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兰花的振兴

2023-12-28 03:08文丨唐乃庆钰青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特派团三明兰花

文丨唐乃庆 钰青

兰花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800 多属3 万~4 万种,占被子植物物种数量的近10%,但就是这样有着极高物种数量,分布还十分广泛的植物,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野生资源长期遭到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全世界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

为了保护兰花的野生资源, 同时让在我国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兰花依然能在千家万户中绽放神韵,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汤久杨等人组成了兰花科技特派团,就兰花的种质资源创新等进行了重点研究。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与应用》栏目专题教材《为了中国兰花的振兴》,看看汤久杨团队的兰花振兴之旅。

汤久杨在介绍兰花(影片截图)

兰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并将它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兰花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 千百年来其独有的幽香、典雅的叶姿、四时常青的风韵独步花卉世界,备受国人喜爱。 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主要为兰属植物, 而且集中在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7 类植物,我国称这几类兰花为国兰或中国兰。

将目光拓展到全世界,兰科植物在世界范围内有3 万~ 4 万种,共800 多属,占被子植物物种数量的近10%。 除了有极高的物种数量以外,兰科植物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地球上除了沙漠和冰川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有兰科植物存在。

探索“兰花濒危”的破题之道

为什么数量大、分布广的兰花走到了濒危的悬崖边上?

兰花的用途非常广泛,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都很高,其整体产业价值巨大,而且国兰常被称为“绿色股票”,像炒股票一样疯狂炒兰的人非常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上山掠夺性地挖掘野生兰花。 因此, 我国的野生兰花资源在近几十年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野生兰花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日益减少,野生兰花几近灭绝。

汤久杨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兰花首席专家,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对兰花的执着研究,二十多年来, 他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国兰的原种保种、产业化和标准化工作。

在他看来,我国兰花野生资源之所以日益减少,除了被掠夺性地挖掘以外,和兰花的种子特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汤久杨说:“兰花比较特殊,它的种子细小得像尘埃一样,里面不含胚乳,所以兰花要在野外环境中萌发必须要被特定的共生真菌侵染之后形成共生关系。 在野外环境下,兰花从萌发到开花的周期非常长,一般在5~7年,所以野生兰花的原始种群一旦被破坏,再恢复起来就非常难。 ”

野生兰花是历代传统名贵品种的主要来源,野生种质资源是选种育种的物质基础。野生种质资源一旦消失,将对我国兰花的科研和生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保护国兰野生资源,振兴中国兰花产业,汤久杨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高级实验师陈兰芬等人组成了兰花科技特派团,重点进行引种收集、评价和保育、无性组培快繁与种质资源创新等技术研发。

保育研究是汤久杨团队振兴中国兰花产业的第一步,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兰种质资源圃。 汤久杨表示:“在自然界中,发现兰花新品种的可能性已经趋近于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展新品种人工选育工作,其实我们在十年前就已经着手准备建立这个兰花种质资源圃了。 目前,种质资源圃内已有将近1000 个种质资源, 该圃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兰种质资源圃之一。 ”

品种创新是国兰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汤久杨团队在建立国兰种质资源圃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杂交育种、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结合组培技术的复合育种方式,对国兰新品种进行了选育。 在选育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国兰的选育标准,汤久杨团队在新品种选育方向上进行了突破。 传统的选育模式是针对少数的兰花爱好者选育高价兰花,而他们选育的是花色艳丽、花期长、价格相对低廉、更适合大众种植的兰花品种。 汤久杨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选育了3 个符合大众需求的消费型国兰新品种——“京紫”“京华”和“京荷”。 其中,“京荷”是难得的春兰杂交新品种,它是春兰和黄荷自交选育的后代,花色为少见的朱金黄色、雍容华贵,中宫圆润饱满、形色俱佳,叶片肥厚环垂、叶姿优美,花叶比例协调。

汤久杨说:“这个品种的兰花颜色非常受市场欢迎,且繁殖效率高,抗逆性强,比较受国兰生产企业的欢迎, 它既满足了企业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又满足了大众对兰花花色艳丽、 花香氤氲的向往,所以目前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

经过不懈努力, 汤久杨团队终于找到了破解“兰花濒危”问题的“密码”。 与此同时,兰花科技特派团还围绕国兰种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突破了产业“瓶颈”。

突破兰花产业化发展“瓶颈”

“鱼魫兰,十二萼,花片澄澈,宛如鱼魫。”“三明鱼魫”是古籍《金漳兰谱》所载品种中唯一流传至今的兰花品种,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兰花科技特派团通过组培茎尖切芽繁殖培育的兰花(影片截图)

福建省三明市曾是“三明鱼魫”的原产地,这里兰花种植历史悠久, 但当地百姓一直采用传统的分株方法进行兰花繁殖。

国兰分株繁殖又称“分盆”,是指将生长过于密集的一盆兰花分栽成两盆至数盆。 分株繁殖法虽然容易操作,不损伤兰苗,能保留品种的固有特性,不会引起变异,但是分株繁殖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方式,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国兰品种种性退化,病毒积累严重,国兰种植者无法提供高质量、数量充足的种苗用于产业化生产。“三明鱼魫”的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汤久杨、陈兰芬带领的兰花科技特派团来到了三明市, 重点展开了“三明鱼魫”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国兰的组织培养分为组培播种繁殖和组培茎尖切芽繁殖。 其中组培播种繁殖是通过人工给予培养基,营造适宜的培养环境,诱导国兰种子萌发,从而长成完整的国兰。 通常组培播种繁殖获得的种苗变异较多,种苗生长不一致,不能保证保持稳定的遗传性状,因此为了保证后代跟母本的遗传性状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组培茎尖切芽繁殖。

陈兰芬说:“切芽繁殖就是从国兰的母株上切取其新生的芽点, 通过外植体消毒的方法建立无菌系种苗,从芽点上诱导出国兰的龙根,进行快速繁殖。 ”

组培茎尖切芽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国兰快速繁殖、品种复壮等目的,加快了育种进程,拯救了珍稀濒危兰花品种, 并且利用该组培技术可以推进国兰工业化生产,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组培的过程中, 汤久杨团队却发现在采用国兰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时,成功率比较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兰花的芽,含有很多的酚类物质,在组培诱导的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污染、 褐化、 死亡的情况。 ”汤久杨说,“这是制约国兰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兰花科技特派团做了大量的试验, 他们不断地对消毒液和消毒时间进行优化,特别是外植体前期处理过程中的消毒。 科研团队发现由于国兰新芽生长在假鳞茎的基部,经常和栽培基质接触,容易携带一些内生菌,普通的表面消毒很难杀灭内生微生物,容易引起污染,从而导致整个组培的失败, 而且由于国兰新芽外面附有多层苞叶,很难一次清洁干净。

经过反复试验, 最终科研团队总结出了一套外植体切芽消毒方法。 消毒前先进行降低新芽周边土壤的带菌率等预处理。 对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 兰花科技特派团也进行了改良。 陈兰芬说:“我们以前主要用升汞消毒,升汞有剧毒,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后来我们建立了过程无菌体系,消毒剂改用了次氯酸钠。 ”

陈兰芬在观察兰花的培育情况(影片截图)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试验后,兰花科技代表团终于掌握了这套外植体切芽消毒方法,把国兰外植体的消毒成功率从25%提高到了87%, 破解了“三明鱼魫”种苗难以工厂化扩繁的问题,让市面上一度消失的“三明鱼魫”又回到了大家面前。

凭借对“三明鱼魫”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汤久杨团队建立了一个良种繁育基地, 开展示范推广,把选育出的新品种、开发出的新技术,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推广到广大种植户中。 如今,一盆“三明鱼魫” 在三明市农户的栽培基地里可以卖到300元,种植一亩“三明鱼魫”,可以为农户换来20 万~30 万元的收入。汤久杨团队引领带动了兰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三明鱼魫”成为三明市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让“兰文化”成为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兰花对于大众而言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种花卉,大家可能都知道兰花。 ”汤久杨说,“但兰花如何鉴赏?它为什么被称为‘君子之花’?如何去评判兰花的优劣?这些可能大部分人都很难说出来。”

虽然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兰花及其文化。 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高洁、典雅的人文精神和爱国、坚贞不屈的优秀人格品质的象征,几千年来兰花高贵脱俗、秀丽多姿的神韵引得历代诗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借之抒情言志,这又赋予了兰花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 为了弘扬兰文化, 兰花科技特派团在北京建设了一个占地3000 平方米的兰文化园, 开展兰文化科普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兰文化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展示国兰的文化,另一部分展示洋兰的景观。 汤久杨表示:“建设兰文化园的目的是通过开展科普教育, 依托中小学生的学农教育等方式普及兰花文化, 让大家能够认识兰花,喜爱上兰花,进而促进兰花产业的发展。”兰花科技特派团通过北京市中小学生学农教育及社会实践大课堂,开设《兰花品鉴与种植》学农课程,科普中小学生3.5 万人次; 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设《中国兰文化》通识课和《劳动教育——兰文化》课程,培养高职学生500 余人;借助都市农职星创天地服务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 余人。

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实现文化繁荣。 这是汤久杨从事兰花研究以来从未改变过的追求。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实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从“科研高”到“应用好”,再到“产业实”,兰花科技特派团坚持产学研结合,因地制宜,使兰科植物产业化研究成果成为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猜你喜欢
特派团三明兰花
国家乡村振兴四川普格县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完成工作对接与产业调研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兰花
兰花鉴赏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我爱你兰花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寂寞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