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萌
(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太原 030000)
儒家学派从先秦发展至今,思想内容不断丰富,在以孔子、孟子为首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支持者的努力下,儒家思想逐步系统化,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各儒家代表观点虽不甚相同,但作为儒家核心的仁爱思想一直被保留下来。仁爱思想中所包含的内容符合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在古往今来都被大众所认同遵循。“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的含义是极为广泛的,不同的人问仁,孔子会给予不同的回答,但总的来说“仁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归。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孔子以爱解释仁的含义,体现出“仁”与“爱”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提倡人与人相处之间要以爱作为沟通桥梁互帮互助、尊重友爱。
在当代社会,儒家仁爱思想充分和时代背景、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去除糟粕,保留了精神内核,“仁”的思想伴随社会演变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并在新主流电影中展现出来。中华民族精神始终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完善。儒家仁爱思想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在爱人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爱亲人,即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以孝悌之义作为爱亲之准则,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兄弟姐妹尊敬友善,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但这种思想在当下的社会背景来看有其局限性,因为孔子最初提出的爱亲人本意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这种爱是建立在血缘和宗法制度之上,更多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礼仪规范,保证长幼尊卑,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一方面,爱亲人是儒家仁爱思想中的基础,最基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这种仁爱思想在新主流电影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可以看出孝悌在仁爱思想中的重要性,是仁之根本,爱亲必须遵从孝悌之义,孝顺父母应当从心底敬重父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给予父母最大的支持和关怀。《长津湖》中伍千里的身上除去战士的责任之后他依然是父母的儿子,想着孝顺父母,回乡探亲把自己在部队的收入全都交给父母,在部队他始终惦记着父母,父母是支撑伍千里继续前进、顽强不屈的动力之一。战士梅生将行李箱中满满荣誉奖章和其他对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物品留在赴朝的路途中,只带走了女儿的照片贴身保存,即使战斗再激烈,照片被损毁,他也始终保存着女儿的照片,足见女儿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重,他一直期待战争结束回家和女儿相见的一天,希望可以回家尽到做父亲的责任,陪伴女儿成长。伴随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爱亲人这一行为已经不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是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了中国人民在道德层面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当下的亲人之爱是纯粹的、不受封建礼教制约的爱,不仅有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有父母对子女的爱,爱亲人的爱是双向的,互相关爱,共同成长,这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中所提倡的爱亲,不仅限于爱护手足,手足之情已经延伸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对朋友、同事也遵循平等待人、互敬互爱的准则,“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长津湖》系列电影中,伍千里对伍万里的爱是双重的,作为兄长,伍千里在战场上始终尽己所能保护自己的弟弟,常常救弟弟于水火之中,也会以兄长的身份批评伍万里,认为他不应该私自离开家乡参军,显示出兄长的威严,但同时又对他能否适应军队生活感到担忧,时刻关注弟弟的动向,其行为充分显示出何为“爱之深,责之切”;作为连长,伍千里和队伍中的战士们亲如手足,关心爱护每一名战士,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命。除了伍千里平等对待战士,战士们之间也是互敬互爱,团结一心。伍千里对待弟弟伍万里也是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其雷厉风行的手段使伍万里从一个“愣头儿青”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战士,伍千里坚毅果敢的作战意识,以及明确的领导力、执行力让伍万里心悦诚服,他的良苦用心最终也得到了弟弟的理解和支持。
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互敬互爱不仅是孝悌之义的基本要求,在历史发展中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一直延续至今。新主流电影中塑造了大量的普通人,从普通人的视角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伴随影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人物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物的思维建构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中都蕴含儒家智慧,儒家的仁爱思想也通过人物行为凸显出来,他们的行为动机与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相契合。由于人物形象和观众在思想层面上的高度一致使得广大观众群体引发的共鸣更为强烈,增加了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方面,仁爱思想以爱亲人为开端,进一步发展为不仅爱亲人更要爱他人,泛爱众者谓之仁。孔子认为仁爱不只限于亲人手足之爱,而且还包含对他人的爱,此处的人指的是不以血缘关系维系的人,可能是朋友,老师,陌生人……对于封建社会的君主来说爱他人更多指的是关心百姓疾苦,给予没有血缘联系的民众同情和爱意。另一方面,爱他人不仅是向他人表达爱意,更多的是将心比心,理解体谅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喜恶强加于他人身上,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仁者所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然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已经提出了泛爱众的观点,但本质上依旧同爱亲人一样,爱他人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阶级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于君主来说,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更多看作是对百姓的施舍和恩典,双方并不是平等关系,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能够提出爱他人的观点,关心他人需求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已经发生变化,现如今的仁爱思想是基于公正平等的社会之爱。在公平的基础之上,仁爱思想的范围也得以延伸和扩展,作为仁者品质的恭、宽、信、敏、惠的含义更加宽泛,不再是狭义上恪守礼节的形式,更多的是从心底里生发出的一种气质,思想上、行为上更具主观能动性,守礼但不拘礼,平等尊重对待他人。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是基于平等地位的交流,尊重他人、保持礼节、诚信待人等儒家仁爱思想对仁者品质的要求得到继承,儒家仁爱思想中提到仁者应具备恭敬、宽厚、诚信、聪敏、施惠的素质在当代社会依旧适用,仁爱、义气、礼节、智慧、诚信等仁者应具备的品质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新主流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
新主流影片人物在与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其行为和语言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仁者品质,《我和我的家乡·北京好人》中张北京讲义气,想方设法带亲戚治病;《我和我的祖国·北京你好》中张北京没有对偷拿他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的小朋友加以惩罚,了解孩子的艰辛不易后将宝贵的门票赠予他,足见其仁爱宽厚;《中国机长》中机长临危不乱,冷静应对突发天气状况,最终飞机成功降落,是机组成员们的机智聪慧挽救了许多生命。《我和我的家乡·最后一课》中老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在偏远山区教书育人,给孩子们一个受教育的机会,教孩子们知识更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向他们介绍外面的大千世界,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老范给予了孩子们广博的爱,他不断发挥自身价值,让自己的力量惠及更多的人,足见其视野之广阔,心胸之宽广,仁爱之心在他身上得到了准确体现。仁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不仅体现在老范身上,更体现在他曾经培养过的学生们身上,幼年时他们刻苦努力学习,尊重老师,他们始终对老范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心怀感恩;多年后为了帮助老范找回遗失的记忆,学生们又重聚一堂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齐心协力搭建当年老范离开时最后一节课的场景,帮助他恢复记忆。在学生们心中,老范是可亲可敬的,他们心中对老师的敬重不因时间流逝而磨灭,对老师的默默付出不因世事变迁而逐渐忘却,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尊师重道、知恩图报是对仁者最好的注解。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学派提倡的仁爱思想从爱亲人到爱他人进一步延伸至爱万物,仁爱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以儒家眼光来看,对亲人、民众和万物饱含爱意的人方能称之为“仁者”。孔子认为仁爱之心应当推及至万物苍生,关爱一切生命,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爱万物就要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生态环境,肯定其他生物的自身价值。除此之外,爱万物还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按自然规律活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遵循适度原则,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回乡之路》塑造的乔树林这个人物形象是当下儒家仁爱思想继承发展的生动体现。影片中乔树林研发沙地苹果,带动家乡人民发家致富,改善家乡毛乌素沙漠的恶劣环境,经过不断努力,沙地苹果研发成功,家乡的环境也得到了改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爱万物在当下社会中不仅指要关心爱护苍生万物,更多指保护生态环境。影片中乔树林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他与人交往时对人的平等尊重,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更体现在他对家乡的爱,由对他人之爱延伸到对万物之爱,将对家乡之爱化为对家乡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建立和谐环保的生存空间。乔树林对家乡所作的贡献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不仅爱家乡的人和事,也爱家乡的物,为改善家乡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爱万物的仁爱理念进一步发展,当下的爱万物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爱万物首先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中的所有动植物,尊重它们的自身特性和生存法则,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爱万物也是顺应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顺应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万物更是保护自然,培养大众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从国家层面来看,在当代社会,国家对于社会的治理采取“双管齐下”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法律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则,对公民的社会行为起限制作用;以德治国是以道德作为评定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得当,其中也有提倡公民自觉践行道德要求之意,这种道德标准的确立受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德治国与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民本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核心思想,不同的是,在当下社会中,爱他人的思想内涵经过代代相传已经发生了改变。当代社会所提倡的爱他人,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追求的是平等之爱、广博之爱,更多对他人的理解、体谅和包容。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通过克己复礼维护社会秩序,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形成了道德标准。
除了对他人关心爱护、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外,儒家仁爱思想中涉及的爱国思想在当代社会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中并没有出现带有“爱国”二字的相关论述,但爱国主义精神在仁爱思想中时有体现。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所指向的内涵大不相同,以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对国家的概念并不明确,更多的是民族认同,所提倡的“爱国”是指向某一个群体的共同利益,是被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维系到一起的一种团结精神,而维系这团结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当下普遍认知的爱国主义,指的是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既包括以“仁”为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包括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是一种个人对祖国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理念。
在影片《红海行动》中,中国的“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中国政府的行为是当代儒家仁爱思想的最好注解、“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的最佳体现。撤侨行动充分体现出国家的国力强盛,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进行撤侨行动,同时也能看到政府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给予人民群众足够的安全感,增强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民族自信心。《战狼Ⅱ》中亦是如此,其他国家发生暴乱后,中国海军执行撤侨任务,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同时也会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国家的民众脱离危险。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使中国政府在治国理政方面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大国气派,以仁者之心关心民众,可以看出政府的人民情怀,这种泛爱众的情感不区分国籍、人种、职业身份,当今的仁者之爱是没有阶级差异、种族歧视、平等的爱。国力强大、厚德载物的中国政府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新时代新主流电影陶冶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操,培养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对当今社会的爱国主义做出诠释。影片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大时代下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万千景象,这些影片人物是集体、社会、国家的一份子,在他们身上凸显出中华民族精神,更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夺冠》中,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她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影片中上海弄堂里邻居们围坐在唯一一台电视机前收看了中国女排的夺冠时刻,所有人都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爱国情感由心底油然而生,广大人民群众在此时此刻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实现身份认同,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以“仁”为基础的团结精神在这一时刻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儒家仁爱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发展延续至今,其思想内涵伴随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当时当刻的社会发展。儒家仁爱思想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发展变化,到如今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构建当代儒学价值体系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新时代新主流电影为表现载体传播儒家思想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人与人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起促进作用。