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昕娉
台风是沿海地区常见气候现象,防御台风报道是沿海媒体的“练兵场”。2023年7月21日上午,第5号台风“杜苏芮”生成,随后向西北方向移动,最强达到超强台风级。7月28日9时55分前后,“杜苏芮”最终以强台风级别登陆福建省晋江市沿海,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的台风,仅次于2016年“莫兰蒂”(登陆厦门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超强台风级),防御台风报道成为这个时期报道的重要内容。
面对“杜苏芮”来袭,厦门广电集团快速做出反应,启动直击台风“杜苏芮”全媒体直播,进驻厦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起前方直播间,邀请市里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连线进行权威访谈;在市气象台的气象直播间,专家连线也同期开播;组建9路外场连线记者,分布在岛内外的各个敏感区域,第一时间捕捉到台风逼近厦门的动态画面。
本次全媒体直播时长超过24个小时,除在厦视二套、厦门卫视、厦门移动电视频道并机播出除外,厦门广电新媒体矩阵平台及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台、各区官方媒体账号同步推出,实现了多平台、多点位、高密度的全媒体报道。此次直播报道传播效果显著。据统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数据显示电视收视份额7月26日为26.24%、27日为32.26%,28日为31.62%,均创新高;截至7月30日12点,新媒体平台相关报道总流量突破13亿,4个话题登上全国热搜榜,直播总阅读量超2700万,充分展现了厦门广电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7月27日12点,厦门广电正式启动直击台风“杜苏芮”全媒体直播,新媒体端直播采用竖屏方式,界面由上至下分为三大板块,涵盖板块一:慢直播,城市景观、重要桥隧慢直播镜头;板块二:整点新闻播报,岛内外、气象台、应急指挥中心等点位记者连线;板块三:台风“杜苏芮”实时路径云图;其他:游飞字幕滚动播报最新消息;科普类短视频滚动播出。
这样的竖屏直播让网友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更方便参与互动,同时新媒体导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横屏直播只能通过切换镜头推进下一时间线,而是通过随时监控台风实时动态、网友互动对三个板块的竖屏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以达到“1+1+1+N”的目的。在当下的直播场景,竖屏的构图不仅能满足对机位精心的选择和裁切,还可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多样的数据以及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这种竖屏直播方式通过丰富的直播内容、多变的直播场景、沉浸的直播体验,满足受众求知欲,让他们的期待获得考虑,从而留在直播间深度参与信息传播,极大地增强了地方主流媒体的亲和力、影响力。
本次“杜苏芮”全媒体直播中,网友可以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看厦门城市大景及四桥两隧等多个重要交通要道画面,这得益于慢直播发挥的巨大作用。目前,厦门广电旗下“看厦门”App慢直播系统已接入厦门“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同时呈现26路监控画面。这些4K高清镜头可由技术人员进行360°全景调控和推拉摇移,利用高清摄像头画面,直观展示台风登陆前后厦门各地标性位置的天气实况,提醒市民游客注意安全。同时,直播内容还同步在厦门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厅的屏幕上,为有关部门实时掌握台风动态和全市情况提供决策参考。在直播过程中,记者也借助了市应急指挥中心后台的大数据,为网友清晰展现各码头、水库、景区等水文变化情况,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全景式防台实景和数据。时事新闻类慢直播将当下时事新闻热点由“及时”报道变为“实时”直播,24小时不间断、客观真实、全程记录了新闻热点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像价值和史料价值。
早在2020年,厦门广电就将慢直播广泛应用于民生报道,例如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新闻,或者是每周五晚高峰、节假日交通出行等,这都是本地受众十分关心的大事件,具有很强的在地性。慢直播这一形态作为直播报道内容的有力补充,拓宽了信息源与传播时间,是将来直播业态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本次台风报道中,厦门广电打破部门壁垒,精准统筹集团采访报道资源,新媒体端口抢先发力,采用提前约稿制,协同各电视栏目记者精准把握选题方向,新闻内容生产进一步提速增量,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效力。在新闻中心新媒体端后台,海量汇聚了记者外拍采访素材,新媒体小编利用前方记者现场发回的信息以及直播录制的视频信号,分成三组编辑迅速制作推文、短视频以及微博内容等,形成一条联动的生产链条,不同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在第一时间被分发到不同的平台,制作了《“眼睛睁不开”!厦门广电记者风雨中直击“杜苏芮”!》等近百条原创短视频内容,短视频总阅读量超1.7亿。多元协同还体现在各区融媒协作体系的高效运作中,厦门广电集团先后参与承建同安、集美、思明区等融媒体中心,探索出市区两级融媒体资源共享、高效运行、成本节约的合作模式。同时,集团派驻一线责编进驻各区融媒中心,从内容到传播进行全面融合和深度合作。本次直播中,各区融媒积极参与重点报道,同步推出直播节目,进一步扩大了报道影响力,实现了双向互联互通。
随着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厦门广电集团在多元协同、流程再造、深度融合领域积极探索,成效初显,新闻落点更精准,内容更优质,通过受众阅读、转发、点赞、评论等互动性“硬指标”,真实反映了厦门广电新媒体的发展成效。
由于台风自身变化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因素,台风报道也属于突发自然灾害报道。随着网络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新媒体平台网络传播速度快,网民参与度高,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有时候网民的传播速度大大超过了主流媒体本身。当网民用户成为传播主体时往往伴随着传播信息的无序化与信源可信度低下,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主动作为,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传播热点进行正确引导。“杜苏芮”台风来袭之前,网络上出现了多重声音,由于经历过“莫兰蒂”台风,很多厦门市民开始大肆抢购商品,囤积食物,甚至导致一些网络购物平台出现“一水难求”的情况。面对这一网络突发情况,广电集团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前往一线,关注报道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医疗、市场供应等民生保障情况,实地报道工地、码头、景区、社区等重点区域防御台风工作。
同时,在全媒体平台多频次速推送《厦门市防御第5号台风“杜苏芮”动员令(1号)》,提前策划制作《台风防御温馨提示》等公益片密集排播;以电视游动字幕、广播口播等形式,对台风动态、市防指指令等重要信息进行及时播报。推出台风科教片《战风诀》,采用科教片与纪录片结合的方式,用丰富多元、直观易懂的形式科普台风知识。新媒体端运用集团媒资库资源,以台风“莫兰蒂”为例,讲述台风登陆前后的防御、统筹调度及城市管理。这些权威信息播报及科普,大大消解了市民恐慌心理,引导群众科学理性积极防御台风,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热点话题往往自带流量,在防台报道中,主流媒体要善于抓住网络热点,紧扣民生关注,牢牢把握热度,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发展逻辑,才能将防台报道的传播效果做到最大化。“杜苏芮”台风来临前,台风实时路程成为网民讨论的焦点之一,新媒体编辑从网友互动留言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热点,第一波率先推出原创短视频《拐了个直角!全城围观“杜苏芮”路径……》引发网友讨论,同时微博端口跟进推出话题 #台风杜苏芮路径拐了个直角# 登上全国热搜榜,话题阅读量3.5亿。而这个话题在抖音平台也十分火爆,原创短视频总阅读量超1.7亿,登上当天抖音话题热榜第一,播放近千万,评论2.7万。紧接着,新媒体编辑在广电拍客群中发现厦门人在防台抗台手段措施上“花样百出”,网友纷纷秀出自家的防台视频、照片,有些人还留言说:“厦门人防台风,已经熟练到让人心疼。”抓住这一网络热点,编辑集纳编发了网民信息,充分发挥PUGC内容生产模式,跟进推出短视频、图文报道及微博话题。
相较于传统台风电视报道的专业解读,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不仅要快要新,传播语言更要通俗易懂,传播场景应契合当下的移动、社交属性。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只有顺应现有传播规律,从宣传转变为服务,在即时互动中交流信息,形成二次传播,才能进一步拓宽传播广度。
传统媒体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在面对突发报道时,有时也会受到自媒体带来的冲击。融媒语境下,台风报道既要及时、客观,又要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播。面对突发灾害时,网络声音往往纷繁复杂,甚至会出现消极情绪裹挟网民意见,一些假消息或是移花接木的旧闻因其吸引眼球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被放大传播。“杜苏芮”报道过程中,就有一些自媒体引用了不实的视频、图片或是对当下某个视频片段进行加工处理,配上耸人听闻的文字说明,以博人眼球赚取流量。主流媒体不仅要主动承担起网络辟谣者的角色,努力还原事实真相,消解民众对于台风灾害所产生的紧张不安情绪,更要先人一步,主动设置议题,用正能量引导大流量。例如,在台风中,厦门广电发布的《73集团军驰援厦门》短视频、《看!风雨过后的厦门!》等正能量信息都获得了网友积极点赞留言。这些内容在第一时间提振民心,增强抗台风信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