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强
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新闻的发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出真正的原创新闻,才是有别于通讯员、网友,体现自己水平的标准。可以说,从发现新闻到做出新闻,无不体现着新闻人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水平。个人认为,要想做出真正的原创新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新闻线索,但有很多记者没形成良好的上网寻找新闻线索的习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主编或者主任从网上找到新闻线索,然后安排给记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忽略了这种很好的新闻线索寻找方式,在当前情况下,一个不会利用网络资源的记者,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二是对自己上网寻找线索的能力不够自信,经常有“这个线索主任可能觉得不好吧?”的疑问,这是一种习惯了长期由主任给线索的思维,与其自己受累找,不如等主任派,“主任派的线索一定能上”,等靠要的思想限制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根据多年在新疆日报社的工作经验,归纳了一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1.从中央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各类职能部门网站,这是口子记者必备的。例如,跑统计口的记者,国家统计局网站、自治区统计局网站是必须存到网页收藏夹里的。在这里尤其要注意中央职能部门网站中与新疆、乌鲁木齐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说,这些都能构成重要新闻,而且独家新闻的概率很大。
2.疆外的门户新闻网站,如新华社、人民网、搜狐等,这些网站中关于新疆和乌鲁木齐的信息要留意,发布的国内重大新闻能本地化的我们要迅速本地化,值得我们借鉴的新闻操作方式要学习;疆内的天山网、新华网新疆频道、中新网新疆频道、新疆新闻在线等新闻网站每日都要关注,笔者有很多重要新闻的线索其实也来源于这些地方;疆内各地州政府网站,也给了我们了解全疆各地的窗口。
3.论坛、信箱、QQ群等。天山网论坛、中新网新疆频道论坛、新丝路论坛、乌鲁木齐之窗市长信箱热线、新疆新闻在线、新广行风论坛等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的新闻热线,里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能给予启发。
4.国内优秀报纸的电子版,学习他们的新闻操作模式,可以借鉴的线索等。
5.网络关键词搜索,建议将“新疆”“乌鲁木齐”列为每日必搜的关键词,总会找到你感兴趣的线索。
网络新闻资源是弥补我们新闻线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更不能抄袭、不假思索地照搬。
这是对记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我们有部分记者对国内的重大事件、重大新闻有一个固定态度,就是这个新闻离新疆离乌鲁木齐很远,不在记者报道的范畴,即便要报道那也是时事编辑的事情,跟本地记者无关。实际上大家还是很关注、关心,乐于讨论传播这些事情,但仅仅是作为一种读者受众的关心,没上升到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层面的关心,没想过将这些事情与本地结合到一起做些稿件。
将国内重大事件本地化不是让我们去牵强附会、硬联系,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寻找它与本地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大致有两种:
一是事件离我们虽远,但由于其背景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存在的,完全可以在各地触发类似事件,在本地可以复制。例如,以规避新劳动合同法为背景的深圳华为大规模辞退老员工事件,这件事在全国影响很大,随后各地相继出现这样的情况,新疆也不例外(作者曾供职的都市消费晨报就报道了许多)。又如,以物权法出台为背景的重庆钉子户事件,新疆本地对应的各类强拆事件频发,只不过结局不同而已。这类事件由于其全国注目,本地读者也很关心,但他们可能更关注本地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二是事件离我们虽远,但其本身的影响力足够强,已经波及到了本地。这个不难理解,比如,前些年南方雪灾引发的本地蔬菜价格上扬,新疆人援助灾区的情况。我们将这些事件本地化的理由是,读者需要知道事件与我们究竟有什么直接关系,也希望知道身处新疆的人是否身在事件中,有怎样的经历,这跟国外发生重大事件,国内媒体异常关注事件是否有中国人在其中是一个道理。
在目前情况下,对国内重大事件的本地化处理是我们开辟独家新闻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衡量一张报纸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总体的要求是要及时恰当地本地化。所谓及时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恰当就是要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本地影响,不喧宾夺主,也不悄无声息。
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是一个好的社会活动家,而不是纯粹的独行客、空想家。我们要搭建三种人脉关系:
一是智囊团,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某些新闻的思考认识,为你提供高质量的见解、分析,一般是到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队伍中找。
二是消息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常规手段无法得到的新闻线索,一般是在政府、企业中找,重点突破在公检法队伍。
三是知情网,在你采访遇到困难时能给你提供关键素材,采访线索,一般也在政府、企业中找。
不能利用一把就再也不闻不问了,要经常问候,要对口自己的专业领域。
这里说的对话不是专门的专题整版式人物专访,而是常规新闻报道的一个有益补充,通常能表达一些我们在正文中无法表达或获知的信息。在一些有主消息、有分析、有背景、有对话的专题中,读者通常更愿意先阅读对话,因为它短小活泼,口语化,更能体现人物个性。基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时政新闻对话。重要会议、重要政策、重要活动中记者与主要人物(不一定是最高领导,而是最熟悉会议政策活动背景的实际操作执行者)的对话,例如乌鲁木齐水费、垃圾费捆绑收取政策出台的报道,又如当年乌鲁木齐市德汇广场特大火灾新闻发布会中记者与消防局副局长的对话。这些对话通常能提供一些重要的背景、解释、分析等。
二类是重要社会事件新闻中记者与核心当事人的对话。这类事件的采访难度很高,但如果能成,绝对精彩,需要注意的是记者提问的方式方法。这类对话往往能提供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更能体现人物心境,更受读者喜爱。
文字记者一定要有配图、制表意识。重要新闻采访一定要叫上摄影记者,才能图文并茂,对于好新闻要有好图片配合才能取得最佳表达效果。对于一些适合用表格、示意图表达的稿件,要积极和制图编辑沟通,能少用文字就少用文字,稿费一起算。要学会设计表格和示意图,让自己也当一回图表设计者。
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要尤其重视抓细节。2005年新疆《都市消费晨报》曾刊发了一篇交通事故报道,全文7段300字左右,讲的是一家三口在回家途中丈夫与儿子惨遭车祸一事。
第一段导语写了一个场景:拉着车的妻子走在前面,身后车祸发生了,丈夫与儿子倒在血泊中……
第二段解释强化导语。交代事情发生时间:晚上9时;地点:幸福路车站旁……
第三段交代事故发生的背景:晚上8点,妻子接到丈夫的电话,说收了很多塑料泡沫,让她送一个装废品的大口袋去,妻子抱着1岁多的儿子去了,表现这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家庭。
第四段进一步补充背景:这是一个怎样辛勤劳作的家庭——来疆3年,靠收废品维持生活,一家人憧憬着明天。丈夫非常辛苦,以至于妻子赶忙跑去替丈夫拉车,说明夫妻感情好。
第五段回忆事发前的细节:孩子顽皮,丈夫为哄孩子去买东西,一家人其乐融融,很幸福。
第六段进一步展现幸福细节:丈夫亲了亲儿子,还整了整帽子……随后,惨祸发生,幸福转瞬即逝!
第七段补充说明惨状:“儿子被摔得连哭都没哭一声”,丈夫死亡,孩子还在抢救!
这个故事简单说来就是一个辛勤劳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三口之家在幸福的归家途中遭遇毁灭性打击。
这篇小稿告诉我们,一个小的交通事故可以怎样写成一篇备受关注的悲剧报道。辛劳、憧憬、幸福、惨剧,这些元素在一瞬间或者说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依次出现形成的强烈情感反差构成了抓住读者心弦的报道。这些元素靠什么反映?一靠细节、二靠细节、三还是靠细节,本文就有很多这样的细节。
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可以遇到很多这样的细节,怎么抓它们,一部分靠观察,大部分要靠你问。怎么用这些细节,就看你准备怎样给读者讲故事了。
新闻离不开人的故事,有人的悲欢离合,我们的新闻才鲜活,才耐读,才能在与读者产生心理共鸣,进而吸引读者。
强调人物故事,关注人物命运一直是报社对新闻采写的一项重要要求。大家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采写活动中却常常忽略。有些应该写人的稿件中没有人物,稿件枯燥乏味;有人的稿件却抓不住人物细节,没深入内心,显得生硬或者脸谱化,这都是以往的稿件中容易出现的毛病。
新闻界有句名言:1000人的死亡只是一个数据,吸引不了读者;一个人的死亡是一个悲剧,它能打动人。背后的意思并非否定前者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我们在报道一个会议、一项政策、一场灾难、一种现象、一个故事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里面的个体人物。两者相辅相成,离开前者新闻的重要性没有了,而没有后者,前者的重要性就无法具体体现。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一种疑问,我们到底在报道事,还是关注人,笔者觉得归根结底是报道事,但从读者角度考虑,他们更愿意从一个人的遭遇经历出发,去理解一项政策、一场灾难、一种现象、一个故事。
新闻切入角度因题材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一个总的原则是时政经济新闻从点抓起,社会事件新闻从细节抓起。你参加了一个会议活动、得到了一份文件一项政策、赶到了一个事件现场、观察到了一种社会现象、知晓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元素本身不是新闻,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获取新闻的平台载体,而我们经常把这个平台载体当作新闻本身来写,把会议活动文件本身当新闻,把事故现场描写当新闻,没有选择最有效的信息突破。
会议主题,会议本身并不一定是新闻,作为记者在决定动笔的那一刻,他应该明白读者关心什么,明白自己该拿什么回来,该放弃什么。有很多时政类新闻看似大而全,实则主题不突出,原因在于作者不懂得放弃无用的内容,贪多或者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该突出什么,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新闻摄影界有句名言,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我们要说,你写得不够好是因为你挖得不够深。新闻角度的选择只是确定了你稿件的方向,而稿件的力量则来源于你靠近新闻事实的程度。这个靠近的过程会有很多瓶颈,即关键核心事实,我们有很多稿件在遇到这些关口的时候,要么模糊不谈,要么回避,这是稿件阅读起来有障碍、不顺畅、不过瘾、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有了方向,有了载体,还得有目的,即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稿件。有人说新闻是客观的不应该有目的,笔者觉得叙述过程应该客观,但创作稿件必须有目标和靶子,这是稿件的灵魂。很多稿件质量不高,就是因为靶子不明确,没有立意或立意不高。新闻稿件的题材、体裁千变万化,但其表达的主题却是永恒的几个:社会进步、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爱、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