我回忆一件事。有一次,阿梅去收取乡民们的蔬菜瓜果等山货,她对乡民们说,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来了。乡民们大惊,一个老奶奶摩挲着她的手,眼泪花花中喃喃:“孙女啊,你又要去大城市了吗?”阿梅点点头。围上来的山民们望着阿梅说:“阿梅,你收我们的山货,我们先不要钱,等你今后情况好了再给我们不迟。”中午,一个山民取下舍不得吃的一块腊肉,在柴火灶里炖了,留她吃了一顿喷香的午饭,那山民说:“阿梅,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有你的!”一句话,让阿梅暖透了心肠。

阿梅告诉我,在她7岁那年晚上的梦境里,她在老家山上建了好多绿色的小房子,分配到山里乡民们每家每户的手中。她从梦里笑着醒来。

很多城里人来到阿梅的园子,一见倾心,一见钟情。阿梅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庄园,也是你们安妥灵魂的家园。在园子里,吃最地道的山里土菜,围炉用泉水煮山茶,也可以临风望江怔怔发呆,忘记时间的流动,抹去岁月的痕迹。

今秋,阿梅的一个大学新闻系的侄女,回家为姑姑拍摄了一部短片,原汁原味记录了她一天的生活。

在短片里,我看到一个镜头里的画面:一身布衣的阿梅,清晨时挎上篮子背着背篼走出园子,她是去收取山货,在自己的抖音帮助山民们销售,经过村里古寨石门时,旁边山石上有摩崖石刻,阿梅仰头望着石刻上的模糊字迹陷入了沉思。

在阿梅的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古墓,那里曾经葬着一个隋末唐初的名将,官至刺史,他看守着村子,护佑着乡民们世代安宁的生活,也是一个村庄厚重历史的一页。

阿梅说,她打开一个村庄的方式,用的也是中医里所学的“望、闻、问、切”。望,是一眼望出去的大地之上的绿浪滚滚,村民们的张张笑脸;闻,是清冽江水清洗过的鸟声啁啾;问,是问山问水问景问人时来自心房里的回音;切,是村庄的脉搏,它的心跳,那天人合一的美好相融。

择一村而终老。

乡野茶人

半空中的团团白云柔柔地垂下来,被高高的树冠托起。我站在山顶一直往下望去,一畦畦茶垄宛如大地鼓凸的母腹,一个匍匐在茶园里的人,在浓黑的茶影里移动着,恰似一条蚕。

这似一条蚕的人,是采茶人吴大哥,他是老镇上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茶人。采茶人吴大哥,拇指与食指灵巧捻动如蝴蝶扇动,一片片油亮亮的茶叶,行云流水般飘进吴大哥胸前的茶篓里。

吴大哥采的这是秋茶,此时,云栖茶山气候温润,鸟声清脆,莽莽苍苍的森林与缭绕云雾汇聚成群峰之上的浩大气场,那隆起的茶园,在秋天受孕于大地精气,茶从绿海的旋涡深处启程,经过采茶人制茶人的手,氤氲在茶桌之上,与人间有缘人举杯相遇。

我认识吴大哥那年,他人到中年,目光清澈,骨相清奇。吴大哥12岁那年与茶打交道,今年69岁,一辈子离不开的是茶。早晨起来,用烧开的山泉水泡一壶茶喝至中午,午后又泡一壶茶喝到入睡前,一碗芳香茶水,灌溉一个人一天的肺腑。而今年近古稀之年的吴大哥,眉眼慈祥,面色红润,发丝黝黑。茶对茶人慷慨赋予,茶是天地之间的精魂,茶让人慈悲与宽容,茶亦是时间的良药,治愈着人生悲辛。

有天,我去茶山,采茶的吴大哥走过来,他指着奔突山堡间夹着山坳的山峰对我说,你看,这茶山是不是也像一个巨大茶盏,游荡在山涧的云雾就是一杯热茶蒸腾的茶气。我一眼望去,果然如是。

吴大哥居住的老镇,呈长蛇状蜿蜒在一条溪水畔。老镇后面荆棘丛林处,掩映着一条茶马古道,吴大哥的爷爷,就是那古道上的远行人。在吴大哥小时候的记忆里,骡背上驮满了茶叶、谷物、核桃等山货,爷爷随骡子沿着古道,风餐露宿中走到山外去,卖了山货换回山里人需要的盐巴、桐油、布匹。吴大哥带我去走过那条古道,路上青石早被踩磨得光滑圆润,包浆深深。吴大哥突然弯腰,朝脚下古道深鞠一躬,他说,他是给爷爷这样行走在古道上的先人们鞠躬致谢,感谢茶叶滋养着山里人的生活。松涛阵阵,仿佛是茶山的先人们踏云归来的脚步声。

云栖茶山,同样赐予山民们美滋滋的生活。吴大哥12岁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卖茶,18岁时做了这里茶厂的领头人。

吴大哥21岁那年,老镇上来了一个城里的女知青,他喊她阿蓉。阿蓉被分配在吴大哥经营的集体茶厂,他手把手地教她种茶、采茶、制茶。一个月夜,月光浸泡着茶山,吴大哥在铁锅里翻炒着茶青,手工炒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他全都精通。刚炒完茶,阿蓉便唤他出门:“吴大哥,现在有一个回城名额,我不想回城了,就跟你在茶山种茶采茶,好吗?”吴大哥一听,慌了,连声说:“不行,不行的,你得回城,进城里的单位。”吴大哥说完这话,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他其實也舍不得阿蓉离开茶山,在他心里,阿蓉是那一粒初绽的茶芯,是唇齿之间多少次喃喃呼唤的名字。离开茶山的那天下午,吴大哥给阿蓉泡了最后一壶茶,茶场的人陪着,他们慢慢地喝到了傍晚,然后,阿蓉坐着茶场的拖拉机回城,拖拉机腾起一股浓烟,消失在大山的拐弯处。回城后的阿蓉,进了当时城里的一家贸易公司,后来作为公司高层人员,与吴大哥经营的茶场有了生意往来。从此,这山里的茶,名声大振。

2022年秋天,老镇后面山上,绵延的团团簇簇映山红似燃烧彩霞,把大山装扮得如热烈喜庆的洞房。当年山里的知青们来老镇聚会,外孙女陪着阿蓉也来了,她望见了吴大哥,连连感叹:“吴大哥你还是当年那个模样啊。”阿蓉走时,吴大哥送了她山茶。阿蓉拢拢白发说:“谢谢,谢谢。”

今年秋天,在茶园的亭子间,山色澄净,我和吴大哥喝茶,乳白鲜嫩天空如小羊羔吮吸的汩汩母奶色,山下,是茶园铺天盖地的油绿。清风过处,茶香漫过心田,漫过全身,让人有羽化成仙的感觉。

与我和吴大哥同行的,是来茶厂20多年的一个叫吉安的后辈。吉安也来自茶山,大学毕业后,兜兜转转几个城市后回到了茶山,也做了一个地道的茶人。吉安的祖辈,也是茶人。吉安告诉我,在异乡的梦里,茶山在呼唤他归来。吉安不会忘记,那年吴大哥把茶园接力棒交给他时留下的郑重嘱托:“茶山,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礼物,你得把它传下去!”

吉安对我说,他要把这一片神奇的茶叶,做成故土大地的封面。

猜你喜欢
阿梅茶山小王
减肥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心声歌刊(2018年6期)2019-01-29 02:35:28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2
麻辣烫
故事会(2018年4期)2018-03-01 15:21:16
借钱
故事会(2017年9期)2017-05-08 11:35:25
因为我是他老婆
阿梅家的丧事
新民周刊(2015年31期)2015-09-10 07:22:44
茶山烟云
文化交流(2015年4期)2015-04-10 07:42:33
阿 梅
江河文学(2013年6期)2013-03-01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