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道农民的水稻科研路

2023-12-28 03:08文丨裴莉徐勇陈涛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张文盐碱地吉林省

文丨裴莉 徐勇 陈涛

为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与应用》栏目专题教材制作工作,同时加大力度宣传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领域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重要农业科技成果,讲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动人事迹,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委托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制作了《一位地道农民的水稻科研路》专题教材。

本片主线主要围绕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农民张文展开,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逐渐成长为一位水稻专家,无怨无悔地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水稻品种选育、水稻垄系栽培技术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 本片拍摄、制作过程历时3年,拍摄团队在每年的春季育苗、插秧,夏季田间管理,秋季收获、测产等时间节点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了张文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品种选育、现场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等珍贵画面,以及跟踪张文一天的生活、工作、研究,力求实现真实情景再现。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地道农民的水稻科研路》。

四月的东北,天气乍暖还寒,在水稻生产基地临时搭建的简易棚中,住着一位已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像一个青壮年小伙儿一样每日奔走于田间,在指导生产的同时,继续着自己三十余年的研究——水稻种植提质增效和盐碱地改良技术。

他就是吉林省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被誉为水稻垄系栽培和盐碱地改良专家的张文。 为环境友好、为耕者谋利、为食者安康、为子孙造福是他一生的追求;将千里盐碱变成沃土粮仓是他奋斗的目标。 他说:“今年党中央提出的‘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给了我继续奋斗的力量,只要我这把老骨头不散,我就要坚持下去。 ”2023年伊始,张文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认识到国家对粮食产能提升极为重视,更坚定了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片他热爱的土地的决心, 向大地要粮,向技术要粮。

坚持:二十年的跌宕科研路

张文出生在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的一个小村庄,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作为地道的农民,从弱冠到花甲,他是怎样成为水稻种植和盐碱地改良专家的? 他的科研路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20 世纪80年代初,农村的粮食产量普遍还很低,农民的日子也很贫困,刚刚高中毕业的张文就琢磨着怎样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1982年,张文来到吉林省梨树农场,在这里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成了他投身科研的契机。当时梨树农场全是水稻田, 张文所在村有4 个小组,这4 个小组种出的水稻产量却不一样,到秋天一算工分,有的小组赔钱,有的小组赚钱。 张文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怀疑问题可能出在水稻品种上。1983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张文家分到了六亩六分地,他可以通过试验去证实自己对水稻产量问题的推测了。

张文决定帮助农民寻找到一种高产的水稻良种,于是他从辽宁、河北等地买回当地的水稻种子,种在自己家的六亩多地上。 然而,由于这些水稻种子不适应气候、土壤等原因,有的水稻种植不久就死了,有的到了深秋还没有结穗。 张文说:“我当时没学过专业的农业知识, 后来农场的总农艺师把他的一套延边农大教材给了我, 我就从头到尾系统地自学。 ”从此,张文开始了如饥似渴地学习和试验研究,可是他的试验研究过程并不顺利,连续几年都没有进展。 村里的冷嘲热讽也渐渐多了起来, 说一个没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农民搞不了育种工作。

张文把全部精力、物力都用在了科研上,这也导致他的生活越来越贫困,由于没钱购买良种,他背着妻子将砖瓦房卖掉, 之后经历了3 次卖房、13次搬家,回忆起那段日子,张文的妻子至今仍哽咽得说不出话。 但张文不信自己搞不成,仍然咬牙坚持着。 他从全国各地选购了上百种水稻良种,年复一年地在自家地里种植观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秋,他发现从辽宁南部引进的一个水稻品种发生了变异,株高穗大,颗粒饱满,产量也比其他的品种高。 第二年,他将上一年收获的水稻种子种植在自家地里,就这样经过了几年的试验,到了1996年,这个水稻品种逐渐适应了当地土壤、气候,并且长势趋于稳定,分蘖能力强,产量逐年增加。张文还发现这个品种特别抗旱,即使种子掉到了田埂上, 也会长得和正常水稻一样。 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水稻的生长原理,张文意识到,抗旱的品种基本上耐碱。

当时梨树农场的水稻田基本上有三分之二是盐碱地, 他把这个水稻品种拿到重度盐碱地上去做试验, 发现它不但抗旱耐碱, 而且保持了分蘖多、穗饱满的性状,产量比当地主推的品种都高,米质还特别好。 随后张文兴奋地拿着这个品种到各地去做试验, 而这个品种也在各地试验中交出了一份份满分答卷,他认为这个品种确实成型了。1999年,他将这个品种报到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002年, 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过严格审定, 认为张文的抗旱优质水稻品种“文育302”符合推广条件,适合在吉林省的四平、长春、吉林、松原等地种植。“文育”指的就是张文培育的水稻品种,二十年磨一剑,“文育302”获得了成功,以往的水稻品种都是由专家培育出来的,而农民培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在国内还是首例。

张文在检测盐碱地pH(影片截图)

创新:从水稻“垄系栽培”到改良盐碱地

张文的家乡双辽市位于吉林省的西部地区,常年干旱, 遇到降水有些低洼地块偶尔还会被水淹,这些田地种植水稻旱、种植玉米涝,许多人认为这些田地根本不能打粮食,可是张文却不舍得丢弃这些土地。 2005年,他提出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水稻栽培新模式——水稻“垄系栽培”方法。 水稻“垄系栽培”就是在插秧前两天,打65 厘米宽的垄并施肥,移栽时垄沟灌满水,当水与垄台持平或稍低时移栽水稻,垄上两行,行距20 厘米,穴距25~30 厘米。

“垄系栽培”是以垄系水肥调控为核心,肥集中施在垄里面,施肥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如果地里没有水了,由于垄的土质疏松,垄中还有一定含水量,可以为水稻根系提供水分。“垄系栽培”创造出了优良的生产环境,使水稻抗病害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实现了水稻田的节水、省肥、提质、增产。 根据有关专家三年的跟踪调查得出, 水稻“垄系栽培”方法的实施可节水30%~50%,省肥30%,增产7.7%~40.8%,能大幅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然而有着“八百里瀚海”之称的西部地区却是“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这句顺口溜是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真实写照。 这里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

张文的家乡临近的大安、镇赉、通榆等县(市)有大片的盐碱地。 盐碱地几乎寸草不生,农民只能望地兴叹,几乎对这些盐碱地绝望了。 可是张文却对放弃盐碱地心有不甘。 张文说:“看着那么多农民兄弟因为盐碱地受害,赔得倾家荡产,我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2007年,张文开始钻研盐碱地改良技术,想依靠科技让盐碱地变为绿洲。 经过对多地进行调查走访,他发现,有关盐碱地改良的技术和方法有很多,但基本都存在一些缺陷。 张文决心通过完善这些不太成熟的方法或技术来改良盐碱地。

当人们听说张文要搞盐碱地改良时, 善意的提醒和冷言冷语再次袭来: 那么多专家都没有完成盐碱地改良,一个知识储备少、科研经验不足的农民怎么可能完成? 但张文看着每年盐碱地的种植投资巨大, 但产量却不尽如人意, 觉得非常心疼,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研究这个事,即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

他调研了整个东北地区, 包括内蒙古从呼和浩特到兴安盟的盐碱地。 在调查中张文发现,盐碱地种植水稻, 几乎成了改良盐碱地的一种通用方法,而真正意义上的重度盐碱地的水稻高产种植,必须通过土壤修复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来实现。

12000

据了解,张文盐碱地改良技术能够实现pH 为12、含盐5‰以上的盐碱地当年变良田, 实现当年产量达8000 斤/公顷,第二年实现10000 斤/公顷,第三年实现12000 斤/公顷。 目前在整个东北地区,张文指导和自己种植的盐碱地面积已经超过50 万亩。

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是要绝对经得起生产和时间考验的。张文通过9年的不断研究、摸索、试验,写下了100 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终于总结出一套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方法,就是在盐碱地施入阴离子有机酸聚合物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剂,进行离子置换和生物松土。张文说,根据离子置换理论,将阴离子有机酸聚合物施到土里之后,能提高土壤中硫酸钙、碳酸钙的溶解度,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钙离子,被激活的钙离子通过离子置换作用大量置换出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这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把钠离子排走,第一种是用水将其冲走,但是会危害其他部分的土地,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是采用生物松土技术,恢复盐碱土壤的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形成之后,由于盐碱的比重大,它会往下走到不再危害根系发育的层面,也就是耕层以下,这样盐碱地改良工作就完成了。

张文利用他研究出来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在吉林省的长岭、镇赉、乾安,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等地土壤pH9 以上的不同类型盐碱地上进行试验,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据了解,张文盐碱地改良技术能够实现pH 为12、含盐5‰以上的盐碱地当年变良田,实现当年产量达8000 斤/公顷,第二年实现10000 斤/公顷, 第三年实现12000 斤/公顷。 目前在整个东北地区,张文指导和自己种植的盐碱地面积已经超过50 万亩。

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依靠科技能让盐碱地变为绿洲,也能让粮食高产优质,但张文认为盐碱地改良技术不是往地里撒点营养和修复剂就大功告成了,在田间管理上还需要悉心地照料。

张文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直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老百姓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他们的身边,并且我从来没向农民收过费,我就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农民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实现小康生活,农民富了是我最终的心愿。 ”

张文把自己研究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周边的农民, 还给他们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种田。吉林省乾安县余字乡农民马大军的稻田里,水稻秧苗大面积地枯萎,张文经过认真检测后诊断为土地pH 过高,并且缺乏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张文耐心地给马大军讲解:“这块地缺失微量元素的同时也缺少微生物, 没有微生物,土壤就不疏松,所以盐和碱也不会往下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施加微生物制剂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在当地肥料商店都能买到,把它们施上,土地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

作为农民出身的农业技术专家,张文始终把农民的事情挂在心上,如果水稻出现什么问题或者病虫害,张文就会在第一时间为乡亲们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大家免遭经济损失,多年来张文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当地农民有需要,只要言语一声或打个电话,张文便会立即跑到农民朋友的农田中,帮助解决问题,从不求报酬、不道辛苦。 看到自己的改良技术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张文十分欣喜,也感慨万分。

眼下,为保障国家耕地红线,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吉林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综合利用。 张文在花甲之年把自己研究半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无偿奉献给国家, 能看着自己的技术成果变成千亿斤粮食生产的增长极,他觉得这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生的意义在于有奋斗目标,张文的水稻科研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他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继续探索, 为实现毕生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张文盐碱地吉林省
说说“三不腐”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COARSE ISOMETRIES BETWEEN FINITE DIMENSIONAL BANACH SPACES∗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