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想*

2023-12-28 15:54王金淼
光明中医 2023年24期
关键词:治疗学思政课程

王金淼

推拿治疗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扎实学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推拿治疗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不同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工具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运动患者肢体进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推拿专业临床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好此课程对步入推拿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推拿专业也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非勤学苦练者不能学好,实训教学也是推拿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体力和耐力、规范手法操作、领悟推拿精髓、引领学生形成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且问题越来越大,不解决诸多问题就会导致推拿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普遍下降,给学生、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给医院、医师治疗带来困扰。培养使命担当、文化自信、医者仁心、人文素质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以推拿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1]。笔者将从下面7个方面对思政教育融入推拿治疗学构想进行阐述。

1 育人目标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推拿学具有独特的思政元素,对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水平牢固的现代化推拿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推拿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及校内“十四五规划”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抓手,以课程为载体,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结合课程自身属性和特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理想信念培养,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树立大医精诚理想信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传承和创新精神,学生要把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中医传统手法相结合,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同时培养学生和其他相关科室的联系,比如影像医技科室的支持,需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聚焦时政热点,培养家国情怀和为国担当的精神。在新冠疫情的抗疫过程中,体现了中医人坚守、敬业、诚信、创新的正确价值观,学习张伯礼院士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 思政教育融入点

推拿治疗学课程教学采用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精编教材《推拿治疗学》[3],该教材出版于2020年,教材最显著的特色上篇为基础篇,是对推拿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临床篇,介绍了各科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附篇是推拿流派研究、保健推拿、推拿专科病历书写3个部分。该教材编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治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每个病证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总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材内容符合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让学生易读易学,又方便教师授课,以上述内容为载体,融合挖掘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建立在章节适宜的知识点上。

2.1 培养使命担当在上课时引入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中医典籍中论述医德的重点文献,提出了医生要对物质无欲无求,有慈悲心、同情心、有治病救人的仁爱心,不论贵贱、美丑、长幼、愚智以及种族,都视为至亲之人治疗。同类的思政内容还有西方名医医德医风记载,如《希波克拉底誓词》中言:“基于我的能力和判断,病人的利益将被优先考虑,对病人有害的都被禁绝,我将谨守此际份”,体现了将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的医德精神。

2.2 培养文化自信推拿学作为中医疗法中最古老的一支,必须有学科文化的自信,以中国推拿界国医大师李业甫老先生为例子,老先生终生从事推拿,“推拿如用药,十指济苍生”仅仅用一双手,造福患者上千万,是推拿人学习的榜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掌握“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纵观中医发展历史长河中,中医人,特别是推拿人从不缺乏工匠精神,推拿治疗学看似简单,但需要用心做手法,用心带学生,有利于增强师生的职业认同,内化职业道德,间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3 培养医者仁心在讲到退行性膝关节炎、内科疾病如失眠、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推拿治疗,也体现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这正是推拿大展身手的机遇和挑战,授课时插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知和认知,对患者如亲人,方可成为有爱有德的医者。

2.4 实训培养人文素质实训教学中应围绕尊重患者,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同理心,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人文素质[4]。加强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手法治疗,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功法训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并让其意识到推拿练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能增强推拿医生手法的力道,提高手法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自身损伤,尽快恢复体力[5]。重点讲解诊断和治疗手法的要领,监督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不断练习,同时讲解临床中容易误诊、漏诊的原因,临床实操时围绕患者疾患,尊重患者,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同情心,提升学生交流艺术,提升人文素质。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推拿治疗的优势病种,通过学习了解临床推拿,对疗效产生自信,模拟诊疗过程,在实训考核时加入思政元素,如何关爱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如何体现医德医风,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

3 教学方法创新

3.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一个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有利于重构学习体系,并将琐碎的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点-线-面-体”教学内容系统呈现,并形成课前线上教学、课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闭环式混合教学。同时借助中国慕课平台优质资源进行配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2 授课方式

3.2.1 线上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课堂派、钉钉平台在线录播,提供教学视频、PPT和图片等,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自我评价;讨论法:教师通过在线平台设置讨论主题,学生分组,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在线小组、全班讨论,老师全程参阅,在线引导,小组讨论形成记录,全班讨论达成共识;示范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利用优酷、腾讯等平台发布的推拿治疗疾病视频,以及教学团队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在线演示推拿治疗如颈椎病推拿治疗的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制作PPT,选出代表进行讲解,进行小组讨论,任务完成结果在线提交给任课教师。

3.2.2 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情景法、试验法、演示法、互动法、启发式和探究式等。讲授法:采用了5步讲授法,环节包括: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试验法:通过试验课学生独立实践颈椎病的推拿治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理论学习知识,培养临床诊疗思维,并从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动法:针对线上进行的“任务驱动法”学习和讨论的结果,任课教师组织线下课堂进行班级讨论,师生互动讨论,最后老师做总结;启发式:教师授课中以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关资料等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或问题;探究式:针对临床诊疗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对于目前不能确诊或对诊断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诊断性治疗或请相关学科会诊,鼓励质疑和深入探究。

3.3 考核方式该课程实行百分制,评定形式为实践性考核和理论考试考核。考核特点在于评价学习的全过程,考核要点是考核学生学习态度,自主知识获取,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交流、组织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4 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课程思政融入设计表精准梳理挖掘了思政元素,清晰表达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逻辑,使得该课程能找准自己的发力点,育人目标环节相扣、层层递进,发挥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频同振、同向而行的育人效果。

表1 《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5 建设规划

5.1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的教学改革研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选题,积极开展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升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水平。

5.2 完善和丰富育人目标基于前期项目的建设和试运行,结合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反思,在坚持以“立德树人”理念、以“四个自信”为培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属性和特色,挖掘和融合更贴近于针灸推拿专业特点的现代思政元素,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德、综合素养等的培养。

5.3 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推拿治疗学课程前期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以及明确章节知识点构建课程思政内容,把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但融入的恰当性和自然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甚至部分章节知识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解决思路继续采用既定思政元素挖掘途径,进一步深度挖掘并优化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5.4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制作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课程教材,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中,讲好中医药故事。目标是编写出版具有思政元素的推拿治疗学教材;将一些推拿传统技术和掌握河南地域特色手法的老前辈等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对于前期提供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更换或更新优化;制作或建设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

5.5 加大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比例加强教学团队成员的思政教育学习,提高政治意识,拔高政治站位,要有思想政治意识的头脑传授教学内容。加大思政元素融入的比例,争取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6 培植教学过程良性生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合到知识中传授给学生,并且讲授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育性和实效性,学生专业素质显著提升,课堂上生生、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好,使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5.7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根据推拿治疗学是一门临床课程的特点,教学团队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加快推拿治疗学试验教学视频和虚拟仿真试验的制作,优化和统一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

5.8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评价模式上进一步筛选并优化评价模式,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案例分析、情景设计、论述问答、期末考核,确定评价指标,并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考核点中,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试验实训中进行考核评价。

5.9 开展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实践教学等环节,撰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教学案例、建设教学资源库,做好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建设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示范课。

5.10 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培育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形成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课件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团队应拥有精心撰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录制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视频、编写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或教改论文。

6 创新举措

6.1 建设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做到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和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思政与实践教学思政相结合,教师思政教育与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

6.2 创新融入红色基因 以时事为依托 突破并与时俱进现代思政元素的融入挖掘近现代推拿名家取得的成果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国家为推拿学发展给予的政策和项目支持等。及时融入和传播国家新发布新闻和信息,以及颁布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国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6.3 创新课程教材 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编写蕴含思政元素的推拿治疗学创新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7 预期成果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想,经过长期积累,完成编写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载体途径和评价标准;全面梳理和该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矩阵图;编写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素材)集,整理汇编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和感悟,以及其他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课程思政工作坊活动,包括党建+课程思政、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教师培训、教学比赛、集体备课、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师生互动等,并将活动内容编订成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篇;编写一部蕴含思政元素的推拿治疗学创新教材等成果。

8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践[6]。通过推拿治疗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想可以快速提高了推拿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共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培养爱党爱国、术精德厚的新时代医学人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时代站位,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思路,为下一步课程思政工作做深做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成效,培养热爱中医、服务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治疗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