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
毛泽东严于自律,制定过诸多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从某种程度上助力他成为治国安邦的成大事者。
对自己及全党严格“约法三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50岁生日之际,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致信欲给他庆寿。毛泽东看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
谢绝的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才50多岁,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此外,他又加上三条规矩: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果要演,就演给老乡们看;三不许开会。
1953年8月,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了类似的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态度。”
可见,毛泽东把做寿一事,同中国革命的胜利、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联系在一起。
对回国长子“约法三章”
1946年初,毛泽东对分别近十年从苏联回国的长子毛岸英“约法三章”: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父子俩仅在一起吃了两天饭,他就要求长子去食堂吃大灶且要開展调查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情况进行认真调研。还要求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脱下苏式制服和皮靴,穿上旧的棉衣棉裤。
春季时,毛泽东让长子到陕北农村接受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毛岸英遵父命,到最艰苦的山区,拜农民为师,上“劳动大学”,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认认真真锻炼。致使脸变黑了,身体也消瘦了,手上都磨起了厚茧。
毛泽东如此严格地要求子女,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对亲戚朋友“约法三章”
毛泽东有处得很好的8个表兄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多次给他们写信,寄钱寄物,也曾接他们进京观光。可当他们写信要工作时,毛泽东原则立场分明,决不开假公济私的口子,从未答应,他说这样做“人民要说话的”。
对此,身边工作人员告诉他:“人民政府各机关部门,由于工作需要,招收了许多新人。也有许多老干部的家属和亲朋来了,只要历史上没什么问题,一经介绍也就参加工作了。”但毛泽东说:“别人的亲友可以来,我的不能来。”
随即,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了处理亲友一般来信的原则:“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
甚至他给亲友回信直接表明: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像蒋介石一样早垮台。现在全国刚解放,人民刚取得政权,我对你们“约法三章”:一不要来京看我;二不要来京找我安排工作;三不要借我的名义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毛泽东一直关照殉国妻子杨开慧的家人,但当她哥哥杨开智提出在长沙谋个“厅长方面的位置”的要求时,他给地方领导发电报: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随后,毛泽东又给杨开智发电报说: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与此同时,毛泽东外祖家的亲戚也常去北京看望他,有些人回去后在众乡亲面前表现得很傲气,不把当地政府干部放眼里。他得知后郑重写信给外祖家的乡党支部和政府: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曾给田家英写信,并随信开列了14名亲属的名单,要求在工作或升学上给予相应照顾安排。末尾写道:以上14名(实为15名——引者注),均是高小生,体格强壮,可为技工学徒,内商山一名可入育才学校,葭知、爱兰二女子,最优秀,可深造。钧请田秘书家英设法培植一下,并候指示祗遵。
田家英接信后,看到这么多人要求参加工作或升学,感到事关重大,便转呈毛泽东阅示。他阅后当即批示: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要说话的。
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不但自己常常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掌握第一手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非常注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去搞调查,无论是秘书、卫士还是警卫部队的战士,都让他们调查农村情况。在他看来,不懂得中国的农民,就办不好中国的事情。
为深入了解农村实情,1955年初,毛泽东提出从全国每个省份选调一名军队干部,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5个大城市各选调一名军队干部集中到他身边的警卫部队工作,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调查了解情况,并要求写出调查材料交给他,作为他联系农民、了解农村的一个办法。
为了帮助警卫战士更好地搞好社会调查,他在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的住地庭院里,接见了这些干部和战士,专门系统地给他们讲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怎样才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他教导大家:要尊重乡村干部,要尊重你们的父母,礼节要周到,谦虚就可以调查出东西。还嘱咐大家:今后你们回家,了解农村情况,回来向我汇报,但不要说是毛主席派来的,不要摆架子。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就调查研究,为警卫战士特地制订出针对性强的“约法三章”,亲笔拟写了一份《出差守则》:(一)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二)态度——不要摆架子。(三)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五)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在这份《守则》的结尾,毛泽东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个“约法三章”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足见细致用心,足见毛泽东多么重视此项工作。
从那时起,警卫战士们便把农村调查当成一项重要工作。遵照毛泽东指示,警卫战士分期分批回乡探亲搞调查。回京后,毛泽东总是亲自听取他们的汇报,批阅其调查报告。
外出视察“约法三章”
1958年9月,毛泽东来到安徽省视察工作。稍作休息后,毛泽东便对省、市负责同志和宾馆的接待人员“约法三章”: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能监督我们。开饭时,一小盆小米粥,几个小馒头,一碟土豆烧肉,一碟韭菜炒鸡蛋,一碟炒青菜和一碟干炒辣椒就是全部伙食,每盘菜的分量也不多。他吃完饭,用茶水荡荡饭碗,把碗里的几粒米连同茶叶一起吃进去。毛泽东吃饭时旁边没人作陪。吃完饭,他高兴地说:“吃得很够嘛,很舒服嘛!”又说,“哪天全国农民都能吃上我们这样的饭菜,那就不错了。”
自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从此,关山远隔,战事频仍,音讯难继。其间,一有机会毛泽东便打听家乡的事情,同亲朋故旧取得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多次专程进京看望毛澤东,邀请他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直到1959年6月,他才抽出余暇返乡。临行前,毛泽东对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特意提出了“约法三章”: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别是不要派公安人员去;二要在行动上给予自由;三到了韶山要让他广泛接见群众。
积攒了长达32年的离愁别绪和故土情思,一路上,毛泽东的心情极不平静。他乘坐的小车一进入银田寺,便让司机放慢了车速。车窗外,已开始黄熟的稻子在夏风里荡起千重浪万顷波,人们在田垄中平和而快乐地劳作,这一幕醉人的景象,勾起了伟人心中多少回忆,多少感慨!回到韶山后的毛泽东更多的时间是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并写下著名诗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再次还乡。一以贯之践行着他外出视察惯用的“约法三章”,生活上依旧保持着一贯的简朴。他的行李除了八大箱子书籍外,都是一些旧衣物。曾在韶山管理局工作过的李明锦回忆说,有一次,她在为毛泽东清洗替换衣物时,看见他的衬衣好几处打了厚厚的补丁,就向秘书提意见:打了补丁的衣服太厚,穿着太热,不舒服,应该给主席换一件新的了。秘书说:“我们早就给主席建议过,主席不同意,说是一路上又不接见外宾,国家有困难,棉布紧缺,打了补丁的衣服还可以穿嘛!”
毛泽东的饮食也十分简朴,一般一天只吃两餐,早餐是下午1至2点间,晚餐是晚上11点左右。每餐不超过四菜一汤,即一个荤菜,一个半荤半素,两个素菜,一个汤。菜要求少而精。他曾对服务员说:“菜吃不完就倒掉了,饭剩下来,热一热还可以吃嘛!”湖南厨师石荫祥曾为毛泽东掌厨,留有当年食谱如下:红烧鲫鱼、火焙虾炒辣椒、清炒马齿苋、苦瓜炒肉、鳙鱼头葱汤;干饭二两,烤玉米棒子一个或少许面条,烧红薯。
对礼品处置“约法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常有不少人给毛主席送礼。其中有昔日的战友,还有乡音未改的同乡、同学,也有素未谋面的普通百姓。当时的送礼自然是不同于后来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表达的是人民对领袖的感激之情。对于他们送的东西,毛泽东总是婉拒,实在无法拒绝的就按价付款,或者交公。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经常会见外宾。外宾来访时常会赠送贵重礼品,包括金银器皿、象牙制品、民族工艺品……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毛泽东通常只看一眼后便嘱咐交公。
为毛泽东执掌其身边大大小小内务12年的管家吴连登,有时劝毛泽东留用一些,反正礼品都是送给他个人的,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毛泽东却毫不含糊地回答: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党有纪律。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我个人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如果说,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会送给你的。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关于怎样处置林林总总的礼品,毛泽东既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又把持一定的度。他基本遵行以下的“约法三章”:凡属贵重礼品一律交公,专门陈列起来;对于没法保存的土特产,若是水果,就送幼儿园;若是茶叶,则送身边工作人员。在十几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管家吴连登从未听毛泽东说要将水果、茶叶送给江青和自己的孩子们。遇到送来的土特产量大时,毛泽东就让工作人员拿到中南海食堂卖掉,然后附上一封说明党关于不准送礼的规定和纪律的信,将钱寄给送礼的单位和个人。
这类事例,发生过很多,信手拈来。比如,1959年9月,毛泽东收到一份寄自湖北鄂城县灵泉寺住持融广之手的礼物东坡饼。融广为报答共产党对被战乱所毁坏的寺庙多次整修之恩,授命寺僧用最好的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了12个当地名吃东坡饼,同时请鄂城县京剧团的同志代写一封书信,寄给毛泽东。不久,毛泽东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给灵泉寺写了回信,大意是:寺僧亲手精制的东坡饼已收到,现寄来东坡饼款,并向你们表示感谢。中共中央早有明确规定,禁止任何集体或个人向中央领导赠送礼物,希望今后不要再寄。
同年10月,融广住持收到中央办公厅的信件后,立即组织全寺僧尼传阅,并激动地对大家说:“毛主席如此廉洁,老衲佩服,佩服!”此后,融广亲自将此信件用镜框嵌好挂在庙中大堂的右侧墙壁上,表达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又如,大约在1964年,印度尼西亚迫害华侨的浪潮骤起,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了他们。有侨胞出于感激之情,送了重达31.5公斤的燕窝给毛泽东。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指示:“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秘书徐业夫试探地说:“主席,是不是家里留一点……”毛泽东摆摆手,打断道:“不用留,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于是,这31.5公斤燕窝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作者系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处长,《党史文汇》主编)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