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朋 周朝成
浙江树人学院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召开了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2]新文科建设的三大抓手分别是专业的优化、课程的提质以及模式创新。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高尚人格、广博知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复合型文科人才,其最终目标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新文科建设并不是对传统文科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的简单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现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理念、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新文科建设是在适应时代发展新需求的前提下,对文科学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是理念上的革新和实践上的精进,致力于建立跨界、交叉、融合式的教学课程新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 世纪70年代以来,智库逐步形成以政策分析为基础、以政策咨询为方式、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引导为目标的政策(咨询)研究,成为影响政府决策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5],同时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而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完善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环节。[6-7]高校智库是国家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特色学科,汇聚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高校优势,为政府以及社会提供高水平智库产品和服务。[8-10]高校智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4月20日,中国智库索引(CTTI)共收录了836 家来源智库,其中高校智库数量达到了560 家,其占比为67%。[11]
2014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其中明确了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即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以及舆论引导等功能。[12]高校智库的真正价值在于为政府和社会决策建言、对政策效果做评估以及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等。[13-14]高校智库依托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人员队伍与多学科积淀,具有研究人员数量多、研究能力整体强、学科优势互补强等特征。[15]从智库成果供需角度来看,高校智库为政府和社会等部门提供高水平的智库服务和智库成果,是智库成果和智库服务的供给方(生产方);而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是智库成果和智库服务的需求方。高校智库建设的使命与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性。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让高校智库建设精准赋能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回答的重要命题之一。
高校智库是智库成果和智库服务的供给方(生产方),主要是为政府以及社会部门提供高水平的智库服务;而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是智库成果和智库服务的需求方。公共管理硕士具有公共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鲜明特色。公共管理硕士人才既需要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组织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高校智库发挥自身在思想源泉、政策研究、人才聚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战略性、跟踪性研究及对策性、应用性研究。高校智库通过特色品牌打造、协同校内外资源等方式,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以及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库服务平台。高校智库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目标导向,其价值引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校智库的价值引领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影响力予以呈现,而高校智库研究成果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对外影响力。高校智库的知识生产角度来看,高校智库是“思想产品”生产的载体。[16]
高校智库依托服务平台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智库服务平台包括信息支撑平台、智库间交流平台、国内高校智库、国际智库的交流平台等;智库成果报送平台,定期报送智库研究成果和反馈最新信息;协同研究平台,开展以跨学科、跨文化为特征的交流,创新和丰富智库平台的内容形式,推进高校智库间的协同创新。借助高校智库服务平台,实现高校智库与高校的学术碰撞,进而促进创新性的思想或发现社会问题。高校智库不仅提供应用对策研究,也提供新知识和新思想。一般而言,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的智库建议,必须有相应理论、多学科的视角以及研究方法作为支撑。高校智库以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多学科优势和智库人才优势为依托。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一般是“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塑造学生品格并引导其运用科学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推进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功能的有效落地,实现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在实践中公共管理问题一般涉及面较广,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从多学科角度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基础,高校智库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较为突出。目前,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不仅从具有丰富公共管理经验的公共部门资深管理者中选聘,而且积极为专职、兼职研究人员创造机会,与公共管理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丰富智库研究团队的实践知识。高校智库工作内容的重点是紧密围绕着服务管理决策部门的现实需求而开展,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智库成果(服务),而这也是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高校智库建设引领甚至嵌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学内容的举措完全可行。
高校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理论依据、思想观点、政策建议的研究咨询机构。高校智库成果产品内容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体现了智库成果质量和智库决策能力。高水平智库成果产品多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与传统信息时代相比,高校智库研究所用的分析方法和所用工具呈现出了多样化、综合性等特点,量化决策分析能力对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高校智库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行业)的现实需求,善于发现和聚焦痛点、热点以及难点问题。公共管理研究一般涉及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社区管理、乡村振兴等研究议题,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会有相当比例到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党务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履行公共职务,或者成为在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公务员。[17]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硕士生参与高校智库研究项目,接受严谨的科研训练,通过参加调研活动、决策咨询、国际国内会议等途径,培养其树立问题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做到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的有效衔接,真正实现通过高校智库建设提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智库梯队一般包括综合性高校的智库、行业性高校的智库以及地方性高校的智库。具体包括以国内一流高校综合性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创新中心等平台为重点打造国家级高校智库;以行业性高校一流学科为凝聚点,以相关部委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为基础建设行业性高校智库;以具有优秀学科发展背景的地方高校为基础,立足地方自身发展特点建设地方性高校智库(如表1)。高校智库梯队聚焦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等层面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以及尚亟待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将政府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与高校智库的显著优势紧密结合,进而为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提供智库支撑。
表1 代表性高校智库的主要聚焦研究领域
新文科建设对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智库赋能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校智库融合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部分高校对智库的认识更多停留在课题项目研究层面。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相比,高校智库认为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见效慢,推动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意愿相对不强。由于相关顶层设计的缺失、相关主体融入的动力不足等原因,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深度融入。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中介和纽带是高校智库资源。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形式多是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合作、基地共建以及智库研究项目合作等,融入模式目前相对较为松散,融入内容尚不够深入全面。未来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实践教学较为落后和紧缺,多数高校的智库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尚未建立联系,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学与高校智库各自独立运行。这就造成了高校智库资源的浪费和低效,没有将高校智库的相关资源引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学中加以有效利用。多数高校智库挂牌的实践基地多是名义上的,尚未能实质性发挥高校智库的预期效能。
高校智库资源同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明确公共管理硕士人才所需塑造能力,同时也需明确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高校智库与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宽泛笼统的教学而非精准有效衔接。高校智库资源供给同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尚不匹配。目前缺乏高校智库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学的组织与流程创新,亟待完善高校智库资源赋能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对于高校智库服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研究人才既是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保持活力和持续创造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要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重点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为新型智库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18]实践中,高校智库导师虽然应用研究能力强,但理论教学能力相对薄弱,人才培养存在缺位或滞后的现象,部分高校智库育人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师资与高校智库研究人才缺少有效合作机制。
积极盘活高校校内外智库资源,以公共管理硕士课程教学为纽带,推动智库资源赋能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高校层面应积极推动高校智库利用其资源和研究优势,在开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判、政策评估、社会舆论引导等智库研究的同时,积极融入公共管理硕士教学实践、延伸社会服务等人才培养环节,最大限度地吸收和运用高校智库成果和人才团队,进而推动高校智库促进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考虑到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多、学习周期一般较长,探索以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引入高校智库研究团队,通过课程教学将相关智库研究内容引入公共管理硕士理论教学,进而推动公共管理硕士人才知识体系的不断拓展,推动形成高校智库建设和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探索以“互联共享”的方式,将高校智库资源有效汇聚到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教学平台上,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教学平台。发挥高校智库服务平台作用,鼓励高校广泛参与智库项目研究、智库成果转化、教学实践培训、专题研讨会等活动,打造高水平的学习平台和环境,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加以体现高校智库的作用。以“互动交流”的方法,构建教学活动互动系统平台,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式等的有效融合。通过塑造智库特色品牌、协同合作等方式,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以及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库服务平台,依托高校智库研究项目,增强其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学各层面要素的交流、互动和融合,不断提升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质量。
构建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随着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高、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其已经全面覆盖公共管理专业的各领域和各层次,有力支撑了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首先,引入高校智库核心资源提升相关专业课程的含金量。不断完善高校智库成果共享机制,推动智库最新研究成果进课程和进课堂;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团队中,积极吸收智库研究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共同提升专业课程的建设质量。其次,引入“公共管理+”资源重组,形成公共管理的相关专业方向,推动高校智库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协同发展。高校智库的研究范畴和相关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知识,多领域进行融合,培养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最后,实施“+公共管理”进行有效嵌入,引入高校智库的相关课题对公共管理硕士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充分适应高校智库资源“全覆盖”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重构高校智库融入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加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智库型”教师的引育力度。创新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围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内容研讨、智库课题合作,积极拓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深度和高度,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对接高校智库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引导相关专业教师参与高校智库研究项目,强化公共管理专业理论与智库研究实践的深度结合,丰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推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师的智库研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促使其不仅具备相关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能熟练掌握高校智库决策咨询成果的研究范式。
探索采用“双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教师合作,共同组建公共管理硕士的师资团队,有效弥补公共管理硕士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的缺陷。同时,在高校智库“专家库”项目基础上,推动实现与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推动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的协同合作。例如,“共同上一堂专业课”等,共同参与制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等,进而为高质量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提供融合型师资保障。
基于高校智库平台赋能的优势,探讨公共管理硕士人才的培养路径,该方向的探索有助于解决以下问题。其一,深度聚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的特色,提炼其核心能力,提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认识、加强专业能力。其二,相比于传统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强调高校智库建设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内部深度融合工作的推进,强调高校智库的基础作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高校智库研究领域、相关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其三,基于交叉融合思维,借鉴高校智库平台赋能优势,夯实公共管理硕士的高质量解决问题能力,以公共管理实践需求为导向,为业界输送符合需求的高质量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