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
校园霸凌事件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法国在立法、监控、跟进治理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
近年来,法国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并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据该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每10名学生中就有一人称遭受校园霸凌。在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的第二天,一名15岁中学生尼古拉因无法再忍受霸凌,在家中自杀身亡,事件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校园霸凌事件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法国在立法、监控、跟进治理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应当说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之处。8月17日,法国教育部在法国《官方公报》上发布一项法令,实施校园霸凌的学生现在可以被学校转移至另一所学校,避免其将霸凌行为继续强加给受害者,同时法令还规定了“制裁实施网络霸凌学生的可能性”。
对此,新上任的法国教育部长加布里埃尔·阿塔尔对媒体表示,他相信必须“毫不留情地应对校园霸凌问题”,并表示“将对一切形式的校园霸凌问题零容忍”。阿塔尔的表态可以说浓缩了法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校园霸凌问题的零容忍态度,而这种态度集中体现在跟进立法、动态监管等方面。
2010年法国开始在政府层面使用“校园霸凌”这个词汇。2011年召开了第一次关于校园霸凌的全国会议,并正式开启关于校园霸凌的全国调查。2013年7月8日,出台《重建共和国学校的方向与规划法》,指出反对所有形式的欺凌行为是各个学校的工作重点,各基础教育机构需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2014年8月4日起,该国《刑法》规定,校园中同学间的骚扰行为(包括精神骚扰、网络骚扰等)可构成轻罪。自2015年起,该国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四被定为“全国反校园欺凌日”,各学校在当日都会举办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活动,普及校园欺凌相关知识。
2018年,该国教育部发起名为“对霸凌说不”的活动。2019年,推出了“防校园霸凌计划”,并于2019至2021年的两个学年间,在六个学区进行试点实验。基于试点实验展示出来的良好成效,2021至2022学年尝试在中小学校园全面推行。2021年12月,国民议会通过《校园霸凌法案》草案,将校园霸凌行为定为刑事犯罪,刑期最重可判10年,该国也因此成为全球对校园霸凌行为处罚最重的国家。
在监测评估方面,2001年,该国政府开发名为“西尼亚”(SIGNA)的软件,首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平台、构建校园暴力排查系统。2005年,SIVIS系统取代SIGNA,每年调查全法公立中学中的暴力与欺凌状况,该系统经过演化和不断完善,按照校园暴力事件类型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了分类统计,从学校负责人的视角对校园氛围进行调查,同时也探索了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事后影响。该国教育部绩效预测评估司每年会将SIVIS的调查结果和定期进行的全国校园氛围与受害情况调查结果相结合,对校园氛围做出整体评估并发布年度报告。
不仅如此,该国还注重通过多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机制,从而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惩戒。比如该国教育部创设免费电话救济渠道:“3020”电话号码为校园欺凌受害者及其家人提供倾听和支持,“3018”则是专门为校园网络欺凌受害者创设的电话救济号码。同时,在官方网站上建立专门网页,详细阐述“如何采取措施将滥用个人信息的风险降到最低”“如何应对已证实的网络骚扰问题”,并制作有关公益讲解视频,方便大众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在遭遇网络欺凌时可以得到合法、可行、及时的救济。
根据2019年互联网儿童保护协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41%的儿童已经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结合这一新动态,法国政府较早关注到校园里的网络欺凌现象,并重视加强对网络暴力现象的预防和相关教育。早在2013年,时任法国教育部长的文森特·佩永就呼吁各省学区区长关注、预防和处理校园网络暴力问题。他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为大众获取知识和文化资源提供宝贵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风险。
从立法方面,法国政府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在区域和国际层面积极推动应对网络暴力的国际法律建设,先后加入了《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亦称《布达佩斯公约》)《保护儿童免受性剥削和性虐待的兰萨罗特公约》(又称《兰萨罗特公约》)等国际公约,通过相关公约建立的机制,确保包括儿童在内的网络空间使用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比如《兰萨罗特公约》对保护儿童免遭性暴力作出系统性的规定,针对儿童成为网络暴力主要受害群体之一的态势,2015年6月,该公约通过关于应对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性目的引诱儿童的补充意见。补充意见指出,儿童在网络上也可能面对现实世界相同的风险,这类在线非法行为都应被定义为刑事犯罪,建议缔约国将诱导行为也定义为刑事犯罪。2017年5月,兰萨罗特委员会又进一步通过关于适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开展针对儿童的性犯罪的解释性意见。提出应紧跟社会技术发展变化,尽可能采取相应工具、措施和战略积极应对,有效预防和打击利用信息技术对儿童实施的性犯罪。
在健全完善立法的同时,法国政府还推出官方手机应用程序对网络受害者提供帮助。2021年11月,在“国家反对校园欺凌日”期间,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宣布发布一款名为“3018”的手机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在次年2月8日,即“世界安全互联网日”当天正式推出。
通过该应用程序,网络暴力受害者可以以屏幕截图或照片等方式在线提交证据,儿童还被特别允许以聊天报告其遭受网络暴力的情况并保留证据。此外,该应用程序还提供关于遇到网络暴力行为时该怎么做的指导,以便让受害儿童了解如何快速获得救济。而假如遭遇的网络暴力情形十分严重,也可将此类内容上传到官方平台或相关协会,如“灯塔”平台和“连接点”平台网站,从而尽快获得帮助。
法国虽然在立法、监管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校园霸凌问题并没有就此迎刃而解。今年5月,该国一位名叫琳赛的13岁少女因不堪忍受校园和网络霸凌而自杀。事件发生后,时任教育部长的帕普·恩迪亚耶针对此事公开发言,表示事件代表着“整个教育系统的失败,对琳赛的亲属和国家教育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对此政府承诺,在新学年开始之前,教育系统、警方以及司法系统将采取联合措施,加强对校园和网络霸凌的监管。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校园霸凌的消失,而是15岁中学生尼古拉的自杀身亡,这不免让民众对政府治理校园霸凌成效表示质疑。
更值得提出的是,两名受害者在被霸凌期间都曾发声,但最终却都被选择性忽略,这意味着法国政府所建立的校园霸凌监管体系存在着漏洞,或者说当前的运行机制显然不够灵敏,不足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比如琳赛从开学到自杀的几个月间,受尽了各种折磨,各种狂轰滥炸般的侮辱和仇恨言论让她感到窒息与绝望。而事发后,当地公社市长卢多维奇·甘比兹还声称不能确认这所学院有什么问题。但就在其发表演講之后,一条消息迅速在网上流传:琳赛生前遭受的两次暴力攻击,一次被其他同学偷偷录下并发在网上,另一次则发生在校长多丽丝·W的眼皮子底下。甚至在琳赛自杀身亡,无数网民悼念之际,依旧还有自称生前霸凌她的人,在网上扬言“要在她(琳赛)的坟墓上撒尿”!
对此,教育部长阿塔和总理博尔内在获悉后都表示,再严厉的词语都不足以谴责信件的内容。博尔内总理为信件表达出来的“语气”感到“震惊不已”,而阿塔尔在教育部门前对记者愤怒宣布,“这封信是一个耻辱,一个耻辱”!
相关新闻的背后,暴露出一些学校、社区对学生、家长所发出的声音选择性忽略,这些都导致原本设置的反馈机制、惩戒体系都未能起到应具备的作用。这些问题不仅法国政府需要再认真审视、仔细弥补,同时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镜鉴。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