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345”党建育人体系的路径研究

2023-12-28 22:50黄邦姬赵爽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格局人才培养

黄邦姬?赵爽

【摘要】党建工作是推进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施保证。海南某高职院校着眼党组织政治优势以及人才培养新形势,积极探索出“双联三强四融五促”党建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双轮驱动,制定落实“综合素质实践评分制度、党员积分制度、朋辈导师制度”三项制度,党建融入“企业行业、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专业建设”四个领域,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关键词】党建育人;人才培养;“大党建”格局;双联三强四融五促

构建高质量党建育人体系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地和聚集地,承载着铸魂育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应聚焦于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探寻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因此,海南某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党建工作重点和支部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和科学构建了“2345”党建育人体系,并对这一模式做出了总体性思路厘定和具体化实践方略安排,对于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组织育人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2345”党建育人体系的内涵要义

“2345”党建育人体系,即“双联三强四融五促”党建育人体系,是海南某高职院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和思政相关论述的理论内涵、落實“三全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工作体系和实践模式,是对党建工作特色做法和经验的集中概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战性。这一科学管用的“党建+”工作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联合共建的方式共同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将党建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课堂教育教学延伸到校外活动,从历史文化领悟拓展到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多方联动、多点发力、多维协同,整合多元育人资源,搭建丰富多彩的育人平台,并健全和规范党支部考核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优化党支部配置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能力和成效。

“2”是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这两个主体秉持“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共建联动活动,从而打破师生支部、专业、学科间的壁垒。主要是通过组织联建加强支部的联系与沟通,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通过工作联动开展学习研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3”是指通过制定落实“综合素质实践评分制度、党员积分制度、朋辈导师制度”三项制度,做好强化引领、强化教育、强化考评这三项主要工作,从夯实阵地、丰富形式、完善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等方面健全组织育人工作体系,筑牢基层党建战斗堡垒。“4”是指党建融入“思政建设、校园文化、专业建设、社会实践”四个领域,激发党建与学校各项事业的资源优势在协同共建中实现育人效用叠加,突破固有体制模式和传统思维范式的束缚,紧密围绕各领域的现实瓶颈和发展需求,不断校准党建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通过项目合作实现有机衔接、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拓展党建育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5”是指党建在促进学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学校党建工作要以在校内服务学生、校外服务社会为价值导向,立足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平衡,打造出做有载体、行有程序、活有特色的党建育人模式,为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构建 “2345”党建育人体系的现实意义

“2345”党建育人体系是指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统领,将政治思想引领贯彻融入到学校各项事业中,统筹各类育人资源,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健全组织体系和过程评估机制,精准施策发力,旨在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管大局、做决策的核心作用,又要狠抓落实,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育人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在党组织自身建设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弥合短板、激发活力,实现多重价值。

1.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强化学校党建工作,既是提高和保证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根本任务的政治要求。当前我国学校党建工作仍然存在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育人合力和整体性不足、资源比较分散、具体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的要求还有诸多不适应和较大差距。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善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大力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共建与融合,使党建内容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力破解党建工作条块分割、相互脱节分离的难题,防止缺位、错位等现象的出现,以健全的保障机制促进党的建设落实到各个环节。

健全“2345”党建育人体系,就是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党建”格局,明确职权和责任,将党建“项目化”管理融入重点任务,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育人育才工作体系,强化党组织育人的必然选择。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重要任务,培塑一批政治强、热爱党、懂党建、业务精的教职工队伍,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干部自觉尽责、奉献教育,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供有效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2.促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载体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引领时代潮流的核心力量和主体动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国教育亟需解答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阐明了国家所期冀和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面貌。其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和实际本领,更要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和可敬的品德修养,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大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因此,学校必须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党建育人的使命、目标与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和育人方向。当前“2345”党建育人模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开展各项活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接受党的光辉历程和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家国情怀,在深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明确自身使命担当和发展方向,将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思想觉悟和热情斗志转化为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三、“2345”党建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1.深化师生支部联合共建,拓宽育人广度

教工与学生作为学校的两大群体,教工党员相较于学生党员更具先进性和模范性,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学生党员更具活力与朝气,是学校各项活动的实践者和积极参与者。可见,教工和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够有效反哺党建工作。两者在共建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要夯实基础,注重协同机制。师生党支部都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将党性教育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觉悟和主人翁意识。教师党员要向“专业导师”“政治导师”方向靠拢,把教书和育人,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党组织工作方式灵活多变,工作平台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富时代气息、更有创新意识。因而要实现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必须将网络与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相结合,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师生党群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合作,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的先进性、规范化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要打造阵地,丰富活动方式。高校要协同两者活动开展的载体和阵地,找准开展活动的着力点,在创新活动形式、优化组织格局、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利用网络平台、工会、学生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将活动重心转向更贴近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真正使共建体系达到助推组织育人的实效。

2.以三项制度为引擎,提高育人效度

(1)实施“综合素质实践评分制度”,激活第二课堂育人阵地。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制定并实施“综合素质实践评分制度”。借鉴第一课堂培养模式,建立学生第二课堂培养计划,系统规划校园文化活动类、志愿服务类、寒暑期社会实践类、竞赛创新类、社会工作及荣誉类等五类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将综合素质实践评分的学分贯穿于培养及评价的全过程,建立公正、合理、可量化的考核认证机制和运行机制,规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求职就业等重要参考依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精准落实育人成效。

(2)实施“黨员积分制度”,用“小积分”撬动“大党建”。实施清单式管理,建立考评制度,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各级党组织目标,破解党建工作任务细化难、工作标准统一难的问题,实现学院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共同推进。一方面,坚持“考”“评”结合,多主体多维度评价。从党支部规范化管理、党员日常教育、党支部领导带头发挥作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党支部“堡垒指数”考评;围绕工作业绩、工作作风、作用发挥、服务群众等方面,对党员教师实施“先锋指数”考评。另一方面,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领导、群众根据对本单位日常党建工作的切身体会感受、作出定性评价;党支部根据客观指标体系,以及党支部的特点,编制《党建积分对标任务清单》,分级细化党建指标,并赋予考核分数及评价标准,压实基层党建责任。

学生党支部积极探索“用分数说话”的党员积分制管理,按照发展党员的三个阶段进行科学设定,分别从思想引领、学业带头和作用发挥三个维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进行考核,进一步激发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和奉献热情,促使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筑牢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高质量党建带动立德树人实效。

(3)实施“朋辈导师制度”,构建“355”朋辈育人体系。深入挖掘育人实践路径,建立朋辈导师团,打造多支朋辈队伍。从思想引领、学业辅导、心理帮扶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党员+”“辅导员助理+”“自强之星+”“优秀校友+”“退役士兵+”五种模式,组织开展“升学考研经验谈”“志愿服务分享会”“优秀毕业生分享会”“退役士兵先进事迹分享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励志教育、暖心帮扶,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服务意识、就业能力,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3.发挥党建聚合引领作用,强化育人力度

学校要充分发挥党建的聚合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协同育人品牌,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是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行业。学院党组织积极与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推进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培养优秀商科人才,在组织联建、党员联学、品牌联创等方面深化全方位的合作,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协同发展模式,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二是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实践。学校党组织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理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科技助农、农村支教等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统一,自我价值与家国圆梦相共振。三是将党建工作融入就业创业。学院研判分析当前国内就业创业形势,统筹规划、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建立就业单位库、探索运用就业云平台,与就业单位紧密联系,不断开发新的就业资源、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引导毕业生主动扎根基层、积累经验;宣传历届优秀毕业生事迹和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正向激励、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心理。四是将党建工作融入专业建设。以工作室为载体,成立教学改革项目组,构建教育教学类党建品牌项目,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政治学习的渗透与融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青年教师和学生配备党员指导教师,形成全体党员联点帮扶助学的党建活动特色,创建“多元融合型活动”即思想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培训等多元化的党建活动新形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2).

猜你喜欢
格局人才培养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媒体格局下纸媒如何迎来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